南海北部内潮与近惯性内波观测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yw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内波是发生在海洋内部的一种典型的波动现象。依照内波频率或波长等的不同,内波可划分为小尺度高频随机内波、中/小尺度内孤立波、内潮波、近惯性内波等。海洋内波不但是传播能量的有效载体,也是驱动海洋湍流混合的动力源泉,并对海洋工程设施、水声通讯和潜艇水下航行等具有重大影响。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在季风和吕宋海峡突变海底地形与正压潮相互作用联合影响下,使得南海北部蕴含着非常活跃的内潮与近惯性内波。因此,阐明南海北部内潮与近惯性内波的时空分布特征,探明其传播与演变规律及其对深海混合的贡献,无疑对开展南海深海环流和南海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本研究工作基于多年的南海潜标网连续观测数据,对南海内潮与近惯性内波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刻画了南海北部内潮与近惯性内波能量的传播路径,探究吕宋海峡源地正压潮对南海北部内潮的影响,量化了它们对深海混合的贡献,同时,探讨了中尺度涡对近惯性内波能量传播的调制作用。取得系列研究成果:南海北部全日内潮呈现出冬夏强、春秋弱,而半日内潮春秋强、冬夏弱的变化特征,其变化特征主要是受吕宋海峡源地正压潮的影响。模态分解方法指出:内潮从吕宋海峡向南海西北部陆坡陆架传播过程中,全日内潮高模态能量所占总能量的比例逐渐增加,而半日内潮则略有减小。内潮能量的传播路径:全日内潮能量主要向西南方向传播,半日内潮能量主要向西北方向传播。半日内潮向海洋深层的垂向能量输入强于全日内潮,且均在冬季尤其是十二月份最强。南海北部近惯性内波呈现出秋季最强的季节变化特征,且能量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洋上层约200米以浅海域。近惯性内波向海洋深层的垂向能量输入在三、四月份出现明显增强,此时恰好存在一个较强的中尺度暖涡。基于潜标观测资料分析,初步发现在中尺度暖涡存在的情况下,近惯性内波能量明显增强且能量传播深度明显加深,最大深度可达1300米。由此说明中尺度暖涡有利于近惯性内波能量向深海传播,对深海混合过程存在潜在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研究“互联网+”辅助下的英语听说教学改革研究,以及其对于提高大学英语听说能力起到的作用。“互联网+”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今中国教育资源倾斜的问题。随着互联网
河口是海洋盐水与河流淡水的交汇混合之地,容易发生盐水入侵现象。河口地区通常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生活饮用水、工农业用水都对河水的氯化物含量有一定的要求,根
本研究主要通过实验测试法对126名一二三年级小学生体脂状况进行测试和分析。主要结论是不同年龄阶段小学生腹部肥胖、身体质量指数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体重的增长主要以肌
20世纪90年代是女性文学创作的繁荣时期,女性作家通过对自身的生存状态和生命经验的成功穿透、翻掘、勘探,以其出众的才华完成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几千年的文化积习及遗风陋
二氧化铈具有紫外光吸收能力,以其为载体,通过光催化还原沉积可实现贵金属负载。本研究通过光催化还原沉积制备了氨氧化用Pt/CeO2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
<正>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创新能力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和决定因素。培养创新性、实践性强的人才是教育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的高校重点内容之一
土壤水分状况是沙化防治,固沙植物选育,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的重要参考指标。基于野外实测数据对鄱阳湖典型沙化地区不同下垫面类型(7年生湿地松、4年生湿地松、草地、裸
采用灰聚类分析方法研究珠三角物流经济中心城市空间等级体系划分问题.通过合理划分物流区域,确定物流经济中心城市层次结构,根据城市的不同等级确立相应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策
在热带北太平洋,由信风驱动的北赤道流(North Equatorial Current,NEC)自东向西流动,到达菲律宾海岸附近分叉为向北流动的黑潮(Kuroshio Current,KC)和向南流动的棉兰老流(Mi
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是热带太平洋地区年际时间尺度上的海气耦合现象,是地球气候系统最强的年际变率信号。国际上对ENSO过程、理论、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