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讼师现象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159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讼师是传统文化中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说文解字》对“讼”的解释是“从言从公”,即讨一个公道的说法。只要人们之间有了经济利益的冲突,就会产生“讼”的要求。中国古代有关诉讼的法律制度较为完备,法律对案件的起诉、受理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如果违反规定则要受到惩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普通劳苦大众对如何按照法律的规定打官司基本不懂,一旦诉诸公堂,不得不求助于人。于是就有了一些读书识字的人开始代人写诉状和从事其他文字抄写工作,并为人们如何打官司而出谋划策,这些人就被称为“讼师”。讼师这一古老的职业,在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传统的“息讼”法律文化氛围中,讼师被认为是利欲熏心,颠倒黑白,专钻法律空子的“讼棍”。正是因为讼师一贯被视为不合法的事物而遭到禁止,所以学界对它的研究较少。但是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有一定的合理性,讼师自春秋以来就屡禁不止求日益活跃,就说明它的存在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文化、法律根源。本文将着重探讨讼师的形成原因及发展历史、讼师的业务范围及其在诉讼中的作用、普通民众及统治阶级对讼师的评价、统治阶级禁治讼师的法律规定及制裁等方面。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讼师的产生和发展。中国讼师萌芽于西周的代理和代书活动,历史上第一个讼师是春秋末期郑国的大夫邓析;秦汉时期讼师发展缓慢;唐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讼师发展迅速;明清时期,是封建时期的顶峰,讼师发展到了极致。到了近代,由于西方律师制度的引进,中国律师制度开始建立。第二部分:中国古代对诉讼的态度。中国古代统治阶级主张息讼,希望保持统治秩序的和谐,普通民众由于受儒家思想的熏陶,遇到纠纷时更倾向于宗族内的调解,不愿意诉诸官府而伤了邻里之间的和气。讼师的职业和传统社会的价值观相冲突。第三部分:古代社会对讼师的评价。统治阶级出于维持统治秩序的需要,从法律上制定了许多对讼师的禁治规定,并且在实践中也总结出了一套禁治办法。普通百姓对讼师的评价是又爱又恨,在订立契约、纠纷调解和书写诉状等方面离不开讼师的帮助;但另一方面由于受传儒家传统思想的熏陶,百姓对讼师从思想上又是瞧不起的,而个别讼棍欺诈吓财、唯利是图又更一步加剧了百姓对讼师的厌恶情绪。
其他文献
云计算能够提供给用户可靠的,安全的,自定义的,分布式计算与存储服务,是未来最大化的利用计算机资源的重要途径。阐述了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剖析了云计算的体系结构相关服务模
<正> 一、问题的提出 尽早大量识字是为了尽早阅读和写作。回顾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多年来的各种改革实验,可以说都是在异途同归地倾向于尽早开始大量阅读。识字是阅读的前提,所
通过一在建工程结构加固实例,阐述了在混凝土结构加固工程中如何实施有效的监理。
杨仁恺与冯其庸皆为现代文人名士,杨仁恺为著名书画鉴赏家、书画家,冯其庸是以书画见长的著名学者,二人均与书法结缘。杨仁恺1950年转任东北局文化部研究员,直至2008年因病去
目的总结分析4例Kluver-bucy综合征(Kluver-bucy syndrome,KBS)临床表现、MRI特点、治疗及预后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KBS患者的一般资料、主要
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其来势汹涌使我国外贸经济受到一定影响。印度、墨西哥、巴西等发展中国家频繁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不仅使我出口企业付出被征高额反
本文基于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实时数据库软件的特性,以及水电厂数据交换平台系统的功能要求,阐述了实时数据库软件在水电厂数据交换平台系统中的应用。
配电系统处于电力系统的末端,是整个电力系统与用户联系,向用户提供电能和分配电能的重要环节,其对用户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的影响也最为直接。同时,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越来越
移动互联网时代,"两微一端"中的新闻客户端成为纸媒线上转型的重中之重。而借鉴互联网界创举革新用户服务、主打社交牌增强用户黏度、走差异化和小众化发展模式,将成为纸媒新
行政强制执行制度是世界各国行政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早在我国行政法学研究的初期,行政强制执行问题就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但是对于什么是行政强制执行,学术界并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