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03582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际直接投资(FDI)领域,污染密集产业的转移一直是一个敏感话题。近年来,中国外资利用额迭创新高,在充分肯定外资经济贡献的同时,在环境问题上对外资的指责也从未停止。从理论上看,“污染避难所”假说为发达国家通过FDI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提供了支持。但事实上,由于技术外溢和示范学习效应的存在,FDI同样可能创造有益环保的“污染光晕”效应。考虑到FDI与东道国环境保护间联系的复杂性,本文建立了一个涉及宏观、地区和微观层面的完整分析框架,将产业比较优势、区位优势、环境管制政策、企业战略管理等多重因素综合考虑在内,系统客观得检验了FDI对中国环境保护的正负效应。本文的研究表明,首先,“污染避难所”假说不能得到宏观层面实证分析的支持,在污染密集产业的相对聚集并非FDI所独有的现象,对比中国整体产业构成,FDI的产业分布更为清洁环保,故而对中国污染产业的结构改善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接下来地区层面的协整检验则进一步证明,无论是对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还是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环境管制政策都不是吸引FDI的区位优势,“污染避难所”假说在地区层面亦不成立。不仅如此,FDI的流入还带来了中国环境治理水平的上升,证明了“光晕效应”存在的潜在可能。最后,从企业层面考察跨国公司在华的环境管理模式后发现,“污染光晕”效应目前在中国作用有限。跨国公司的环境管理表现虽优于国内同类企业,但绝对水平仍较低。中国相对较低的环境标准和绿色市场的欠缺,导致跨国公司在改良环境绩效方面动力不足,由此所带来的环保外溢效应并不明显。全文共分6章,具体内容如下:第1章是导言,主要介绍论文写作的背景和意义,并交待文章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起到提领全文的作用;第2章进行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将围绕“污染避难所”假说和“污染光晕”假说的研究整理归纳,从而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第3、4、5章是实证研究的部分,其中第3章从宏观层面对FDI在中国污染密集行业的分布现状进行了分析,不仅考察了污染密集行业外资的绝对规模,而且通过相对指标分析了外资对中国污染产业比较优势造成的影响;第4章从地区层面考察了中国地区间环境政策的差异与利用FDI之间的关系,即将全国分为东部和中西部两个地区分别建立协整方程并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第5章通过整理相关的调研结果,总结了跨国公司目前在中国所采用的环境管理模式,从企业层面考察FDI对环境保护的影响;第6章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分别提出了保证环境与经济均衡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其他文献
宗教界在社会公益事业中的作用,目前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基于宗教情怀和动机进入社会公益领域的组织,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组织身份的难题。组织身份是组织成员集体性地对组
数据采集系统是现代检测控制技术的关键,是模拟域与数字域之间的纽带,广泛应用于诸如军事、工业控制、深海测量等各领域,目前常用的是专用数据采集卡。相比较专用采集卡,基于
定义时空对象代替空间对象作为基本研究单元,改进传统Moran’s I指数为时空Moran’s I指数,以便适于分析道路交通的时空特性;通过Moran散点图给出时空自相关意义下的交通流时
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有效的控制企业成本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行,以及实现良好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关系。就现在我国的企业来说,企业中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其中的基础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政策科学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公共治理环境的不断变革,传统的政策理论已不能满足理论和现实两种层面进步的要求。因此,一种新型的政策网络理论应运而生。
研究了采用时滞反馈来控制自参数振动系统中饱和控制的减振频带的分布问题.在原始的无时滞自参数振动系统中,饱和控制的减振频带在某些内共振解谐参数范围内出现不稳定区域,
本文介绍中微子质量测量的历史和现状。介绍太阳中微子丢失实验的结果和大气 μ中微子丢失实验结果。这些结果表明存在中微子振荡 ,即中微子具有质量。它是超出标准模型的信
本文从年度、主题和作者三个方面对欧美电子文件研究成就进行了分析和梳理。研究发现,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欧美电子文件研究呈现三个阶段;研究主题包括:电子文件的法律凭证性
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衰减全反射技术对不同棕树叶的太赫兹光谱进行了测量,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中红外光谱表征了样品的物理形貌与化学成分.给出了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的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