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ORB和车位标识的室内停车场定位方法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feng96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快速的增长,室内停车场作为主要的停车场地,其规模和数量也在急剧扩大,然而室内停车场因其场地大、光线暗和环境复杂等原因造成了各种“停车难”和“停车乱”的问题,室内停车场车辆定位技术可为该问题提供解决思路。相比之下,视觉定位具有成本低与富含大量场景信息的优点,但现有的视觉定位方法对环境特征提取能力和适应性有限,导致在光照变化与特征稀疏或模糊等场景下定位结果不佳。为解决上述问题,文中提出采用改进的ORB算法以提高对场景特征表征能力,并建立双层场景特征表征模型以实现分级定位,最后结合室内停车场中已有的车位标识,基于点特征与标识特征融合定位策略以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和鲁棒性。课题研究完成了以下工作:(1)设计了基于改进ORB的特征点提取与匹配算法。针对现有ORB算法在光照变换和特征单一场景下特征点提取分布不均和重复性不高的难题,提出了基于高斯加权的自适应阈值设定方法和基于得分函数的特征点判定方法以初步提取特征点,并基于四叉树区域划分以剔除冗余特征点。在匹配阶段,采用基于双向匹配和所提出的改进网格运动模型的特征点匹配方法,以提高匹配正确率和实时性。(2)构建了包含双层节点的场景特征表征模型,以实现“由粗到细”策略的分级定位。双层节点分为稀疏节点和稠密节点,前者为采用ORB全局特征方法提取的整体特征,后者为通过改进的ORB算法提取的局部特征。在定位阶段,首先采用KNN算法匹配全局特征进行粗略定位,然后通过局部特征匹配和度量计算完成精确定位。(3)针对车库场景的固有标识,设计了基于车位标识的定位方法。在离线阶段,建立含车位号和标记点位置信息的数据库;在线上阶段:首先利用所提出的基于霍夫变换和聚类分析的检测方法以提取出标记点,其次通过SVM识别车位号完成检索数据库,最后借助Pn P算法求取位置坐标。(4)基于点特征与标识特征的多源数据定位策略,最终采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完成了对上述两种方法的融合定位。实地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改进ORB和车位标识融合的定位方法是可行的,能够较好地提高车辆在室内停车场中的定位精度和鲁棒性。
其他文献
预测和健康管理技术是降低设备运行风险及提高其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准确地预测设备剩余使用寿命是预测和健康管理技术的基础。由于内部退化机理和外部运行环境的影响,设备退化通常表现出多阶段特征,导致退化过程难以准确建模。本文基于数据驱动的思想,针对当前剩余寿命预测领域中面临的两阶段退化、多阶段退化及存在维修情况的退化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退化模型,进而完成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针对两阶段非线性
学位
随着目标检测技术的发展,基于视频处理的入侵目标安防监控得到快速发展,其监控区域从以前的室内范围逐渐发展到室外如操场、广场、机场、草原等大范围区域。随着监控区域的改变,监控的入侵对象从近距离大目标转变为远距离小目标。由于远距离目标成像小、特征信息少,且行人作为监控中出现最频繁的目标,针对远距离行人小目标的入侵准确检测成为近年安防监控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通过设计一种针对小目标的检测识别算
学位
基于密度的聚类作为聚类分析中的一大重要分支,相比其他聚类方法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这使其在各领域存在广泛的应用。在大数据背景下,面对复杂性日益增长的应用场景,基于密度的聚类需要在保证原本优势的前提下发展出应对更加多样化与复杂化问题的数据处理能力。本文针对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中存在的若干重要问题开展研究。在处理高维数据集的问题上,以有效的空间索引结构为基础开发相应的邻域查询方法,以减轻维度灾难问题。针对分
学位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交通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安全性强、智能化水平高的自动驾驶汽车的关注与日俱增。但是,现阶段的自动驾驶技术还不成熟,不能直接应用于日常交通的车辆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在复杂驾驶环境中的精确控制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本研究聚焦于自动驾驶技术核心之一的路径跟踪控制系统,对其中涉及的参数辨识算法和路径跟踪控制算法展开了深入探讨。首先,将车辆系统分解为车体模型、轮胎模型和转向模型。考虑模型精
学位
交通系统正朝着智能化、网联化的方向不断发展,网联技术在交通系统各个领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网联车与非网联车混行的新型混合交通,赛博层面对物理层面的影响已不可忽略。因此,必须从交通信息物理系统(Transportation–赛博Physical Systems,T-CPS)的视角出发,对新型混合交通进行刻画与分析。另一方面,大型车由于其体积大、性能差,会对周围驾驶员的心理造成压迫。对于新型混合
学位
感应加热是一种优良的热处理工艺,其无污染、低噪音、高效率的特点,不仅能获得更好的加热品质,也更加有利于环境保护。然而,由于集肤效应的存在,对于复杂几何形状的加热目标,单一频率的感应加热无法获得统一立体的加热效果,双频感应加热技术因此被提出。在双频感应加热的各种实现方案中,单逆变全桥结构的同步双频感应加热电源具有最好的成本效益,但也存在输出功率调节困难的问题。因此,本文以单逆变全桥同步双频电源为研究
学位
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Electric-filed Coupl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EC-WPT)技术利用高频交变电场作为能量传输载体实现电能的无线传输,其耦合机构具有成本低、重量轻、形状易变等特点,系统工作时在耦合机构之间及周围的金属导体上产生涡流损耗小,并且能够跨越金属传能,因此该技术吸引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其中包括在水下的应用。EC-WPT技术在水下应用具
学位
目前,挪威、日本、葡萄牙等国先后建成了不同基础类型数兆瓦级的浮式风电机组,并确立长远的深海风能开发计划,将深海风力能源开发作为其能源战略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我国深远海风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漂浮式风电机组对沿海环境影响小、机位受海域限制小,适用于深远海风资源开发。相比定桩式风电机组,漂浮式风电机组运行环境复杂,浮式支撑会产生大偏移、大幅度运动,对机组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提出了严峻挑战。而依然沿用
学位
建筑节能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空调系统用于改善建筑室内热环境,节能潜力巨大。基于建筑热环境温湿需求控制空调系统是建筑节能的有效方法,但环境状态感知的偏差问题和环境控制效果的滞后问题是亟待解决的两大难题。因此,本文通过优化传感器节点布局采集到高精度准确的全面性环境数据;研究全域感知节点温湿度在空间和时间的变化规律来模拟预测室内热环境状态;根据全域温湿预测数据指导室内热环境温湿联
学位
我国幅员辽阔,海上风资源丰富,对于海上风电机组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当前世界风能资源开发与利用发展趋势是深远海,单台风机尺寸大型化。传统的控制器并不能够应对复杂恶劣海况条件和风电机组自身结构的复杂性。而对于漂浮式风电机组主要的控制目标是稳定功率输出和稳定浮式平台,避免浮式基础六自由度大幅度运动带来的载荷影响,降低维护成本。因此,论文以驳船式浮式风电机组为研究对象,展开深海型浮式风电机组动态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