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子满族文化变迁研究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4791027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富裕县三家子村作为当今世界上活态满语保存最好的村屯受到学术界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从文化模式的角度出发,将三家子满族文化作为一个文化有机整体进行研究,发现自清朝建村伊始,三家子村就形成了以满族文化为主导的,有浓厚渔猎民族特色的地域性文化模式。这种以传统满族文化为主导的文化体系,以清朝灭亡为分界,逐渐开始缓慢的发生局部文化变迁,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汉族人民大量迁入,彻底打破了这种长期相对稳定的生活模式。三家子原有文化模式在满汉文化的相互影响下,发生文化融合、文化涵化促使三家子满族文化开始转型,最终满族文化由绝对主导文化沉淀为边缘文化。清代满族八旗驻防官兵作为三家子满族文化的直接文化来源主体,在建村之初形成的以满族文化为主导的稳定的、完整的文化模式,为三家子村至今仍然保留活态满语的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单一、完整的文化环境是保障三家子村文化样态长期稳定的重要原因;满汉文化的接触是导致三家子满族文化发生变迁的直接原因。三家子村满族文化在不同的变迁阶段分别展现出了稳定性、不同步性、主动性和不彻底性。三家子满语之所以能够以活态延续至今,是因为在三家子文化模式形成的初期,为满语提供了成体系的满族文化环境,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拥有充分的语言群体,在三家子满族文化变迁的过程中,满语逐渐成为了其文化整体中的主要文化元素,是民族特征和民族心理认同的重要标识,在完整的三家子满族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
其他文献
中菲建交四十五年以来,两国关系曲折前进,菲律宾的对华政策也在不断发生调整。尤其自2016年杜特尔特总统上任之后,菲律宾的对华政策发生了明显转向,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其政策转变的原因引人深思,也继而引发了关于菲律宾对华政策调整动因的讨论,不同时期政策变化的背后是否有规律可循?  本文以“对冲”概念为视角,通过对不同时期菲律宾对华政策演变的梳理和比较,判断菲律宾在中国崛起、东亚地区政治经济相背离
学位
哈耶克的宪政理论乃是其社会理论——自生自发社会秩序理论的逻辑展开,也是其政治法律思想的精髓。在社会民主成为西欧政治理念中最为重要甚至压倒一切的价值,西方政治思潮与社会实践集体左倾的年代,哈耶克以学者的沉着与敏锐感受到了变动中的社会秩序所面临的严峻问题——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很可能在“左翼”风暴的席卷之下迷失方向,最终归于覆灭。他的宪政理论正是立基于这一深刻的问题意识,在埃德蒙·伯克、约翰·密尔等人的理
学位
近几年来,企业跨国并购浪潮风靡全球,它已成为全球各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一种内在动力。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市场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正在加快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我国的一批优秀企业正通过跨国并购的方式进行对外投资,寻求国际化战略的实现,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经营业绩。  众所周知,一个企业要想完成跨国并购活动,必须要有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资金是企业自身运转的“血液”,具有引导和配置其他资源的影响力,
学位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来的,是一个全新的理论命题。正是因为它是一个全新的理论命题,才更加地彰显了其蓬勃的生命力和无限潜力,昭示了它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所涵盖的深刻意蕴,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需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深刻内涵,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多维度研究,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广泛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致力于依托文学解决现实问题。伊格尔顿认为,在后理论时代,人们越来越规避对于伦理和道德问题的思考,现存的文化理论只关注个体的欲望而忽视了社会责任和社会道德的构建。在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的宏观视域之下,伊格尔顿将文学作为后宗教时代的道德典范,认为文学的道德性是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根基。伊格尔顿将文学视为一
清末民初时期(1840-1919年)是汉语词汇史上外来词引入的一大高潮时期,由于外来词的来源和译借方式的不同,此期产生了大量词形相异但是指称或表义相同的异形外来词。在学术界对异形外来词的研究成果中,对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异形外来词进行系统研究的较少,本文的研究特色即为断代研究:以清末民初时期这一特殊的历史时代作为时间标段,以词汇学理论为指导,采用解释与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这一时期大量涌入汉语的异形
本文从篇章角度研究汉英新闻中的因果复句,运用了语体学、系统功能语言学和篇章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在第一个部分对新闻语体和因果复句的特点以及将它们联系起来分析的合理性进行论述后,在接下来的三章从小到大,分别从词(连词)、小句和篇章的角度对汉英新闻中的因果复句进行了基于语料调查的对比分析。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发现,汉英两种语言的新闻中的因果复句存在着许多差异:首先,汉语新闻中的因果复句较少
学位
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华正音》中的语气副词从句法、语义、语用的角度进行详细描写和分析,力求完整、全面地展示《中华正音》语气副词所呈现出来的时代、地域特点。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曹瑞炯(2014)对《原本老乞大》语气副词的研究成果和蒋家乐(2017)对《官场现形记》语气副词的研究成果,将《中华正音》的语气副词与二者进行对比,从而发现《中华正音》所代表的清朝末年北方汉语与《原本老乞大》所
明末清初,学术思潮逐渐转变为“复古解放”,朴学大兴,受此影响,清代的史学虽不如宋明时期的蓬勃勇锐,但在考据古史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为前代文献的整理研究作出了很大贡献。马骕《绎史》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史书,于文献的校勘、辑佚、辨伪均有所为,影响了有清一代的经史考订之学。马骕少习六艺之文,犹好《左氏春秋》,据此依事立篇,以纪事本末体著成《左传事纬》。此后,马骕积极参与学术交游,为他创作《绎史》打下了
学位
《诗经图史合考》是晚明时期考订《诗经》名物制度的博物学著作,内容博洽,体例新奇,征引驳杂,具有可贵的文献价值。随着《诗经》学研究走向深入,明代《诗经》学中的考据因素获得积极评价,但学界对《诗经图史合考》的关注不够深入,对其作者考辨、博物考据、文献辑佚与保存《诗经》图像等缺乏全面的分析,在整理与研究方面尚有拓展的空间。通过梳理钟惺的生平履历、结合《诗经图史合考》的成书背景,对拥万堂书坊及刻书内容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