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天地”空间环境的整合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xiaoya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以"新天地"为研究对象,从"共存、共融、共鸣"三个方面,系统地分析环境、空间、人之间的整合.兼容性的共存是其空间环境的整合特征."新天地"反映了中国的古老哲学中的共存观念,是中西、新旧的兼容共存体,体现为多元的文化、传统与现代、功能和形式等诸多环境要素同时重叠在同一空间之中.模糊性的共融是其空间环境的整合手法.时空的异化、界面的模糊和细部的扩张使"新天地"空间具有突破空间界限的模糊性、渗透性和层次感,从而达成城市与建筑、建筑与建筑、室内与室外的连续与流动.认同性的共鸣是其空间环境的整合意义."新天地"关注现代人心理和行为需求的发展以及对空间环境的情感和审美的深层次需求,完美地实现了人们对其所处地域的历史文脉、生活形态与未来发展的体验与认同,人与空间环境的整合意义也便由此而生.
其他文献
该文针对目前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城市物质空间为研究对象,采用具体案例剖析与理论探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总结了传统城市设计和现代城市设计的空间形态分析方法,最后
面对城市发展带来越来越多的问题,对于已经成型的城市形态规律深入探索能形成理解城市运行机制的基础,起源于地理学科的城市形态学对此提供了一定程度上有效的理论和方法。城市
该文以对中国(主要为北京地区)办公空间的实地调研和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分析为基础,阐述了目前中国办公空间环境的差距和不足,通过对现状的反思,认为办公空间的设计就是一项系
学界普遍认为让-尼古拉-路易·迪朗(1760-1834)是十九世纪早期法国最重要的建筑理论家之一。他的第一部著作《古代与现代各类大型建筑对照汇编》,成书于1801年,引起了极大的瞩
该文从外墙的起源演变谈起,阐述了推动外墙形态不断发展的动因,接下来从背景环境、建筑整体、外墙自身三个层面入手,分析总结出一些在建筑创作中制约外墙形态的因素,最后得出
该论文通过对新经济时代背景的分析以及对新经济模式影响的实际考察,参考吸收前人的工作成果,将"体验经济"的理论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景观设计等理论
该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交通发展的几个阶段,作为整个论文的交通背景知识;第二个部分则从综合交通的形成出发,分别从综合交通对客运站发展的直接影响和综合交通
论文选择具有争议性的城市设计概念作了研究的开篇,从城市设计的这义与性质、目标和任务、范畴及要素、实践原则、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方面,多方位地梳理、廓清一此带有方向性
城市边缘区指城市建成区的外围地带,或由市区向郊区过渡的地带.城市边缘区位于已建成的外城区的边缘,表现出明显的城乡结合部和城乡经济混合增长的特征.近十年来,随着中国改
该文全面分析寒地村镇住宅转护结构对环境产生的全周期影响,从满足和提高村镇居民居住热舒适环境的角度出发,以与传统围护结构相比建筑节能超过30﹪的目标为前提,综合考虑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