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第二代双源CT虚拟平扫图像在肺部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2年10月在本院行胸部平扫及增强扫描58例肺部占位性病变的病例。所有病例均利用德国西门子第二代双源CT(SOMATOM Definition Flash)进行检查,首先采用单源模式对患者进行胸部平扫(管电压120kV,参考电流210mAs),然后经肘静脉注入碘海醇,总量为1ml/kg,流速3.0ml/s,行胸部双能增强扫描(A球管管电压100kV,参考管电流200mAs;B球管管电压140kV,参考管电流170mAs),扫描时开启CARE Dose4D技术。利用Liver VNC模式得到虚拟平扫图像。比较虚拟平扫图像与常规平扫图像质量评分、噪声、病灶平均CT值及辐射剂量。结果:虚拟平扫图像与常规平扫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620.52)、(4.710.46)分,两者无显著差异t=2.319,P>0.05;虚拟平扫图像和常规平扫图像噪声分别为(8.101.16)、(7.301.06)HU,虚拟平扫噪声略高于常规平扫t=5.246,P<0.05;虚拟平扫图像与常规平扫图像显示病变CT值分别为(32.658.09)、(27.947.16)HU,t=-8.154,P<0.05;且两组CT值有很好的一致性(r=0.840,P<0.05)。虚拟平扫与常规平扫的有效剂量分别为(5.180.96)、(5.551.18)mSv,虚拟平扫有效剂量低于常规平扫t=4.005,P<0.05。结论:虚拟平扫图像对肺部病变显示良好,可满足诊断要求,有代替胸部常规平扫的潜在价值。目的:探讨第二代双源CT碘图在肺部占位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2年10月在本院行胸部平扫及增强扫描58例肺部占位性病变的病例,并经病理证实。扫描方式及条件同前。应用LiverVNC模式得到碘图。观察良恶性病变碘图伪彩色分布的情况。测量碘图中病灶的CT值,常规平扫及增强时期病灶的CT值。比较碘图CT值与强化CT值以及以20HU为阈值,碘图CT值与强化CT值对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准确度。结果:肺部不同性质病变的碘图伪彩色分布不同。8例结节状良性病变碘图显示病灶未见明显伪彩色覆盖,10例炎性病变碘图显示病灶明显覆盖伪彩色且颜色鲜亮。35例恶性病灶碘图显示病灶伪彩色覆盖方式多样,其中10例病灶伪彩色覆盖明显,呈花斑状覆盖,15例病灶伪彩色覆盖不均,病灶内的坏死灶显示伪彩色覆盖缺损。恶性病变的碘图CT值与强化CT值分别为(25.854.62)、(22.43.89)HU,t=-8.022,P<0.05;两组CT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r=0.839,P<0.05);良性病变的碘图CT值与强化CT差值分别为(21.9210.8)(21.0810.9)HU,t=-1.129,P>0.05;两组CT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r=0.947,P>0.05)。以净增值≥20HU为诊断恶性病变阈值,碘图CT值与强化CT值判断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5.7%,65.2%,77.6%);(80%,60.9%,72.4%)。结论:双能量碘图将病灶血供分布情况直接可视化,并定量表达病灶的强化程度,判断病灶良恶性的灵敏度高,反映病变血供的能力更加直接、敏感。目的:探讨第二代双源CT多组能谱衍生序列在肺部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2年10月在本院行胸部平扫及增强扫描58例肺部占位性病变的病例,并经病理证实。扫描方式及条件同前。选择MonoEnergetic程序处理得到60kev、80kev、100kev、120kev单能谱图像;经OptimalContrast程序处理得到非线性融合图像,并测量多种衍生序列中病灶CT值,病灶强化差值,信噪比和噪声,观察不同性质肺部病变在不同kev下的曲线走行趋势。结果:多组单能谱图像间所测得的肺部病变强化CT差值以及噪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肺部病变强化CT差值最大的序列是单能谱60kev为(35.6215.94)HU,(P<0.05)。Moidal非线性融合图像病变组织、肌肉软组织、降主动脉信噪比分别为(4.291.03)、(4.211.41)、(15.070.93)HU,线性融合图像分别为(3.210.72)、(2.830.99)、(12.224.05)HU,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idal非线性融合图像与线性融合图像病变CT差值分别是(25.8712.64)、(22.2910.19)HU。非线性融合图像显示质量均优于线性融合图像(P<0.05)。不同性质肺部病变在不同kev下的曲线走行趋势对诊断有一定帮助。结论:双能量扫描模式经后处理可得到多组能谱衍生序列图像,这些序列的综合应用可以为肺部病变良恶性的鉴别提供新的诊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