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修《晋书》所载谣谚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ximaj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谣谚是我国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谣谚有相当部分保存在史书中。这些谣谚内容丰富,涵盖了社会历史的方方面面,是我们了解当时社会历史的重要载体。唐修《晋书》共记录了谣谚140则,数量之多,内容丰富,在后世众多的文学总集或专著中都有辑录,也有许多涉及唐修《晋书》谣谚的研究成果。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唐修《晋书》记载的140条谣谚进行比较系统、细致的研究,正文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讨论:第一部分是对唐修《晋书》中谣谚的文献整理与考证。首先从整体上把握140条谣谚在唐修《晋书》中的具体分布情况;其次以郭茂倩《乐府诗集》、杜文澜《古谣谚》和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为参考,总结唐修《晋书》谣谚收入后来的文学总集中的命题方式;最后从文献角度考察唐修《晋书》中谣谚的来源,不难发现唐前各晋书晋史对唐修《晋书》的影响。第二部分是对唐修《晋书》中谣谚的文本研究。首先以内容为依据,将唐修《晋书》谣谚分为时事政治谣谚、人物品评谣谚、谶纬预言谣谚和其他谣谚四大类,并逐一具体举例进行分析。其次通过唐修《晋书》谣谚的语言句式特点和表现手法,分析唐修《晋书》谣谚的文学特征,有继承也有发展。第三部分从“谣谚入史”的文学史意义展开研究。“谣谚入史”并非唐修《晋书》所创,从《尚书》开始,便贯穿于各代史书,成为一种史学书写手法。本章首先梳理“谣谚入史”的源流及在史书中的意义;其次梳理谣谚由史学手法逐渐到文体独立,再被收录进文学总集的这一过程;最后分析“谣谚入史”这一史学书写手法对文学书写手法的影响和意义,尤其是在叙事性文学作品中的运用。从史家的叙事手法到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甚而至于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或样式,正是“谣谚入史”对文学书写方式的一种贡献。
其他文献
目的:发热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术后并发症之一,但目前术后发热的确切概率及危险因素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胃部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发热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以期通过优化术前风险评估、加强术中及术后管理来降低术后发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胃部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纳入病例分为发热组与未发热组,统计分析包括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病变部位、病变大
杂交兰(hybrid Cymbidium)是采用国兰与大花蕙兰杂交培育而成的兰花新品种,集大花蕙兰的花大、色艳、花期长和国兰的清香、典雅为一体,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和广阔的
在近岸波浪相关问题研究中,波浪的增水现象和低频波浪运动引起的共振现象,均对沿岸工程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辐射应力理论可以很好的解释波浪增减水和沿岸波生流的现象,同时
田园生态环境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它的破坏不仅会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发展的进程,而且会降低农村生存环境的质量。因此,田园生态补偿政策的研究与实施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重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许多多的专家学者一直从事有关农业生态补偿方面的研究,他们在研究过程中不仅发现了生态补偿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作为农业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田园,即田野,土地,是农
20世纪60年代线性互补问题被G.B.Dantzig和R.W.Cottle提出后便进入广大学者的视野中,在力学、金融、控制领域和数值代数中线性互补问题都有一定的应用。其中弱链对角占优B-矩
炼化特殊污水为海运原油加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原油储运污水与钝化含油污水的合称,具有水质复杂、波动大、污染物负荷高以及可生化性差等特点,无法直接进入综合污水厂进
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计算和存储能力)的快速发展,超高维数据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当今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例如生物医学、经济学、脑图像科学等等.超高维数据的“维数诅咒
辣木是一种木本植物,营养价值较高,辣木叶中含有丰富的粗蛋白质。新型饲料资源特别是新型蛋白质饲料的开发是目前饲料工业研究中的热点。本研究首先测定了辣木营养成分,以蛋
城市化是衡量一个区域发展程度的标志,是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城市的发展给人民带来舒适的生活条件的同时,改变了土地利用结构、人们的生化方式。建设用地的扩展不断占用了周
丙烯是一种生产丙烯腈,异丙苯以及环氧丙烷等有机化学品的初始原料。传统的蒸汽裂解法和催化裂解法无法满足人们对丙烯日益增长的需求。随着页岩气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大量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