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高温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改造交联酸体系优化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g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酸压是碳酸盐岩储层的主要增产措施,而酸液性能直接影响着酸压的效果。交联酸在酸压用酸液中耐温性较强,而目前大多数交联酸耐温不超过150℃。在高温地层酸压改造中,针对常规酸液存在高滤失、有效作用距离短、消耗过快的问题,本文开展了耐高温交联酸体系研究。本文通过评价实验优选出酸用稠化剂CQ。以氧氯化锆、丙三醇、乙酸为主要原料,三者摩尔比例为1:2:4,反应温度控制在70℃,反应时间为3h,制得有机锆交联剂CL-B。通过评价实验优选了酸液添加剂及其浓度,形成一种耐高温酸液体系:20%盐酸+1.0%稠化剂CQ+1.2%交联剂CL-B+2.4%调理剂+2.0%铁离子稳定剂CIS-15+2.0%缓蚀剂CCI-10+1.0%助排剂HBC+破胶剂(0.2%EDTA+0.3%过硫酸铵)。对交联酸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体系的交联时间约为2.25min,在160℃、170s-1条件下剪切90min,粘度稳定在100m Pa·s左右;破胶性能良好,粘度可降至3.75m Pa·s;该酸液缓蚀效果良好,能够起到明显的缓速作用,可满足高温储层的酸压要求。
其他文献
非洲一直是我国发展海外油气战略的重点地区,其中尼日尔项目是我国目前在西非重要的勘探开发合作项目之一。根据工程方案部署,现需在尼日尔Dibeilla N-1区块进行水平井设计。由于之前尼日尔没有钻过水平井,导致没有相关水平的资料可借鉴,进而增加了钻井设计难度,并且尼日尔地理条件、工程条件相对恶劣。因此为保证在钻井中过程中成本控制及风险问题,本文拟建立一种井眼轨道优化模型,来完成井眼轨道的优化设计。首
稠油资源在我国分布广泛,具有很大的开采价值和挖掘潜力,当前,蒸汽吞吐是开采稠油油藏的主要手段,但经过多轮次的蒸汽吞吐开发,井间形成汽窜通道,导致无效水循环,开发效果变差,所以要进一步提高稠油油藏的采出程度,需要开展稠油油藏流场调控技术研究,分析稠油油藏流场分布,对于指导稠油油藏剩余油的挖潜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油藏流场的定义出发,根据筛选原则从油藏性质和流体性质2个方面选择流场评价指标,建立稠油
碳酸盐岩油气藏因其产量高的自然特性在目前全球主要油气田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统计,碳酸盐岩油气储量约为目前全球总油气储量的50%,而其油气产量则约占目前世界油气总产量的60%,且目前全球油气田中日产量平均超过一万吨以上的七口高产量油井均大都是以碳酸盐岩油藏为主,其资源的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以中石油海外重要区块哈萨克斯坦境内北特鲁瓦碳酸盐岩油藏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目前井网形式,经过研究该油藏
近年来,致密油已成为全球非常规油气开发的一大热点。水平井分段压裂作为目前低渗/致密油藏开发的有效技术手段,并且逐渐被各大油田所接受并运用于探索性试验中。分段压裂水平井衰竭式开采初期产量高,随着开采时间的增长产量递减明显,油藏压力下降快,急需有效的补充地层能量才能实现稳产。本文以大庆油田某致密油水平井开发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压汞法、X-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核磁共振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储层地质特征
体积压裂在非常规致密油藏的开发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压裂产生的裂缝沟通地层中的天然裂缝,进而在储层中形成纵横交错的复杂缝网,以增加储层改造体积。支撑剂在缝中的沉降与铺置情况决定着复杂缝网内支撑剂分布的最终形态,而支撑剂的分布形态决定着压裂裂缝的最终形态和充填层导流能力的大小。为了掌握支撑剂在缝网中的铺置规律,本文利用自主设计的多尺度缝网输砂实验装置研究了不同压裂液黏度、携砂液排量、粒径以及施工
降阻剂是滑溜水压裂液中最主要的添加剂,在现场压裂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施工摩阻,大幅度降低对设备的高压要求,达到压裂施工目的,但目前降阻剂普遍存在耐剪切和耐温性差等问题。因此,关于降阻剂的各项研究也倍受人们的关注。本文介绍了滑溜水用降阻剂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降阻机理及影响因素等。结合实验目的,实验室合成了BM降阻剂,测试了其溶解效率,同时测定了BM降阻剂溶液的流变性,结果表明BM降阻剂溶液为非牛顿流体
溢流是钻井过程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如果对溢流风险识别不及时,可能会造成相当严重的井控风险,甚至是井喷,进而带来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钻井过程中,由于地层情况不断变化,部分参数难以准确确定,因此利用常规的公式进行计算,往往很难准确地识别溢流。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引入人工智能方法,找到各工程参数之间的隐蔽联系,以便于更好的识别溢流风险。本文调研了大量的人工智能算法,研究了每种算法各自的优缺点。在此基
四川盆地长宁-威远页岩气开发区块在水力压裂施工期间发生了严重的套管变形问题,这不仅导致压裂段数减少单井产量下降,同时亦使井完整性出现问题,缩短井生命周期,从而严重制约着我国页岩气的高效开发。在广泛调研国内外页岩气套管变形问题的研究进展上,本文以四川盆地页岩气套管变形较严重的H平台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该平台蚂蚁体、微地震、施工压力等现场数据,识别套管变形与断层的相关性,得出了页岩气套管变形的主控因素
临兴-神府区块煤层较深,与浅部煤层存在显著差异,采用常规活性水压裂难以有效压裂煤层,且由于携砂能力低存在砂堵问题,而清洁压裂液携砂和造缝能力强,但对煤层吸附存在争议且成本较高,有必要结合活性水和清洁压裂液开展压裂工艺的优化。煤层压裂的目的是形成具备导流能力的填砂裂缝,而裂缝的导流能力往往与缝内支撑剂的铺置形态有很大关系,因而支撑剂铺置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首先利用可视化平板裂缝装置从砂堤形成过程
新疆地区煤层气资源丰富,十分具有开发前景,但其煤层具有厚度大,多层,倾角大等特征。煤层的渗流特征,压降传播特征,气水饱和度变化特征与近水平煤层差异较大,相关研究匮乏,使得在井型,井网选择和优化上缺少足够理论支撑。本文以大倾角多厚煤层煤层气开发典型区域新疆阜康白杨河矿区为研究区,收集整理研究区生产地质资料,建立了符合研究区实际的数值模型。针对大倾角煤层煤层气直井、水平井渗流特征;煤层厚度、层数、倾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