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多媒体进入汉语课堂、文字、图片、视频等手段被逐步使用,多模态话语分析也逐渐应用于对外汉语课堂。但各类模态在对外汉语课堂上如何高效使用仍是一个待解决的课题。本文通过从多模态话语角度进行的课堂观察和案例分析,主要探究与总结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汉语课堂中每一种模态的使用频率和情况以及这些模态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优缺点、教师课堂多模态话语在教学各环节中的特征,以及各模态之间的组配关系。目的在于通过案例来分析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在课堂模态使用方面存在的差异,探究汉语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更好地利用模态进行教学。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两位新手汉语教师与两位熟手汉语教师。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在定量研究方面,本文对四位教师进行了各两个课时的课堂录像,并使用视频标注软件ELAN对课堂录像进行模态的标注、统计各模态的使用次数和时长。在定性研究方面,我们对四位教师各进行了半小时的结构化访谈,得到访谈录音转写文本2万余字。研究发现,案例中的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在PPT、教材、图片等常用于释义的模态使用频率上差异不大,但熟手教师使用的模态符号与教学内容的契合程度更高。在手势、微笑、点头、师生距离等非语言行为上,案例中的新手教师的使用频率低于熟手教师。熟手教师更善于使用各种手势、微笑、拉近师生物理距离等体现人际意义的模态来促进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和情感交流。在模态的组合搭配上,案例中熟手教师使用的组合数多于新手教师,类型也更加丰富。新手教师常使用PPT文本或图片等模态为主模态,而熟手教师则常使用教师语言为主模态。针对新熟手教师在模态使用上的这些差异,本文提出了相应建议:针对具体教学内容,明确模态使用目的;注意模态间的相互配合,发挥模态的协同作用;多使用非语言交际手段,增强课堂情感交流;重视教师语言模态,强化教师主导作用。希望能够帮助新熟手教师提升模态使用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