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伤大学生的自动情绪调节能力和情绪调节内隐态度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v_cool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伤是一种心理病理行为,对这一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发生机制的探究一直是这一领域的研究重点。文献回顾发现,自伤行为与情绪调节的关系密切,情绪调节是自伤的首要功能。根据双过程模型理论,人的情绪调节过程也分为两个过程:主动的情绪调节过程(又称有意识的、外显的情绪调节)和自动的情绪调节过程(无意识的、内隐的情绪调节)。相比有意识的情绪调节过程,自动情绪调节不会消耗认知资源,可以被迅速激活和有效操作,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对于自伤者情绪调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意识的、主动地情绪调节方面,对于自动情绪调节的研究还处于空白。基于已有的研究基础和国外的相关理论,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行为实验的方法来探讨自伤者的自动情绪调节过程的两个方面:自动情绪调节能力和情绪调节的内隐态度。围绕这一研究主题,我们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   研究一,采用2×2组间设计,结合问卷调查和行为实验的方法,探讨自伤组在负性情绪下的自动情绪调节能力。通过对1166名大学生发放问卷筛选被试,共84名大学生参加了本研究(对照组42人和自伤组42人)。结果发现,与中性情绪下相比,对照组在负性情绪下表现出了对积极情绪的偏向性,说明对照组存在自动情绪调节能力;而自伤组在负性情绪中没有表现出对积极信息的偏向性,说明其自动情绪调节能力的缺乏。   研究二,采用情绪调节版内隐联想测验(EA-IAT)来比较自伤组和非自伤组在情绪调节内隐态度上的差异。共60名大学生参加了本实验(自伤组和对照组各30名)。结果表明,自伤组在情绪调节内隐态度上稍微倾向于控制型,而对照组倾向于表达型,但自伤组和对照组在情绪调节内隐态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最后,从研究方法和设计角度对本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并对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进行了探讨。
其他文献
本文以领导成员交换(LMX)和政治技能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下属政治技能的影响机制,即在主管对下属依赖及主管的奖励推荐方面的影响,下属的政治技能与主管的互动频率对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时代已经向我们展开了巨幅画卷。人们的阅读载体不止步于书本,阅读的时间不停留于学校,阅读的视野不局限于传统经典,一种新型的阅读方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推糜黍;二十六,去吊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喜庆热闹的中国年,总是透着浓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1 前言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电火花加工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加工速度、精度、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等方面均有很大提高 ,现已成为现代化机加工车间中不可缺少的加工设备。
非自杀的自我伤害行为(NSSI)在边缘性人格障碍(BPD)患者中十分普遍,在非临床样本(如青少年、大学生、社区群体等)中也有较高的发生率,且有日渐上升的趋势。自我伤害行为的相关
期刊
本文以情绪智力、工作家庭冲突和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情绪智力在教师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调节作用。  本研究的数据来自对广州两所高中共21
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社会背景下,本研究旨在了解独立学院大三、大四的学生就业压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情况,并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的心理状况进行研究,希望能为独立学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