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自恋情结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x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斯卡·王尔德所著的《道林·格雷的画像》中道林·格雷具有明显的自恋情结。本文旨在探究自恋情结以及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不同方面,并得出造成道林·格雷的自恋情结及自恋行为的可能原因。自恋情结凭借其各种社会背景下均不褪色的独特的魅力,持续吸引着广大学者与艺术家对其进行研究。自恋情结反射出人们最深的焦虑与社会的禁忌,本文经过讨论,将会为本领域提供一个全新视角。  自恋表现为对失败敏感,其特点为自我中心,狂妄自大,同情心缺乏,对自己无与伦比的坚信,对赞赏的过分需求,以及高人一等的优越感等等。自恋其可能的成因包括进入现实世界的失败、不正常的童年生活、恋母情结,以及他人话语的影响。这些可能成因的得出都以理论为支撑,而这些理论包括: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结构以及恋母情结理论,拉康的镜像理论。弗洛伊德以及拉康的理论可以应用到道林的自恋情结之上。道林一生饱受虐待,缺乏关爱。道林的外祖父作为道林生活中唯一的长辈,将道林视作耻辱,因此并不接受道林。而道林则认同了外祖父对于自己的看法,并向外祖父的人格看齐。道林饱受创伤的童年回忆,对其成年生活具有极大影响,道林也有了许多心理问题。道林长大后相貌俊美却人格脆弱,其自恋型人格障碍发展为对外部对象的选择。道林从未得到过父母的关爱,所以长大的道林像个孩子一样,找寻父母形象以满足自己的力比多需求。道林具有恋母情结,之于母亲他感受到性欲的吸引,之于父亲他却是满是仇恨。阉割情结后的情绪焦虑马上影响了生理的发育。道林开始进入自恋的世界,将自己的身份与亨利划齐,并拒守规则。因为父亲形象对其的阻碍,道林就杀死了父亲。  自我言语与他者之间的互动可以看作是道林·格雷痛苦的原因。道林自我认识的过程,就像是拉康镜像理论中,婴儿在镜中第一次看见自我形象的过程。镜子中看到的“形象”就成为自我的标识。主体,或说是婴儿,凭借他者言语而知道这个“形象”就是自己的“形象”时,这种转变就发生了。因此,道林饱受虐待而又孤独的童年,使道林并没有胜利度过自己的“俄狄浦斯情结”,并最终因为他人对其美貌影响力的话语,而成为一个自恋者。  自恋的道林病态地关注于虚假的自我,对其真实的自我弃之不顾。道林作为一个人,他希望生活有好东西去感受其存在的美好。他无法接受自己的真实的自我,因为关于真实自我的一切都并不美好。因此,虚假的自我于道林心中取胜并存活下来,并引导逐渐堕落。最终,道林最终完全与自己的内在美撇清关系。他与内心的自我的失联,导致了他备受煎熬的心理状态。他在想象界和象征界间挣扎,并最终导致了他的自我毁灭。道林在想象界与象征界间选择了想象界,而其实象征界才是他应该选择的世界,因为只有选择象征界道林才会为社会所接受。他爱不了任何人,也不能和谁有真正的关系,因为道林并不把人当做人看,而是把人当做自己经验的客体。此外,所有事都必须围绕着他。他不想让自己和别人在一起,他谁也不相信。道林无法放弃想象界,而象征界是永远存在的。他的良心在谴责他,他的想象界也处于险境。不论是想象界还是象征界,这两个世界道林都不适合,因为他既不能以肖像做为代价,也不能控制局面。道林经历了难以忍受的恐惧和焦虑,他的生活变得无比痛苦。于是道林刺中了肖像,并因此而杀掉了自己。
其他文献
弗吉尼亚·吴尔夫是英国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在小说、艺术评论等创作方面成就卓著。发表于1927年的著名意识流及女性主义小说《到灯塔去》以其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而著称
西奥多.德莱赛被视为与海明威、福克纳齐名的美国当代小说三巨头之一。作为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之交的现实主义作家,德莱赛通过他的小说向我们展现了人们的困惑、矛盾与冲突。
学位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在一年之中最美的金秋时节,由山东省旅游局主办,《旅游世界》杂志社和山东省旅游摄影协会承办,东方国际摄影艺术促进会协办的“孔子家乡,好
弗吉尼亚·沃尔夫不仅是英国现代著名作家,而且还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先驱。她的思想既体现在她的散文里,也溶入在她的小说中。这篇论文所涉及的《到灯塔去》是沃尔夫影响最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