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塘小流域植被恢复过程中生态水文效应的研究

来源 :西南林学院 西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ly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被建设是根治我国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大政策措施,开展植被建设(变化)的水文生态效应研究对正确评价植被建设的水文生态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头塘小流域的实测资料为基础,并结合大量相关文献资料,采用对比分析与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流域水文特征及植被变化的生态水文效应。   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小流域降雨平均变率k1=1.338,降雨变率k2=1.764,降雨变异系数Cr=0.249,年径流深Cv=0.60,说明头塘小流域径流深年际变化较大。小流域内径流年变化与降水趋势基本一致。年降雨量Pimm、年径流深Qi之间的相关系数为r=0.983,降雨量和径流量之间有十分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根据已有的2000至2007年共8年的年降雨数据,按大小排列其顺序,计算相应的值出现的频率,以频率为横坐标,年降雨量为纵坐标,绘制了年降雨量的经验频率曲线,并选取较常用的几个概率,利用p-Ⅲ型经验频率方程计算各概率下的降雨量。本文分析了已知年份的月降雨量变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按照月平均降雨量占年平均降雨量的比例,对概率分别为0.01%、0.1%、5%、10%、25%、50%、75%、90%、95%、99%所对应的年降雨量下的月降雨量进行了模拟。   2.本文从水文学的角度,结合生态因子给出了生态水文模型的一般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选用SCS模型对头塘小流域次暴雨径流量进行了模拟,应用此模型对头塘小流域2000-2007年发生的18场暴雨产流量进行了模拟,总体模拟效果较好,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适用性。所得结论如下:   (1)生态水文模型结构中由于考虑了植被的影响,因而使得水文计算更趋合理。   (2)SCS模型把影响径流的主要因素土壤类别、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的影响定量化,可以用于小流域、沟道等小型集水区的集水量计算。   (3)在计算流域平均CN值中,使用的是各土地利用方式CN值的面积加权平均方法。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反映下垫面中土地利用等因素在数量上的变化,但并不能反映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变化。而土地利用等因子空间结构的变化对降雨-径流关系,尤其是对暴雨-洪水关系的影响更大,因此,如何表征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化对降雨-流关系的影响今后仍需深入研究。   (4)SCS模型没有考虑降雨历时、降雨强度等对土壤滞留量及CN值的影响,这要影响模型的估算精度,另外,前期降雨对土壤湿润状况的影响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这一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3.分析表明,径流深与降雨量、蒸发量、年均湿度之间存在高度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983、0.936、0.974,建立了流域年径流量与年降雨量、年蒸发量、年均湿度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应用变量逐步进入,求得的多元回归方程如下:Qi=417.506+0.706Pi-0.903Ei(α=0.05)式中Qi为年径流深(mm),Pi为年降雨量(mm),Ei为年水面蒸发量(mm)。年径流深与年降雨量、年水面蒸发量之间的复相关系数为0.993,方差分析结果为F比为178.347,双尾显著性概率sig=0.000<0.05,年降雨量、年水面蒸发量的回归系数显著性概率分别为0.001,0.044,均小与显著水平0.05,年径流深与年径流量、年蒸发量之间存在高度显著的线性关系。   4.依据头塘流域及坡面小区2000~2007年实测水文资料,从头塘流域及流域内坡面小区两个尺度层次分析了植被变化对汛期产流产沙、流域径流形成过程及土壤水文的影响。分析表明,在径流系数、泥沙含量方面,不同植被模式之间的关系为生态林地<经济林地<未退耕地;生态林地的径流系数产沙量随植被度的提高有连年下降的趋势;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不同坡度等级、两者的交互效应对坡面径流系数、产沙量影响均比较显著;乔灌草模式在产沙量、径流系数方面均为最小,其水土保持功能最大,其次为灌草模式,随着坡度的增大,径流系数与产沙量均有增大趋势。对比结果表明,生态林地的土壤0~60cm土层最大蓄水量大于裸地,初渗速度、稳渗速度均比裸地要快,雨季土壤含水率、旱季土壤含水率均比裸地要大,且差异十分显著。林地的初渗速度和稳渗速度分别是裸地的4.60倍和4.61倍,裸地的土壤结构极差,水的下渗速度慢,林地由于植被的存在,增加了土壤的孔隙度,加快了水分的下渗速度,优化了坡面的防护功能,蓄水功能有显著的提高。流域植被度增大后,排除个别奇异点,径流系数大致呈减少趋势,悬移质含沙量大致呈减少趋势;洪水总量减少,洪水历时延长,洪峰流量显著降低,峰前历时时间比例减小,峰后历时时间比例增大,峰前径流量比例减少,峰后径流量比例增大。
其他文献
地震引发的滑坡是导致埋地管线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埋地管线又是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分析滑坡作用下埋地管线的反应规律是必要的。本论文通过对三种理想滑坡形式作用下的埋地管线进行理论分析,并与有限元数值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管线的反应规律,希望为今后埋地管线的抗震设计工作提供一些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对已有研究成果总结的基础上,基于管土相互作用双线性模型,建立了轴向滑坡作用下管线的
  研究分析了垂直分布、粒径分布和吸湿增长三个影响因子及其组合对星地协同监测地面细颗粒物(PM2.5)的敏感性.以广州为例,使用影响因子及其组合对2010年全年的MODIS气溶胶
  利用卫星遥感监测到的2009-2011年期间巢湖蓝藻暴发实况,结合统计发生日的湖区周边合肥、巢湖两气象站的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巢湖蓝藻暴发气象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合适的地表
利用FY-2E静止气象卫星云图结合FY-3极轨气象卫星、天气雷达和常规天气资料对2012年6月9日发生在黑龙江省中部地区的雹暴云团进行分析,该雹暴云团所经之处出现了大冰雹和下击
  大气CO2浓度的增加导致气候变暖已成为共识。然而如何能够连续获得CO2的全球时空分布和变化特性并进一步了解全球碳循环及其源和汇的空间分布,仍然是科学工作努力探索的
会议
孤雌胚胎干细胞是一种新的治疗性克隆胚胎干细胞,与体细胞克隆胚胎干细胞相比具有与其来源动物完全相同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可以用以组织细胞的替代疗法,在人医学上应用前景广阔,意
土石坝的本构模型参数是计算其变形和稳定的前提。大多数工程的本构模型参数都是通过试验得到的,但是由于试验环境、操作方法与试验试件等因素的影响,得到的参数与实际参数有较
本文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域,选用EOS/MODIS卫星数据,反演武汉市城镇用地地表温度和植被覆盖度;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空间变化特征,以及植被对武汉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武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