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戏曲评点史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er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点是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批评体式之一。本文致力于清代戏曲评点演变历程之梳理,大体上从评点主体、评点形式、评点思想三个维度考量戏曲评点,并以“有什么”、“是什么”、“为什么”揭橥每一时段的评点风貌。出于论述需要,本文将清代戏曲评点分为三个时段,诸期评点状况如下:清前期(顺治、康熙、雍正)共有120余种戏曲评点本。评点主体从明代书商、文人、曲家“三足鼎立”转变为文人“一枝独秀”,著述体、知己体、参评体是值得关注的评点现象;明代戏曲简略、稀疏之评点形式至此发展为繁密化、体系化之评点形态;文本价值、传播价值、演剧价值、理论批评价值构成了清前期戏曲评点价值系统。评点家从关目新奇、布局技法两个方面观照戏曲结构,前者集中于“新”“巧”之奇、“奇”在情理之中、突兀性收场三个方面,后者涉及戏曲关目之“犯”与“避”、贯穿照应、布局原则等论题。导演论、观众论、演剧剧本论体现着评点批评对戏曲演出的介入,《西厢记演剧》、《还魂记定本》、《长生殿》等评点本蕴含着丰富的搬演思想。评点家以“文”观曲,“文”作为一种戏曲本体观念被凸显出来,金批《西厢》、毛批《琵琶》、张雍敬自评《醉高歌》之文法批评是戏曲“文”体观念的直接呈现。清中期(乾隆、嘉庆、道光)共有150余种戏曲评点本。评点主体进一步文人化,评、撰关系趋于私密化;评点形态繁富有余而体系不足,同时涵涉眉批、出批、夹批的评点本开始减少,体系化评点形态体现在金批《西厢》形态流衍方面;戏曲批语之典雅化、四字化、诗化标示着评点形态的文人化。在结构评点方面,以戏剧性为底蕴的结构观念有所失落,结构批评与文法阐析趋于“合流”,生成颇具时代特性的戏曲结构章法化景观,“滴滴归源”、“首尾团紧”、“擒题”、“逗出下折”等章法结构思想蔚为大观。戏曲舞台评点批评虽然涉及惜力节劳、排场艺术、演剧提示多个方面,但已失去指导戏曲演出的能力,且舞台评点仅是评点家偶一为之的批评行为,戏曲舞台品格之评点演化为舞台艺术文化之总结。阐述剧旨是戏曲评点批评的重要义涵,忠、孝、节、义、悌、劝善、报恩等方面的批语充斥各剧,以礼规情、情归于幻标示着“情”之内涵转变,评点批评见证着戏曲思想的演变。清后期(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共有60余种戏曲评点本。咸丰元年至光绪二十年间的戏曲评点持续清中叶评点理路,承继者多、新变者少。光绪二十一年至宣统三年间戏曲评点之新变色彩突出,评点主体身上不无政治家身影,报刊体戏曲限制了评点形态。评点家借助戏曲评点宣传救国保族、振兴女权思想,体现着社会文化批评的强化;评点批评关注戏曲文体变革,展现了戏曲结构、角色、宾白的嬗变历程。
其他文献
<正>农网工程施工建设阶段是从开工到工程预备验收的建设过程,其工作内容包括:农网物资支取和分配、设备基础设施安装、设备安装及调试、设计变更和计划调整、设备测试及预防
管理学中的“维持职能”与“创新职能”是保证管理活动运行与发展的两大基石。它们相辅相成,彼此支撑,维持是创新的前提,创新又是维持的逻辑延伸。然而在管理发展的进程中创
<正> 前人溯述中国哲学思想的源泉,往往把天、地、人三个因素牵连在一起,例如代表中国最原始的文字:“乾”≡“坤”≡“巽”≡“震”≡“离”≡“坎”≡“艮”≡“兑”三八个
<正> 用试验室方法测定家禽血液和器官中维生素含量,使养禽业有可能不断监视家禽维生素的保障情况,以便预防维生素过多和缺乏症,或者在家禽发育初期,机体尚没出现机能及形态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发展是近几年来国家关注的重要问题。壮语新歌是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结合,既符合民族的发展要求,又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对传承发展壮族民族音
教育公平,关乎国计民生,是社会公平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平,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也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
研究目的:跟腱末端区作为人体受力的重要部位,多重应力刺激使跟骨长期处在复杂的力学环境下,细胞架构不断产生变化,而长时间受力过度或不合理都可能使细胞架构改变异常而坏死。CO
侗族是一个具有独立文化特征的民族,在生活习惯、饮食、语言、服饰、建筑及村寨等造物形态方面都表现出独特性。特别是建筑方面,其木造榫卯结构,可谓是巧夺天工但是随着时代
随着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数控机床正在向着多主轴、多刀架、多工位方向发展,各种不同用途的多轴工业机器人也在蓬勃发展。多轴系统的控制精度直接影响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品质。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个来自东方国家的构思正在为亚太地区和欧亚的国际化合作注入新的动力,并将开创区域合作的一个新时期,这就是宏伟的"一带一路"战略。自中国提出"一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