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上部结构-筏-桩-土共同工作性状的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jug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桩筏基础具有良好的承载、减沉、调平(减少沉降差)的功能,是高重建筑物或软土地基上建筑物常用的基础型式。但传统的桩筏基础设计方法,低估了筏底土的承载作用,忽略了上部结构对桩筏基础的影响,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因此,高层建筑与桩筏基础的共同作用的承载力、沉降分析是目前桩筏基础设计中的难点与热点,合理地判定与采用其计算结果对满足设计目标至关重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广州地区岩溶的分布状况。文中主要针对岩溶场地条件上部结构-桩筏基础共同作用展开研究分析,以明确上部结构对桩筏基础的影响,以及桩筏承载与沉降变化的规律。本文采用三维有限元模型,主要分析了桩筏基础的筏板沉降、桩顶沉降、桩顶反力等变化规律,讨论了上部结构层数、筏板弹性模量、桩体弹性模量、地基变形模量、桩数、桩距、桩长、布桩方式等因素对基础承载与沉降性状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总结了疏桩调平设计桩筏基础的一般步骤。 将本文分析得到的规律运用于广州白云山西侧雅苑二期桩筏基础的设计中,并将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实测沉降进行比较分析,再一次验证了该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并对几种布桩方式的结果进行承载、沉降性状的对比,以及技术经济比较分析,得到了一些能指导设计的有益结论,说明了应用疏桩调平思想优化桩筏基础的广阔前景。
其他文献
作为新技术的预应力和作为新体系的空间结构两者结合衍生而出的预应力空间结构是建筑结构学科中的新成就。通过在空间网格结构中适当地引入预应力以后,可使结构的受力性能得到
作为一种有效的防震减灾方法,基础隔震技术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发展,无论是在理论、实验,还是在实际工程的运用上都取得十分重大的成果。 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隔震结构进行了大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愈来愈大,在土建、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设中会经常遇到软弱地基。地基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问题、地基变形问
该文对淤泥固化材料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对单一材料与复合材料进行了对比研究,找出了复合型固化材料加固土的规律.还对固化后的土(简称固化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系统试
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学者根据近年来的震害调查提出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这一思想引起了各国的广泛重视。作为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的结构计算实用方法——静力弹塑性
本文从抗滑桩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重要性出发,对其设计模式做研究。内容包括传统抗滑桩计算及设计理论探讨,结合抗滑桩自身的边界条件提出深受弯构件设计模式,与传统设计模式做比
基础坐落在软弱地基上、施工方法不当、设计不合理,会使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当不均匀沉降值超过允许限度,将会使建筑物开裂、损坏甚至倾斜,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针对倾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简称FRP)加固砌体结构,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砌体结构加固新方法.由于其具有强度高、质量轻、易于施工、不改变构件原有尺寸等特点,这一加同方法在国际上正逐
本文对大型结构-地基系统动力反应计算理论及其应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结构-地基系统从线性到非线性、从波源问题到散射问题的动力反应计算理论,并成功应用于大型动力机器基
近年来,基坑逐渐朝着“深、大、紧、近”的方向发展,繁多的工程建设和复杂的工程环境为基坑支护新方法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无论何种支护工艺与开挖方式,安全环保、绿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