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童小说的逃亡主题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d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论文将逃亡主题作为窥孔,对苏童小说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且对逃亡主题进行深刻的探究和阐释。通过分析苏童各个不同时期的重要小说,观览小说中分别以“飞”、“铁路”、“梦”为核心意象合构起来的逃亡意象群落,继而对苏童小说逃亡主题的主导情节——逃亡原因、方式以及结局进行分析,从而论述逃亡主题在其小说中表现的普遍性,并把逃亡主题放在整个文学史背景上,揭示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内涵和文化心理内涵。 本论文由以下几章组成: 第一章对苏童小说逃亡主题和逃亡意象进行文本分析。先总起来谈苏童文本中的“逃亡”和“逃亡者”,然后观览小说中分别以“飞”、“铁路”、“梦”为核心意象合构起来的逃亡意象群落,由此凝聚整个逃亡主题。分析和把握苏童小说的逃亡主题在文本中的体现。 第二章对逃亡主题的主导情节进行分析。主要是对逃亡原因、逃亡方式和逃亡结局进行分析。逃亡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逃亡者或是为了避开家乡的水灾、瘟疫或饥荒,无家可归,怀着生存的愿望逃亡;另一个方面是为了摆脱现实的恐惧,脱离反抗某种环境而逃亡。逃亡方式有永不停息的流浪和消极的自闭和隐忍两种形式,然而,从苏童小说中逃亡者的最后结局来看,逃亡几乎是无望的挣扎,新的希望总是变为绝望,逃亡结局总是从终点回到原点或是以宿命的死亡告终。 第三章揭示了逃亡主题的社会历史内涵和文化心理内涵。苏童小说中所表现的逃亡主题和同时期其他作家(余华、北村等)形成了历史共鸣。很多先锋作家笔下或多或少也出现了同“逃亡”相同或类似的现象。逃亡主题反映的是社会转型时期普遍的焦虑,现代人丧失了精神信仰,直接的结果就是产生了对空虚和无意义的焦虑。在此基础上,对逃亡主题的孤独和虚无的文化心理内涵进行阐释和分析。
其他文献
伊恩·麦克尤恩可谓当代英国文坛的常青树,他的诸多作品已经从评论家的最爱变成了普通读者的宠儿。本文着眼于1998年为麦克尤恩夺取布克奖的小说《阿姆斯特丹》,聚焦作品的叙
<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驰名商标保护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9]3号,以下简称《解释》)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67次会议通过,于2009
华裔美国文学名著《中国佬》一经面世便获奖,且作者认为其质量比轰动一时的《女勇士》还高出一筹。本文选取新历史主义视角,试图修正国内以往《中国佬》研究中存在的种种缺陷
全球性创意经济的迅速崛起带来了创意人才的普遍短缺,中国的创意产业发展应该走“超越型”的发展路径,在创意人才的培育上树立“国家战略”,把握创意人才和创意阶层的成长规
三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日前在网上爆红:仅在某一视频网站上就获得了超过200万的点击量;豆瓣评分高达9.5,超过热播剧《琅琊榜》。纪录片的传播效果一般难与电视剧、电
近代中国道德意识的转化是在外力作用下的被动反应。在新与旧、中与西的紧张和纠结中,儒家思想传统历经沉浮。主要体现在几个阶段:晚清士大夫群体建制化儒教努力的失败带来传
1月3日,社会委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调研,沟通市人代会专题审议相关事宜。1月6日,财经委、预算工委举办2020年计划、预算草案解读会,请市政府相关部门为近
从老年教育的形式、老年教育的成效以及老年教育今后发展的方向及具体措施三个方面入手,整理和归纳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总的来说,我国的老年教育事业还处于初级阶段,覆盖面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西方传记受到了诸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对传记传统的强有力改变。茨威格被认为是20世纪三大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