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前徙/后退对头位和咽腔的影响

来源 :第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wtbc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证明面型和头位关系密切:下颌骨发育不足伴发前伸头位而下颌骨发育过度伴发后退头位1;头位可以预测面型的发育,前伸头位下颌骨发育不足而后退头位导致下颌骨发育过度2。相关研究也证实头位可以受咽腔的影响。狭窄的咽腔会导致头位过度前伸而咽腔缓解后前伸的头位也会趋于正常1。正颌手术通过截骨后重新排列颌骨在空间中的位置矫正颌面畸形。基于以上观点,我们提出假说:下颌骨前徙/后退术后,头位由于下颌骨相对颅底的位置(即颌位)发生改变而发生顺应行变化,并对咽腔形态产生影响。本研究设计位临床回顾性研究,对下颌骨前徙/后退前后颌位、头位和咽腔的形态学变化进行测量以分析正颌手术对头位和咽腔的影响。我们收集在密西根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接受正颌手术患者的术前术后CBCT资料,借助CBCT图像分析软件进行三维立体测量,以最接近实际的方式反映形态学变化。本课题通过密西根大学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HUM00050381),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下颌前徙对头位的影响目的:本研究调查下颌前徙术后头位的变化及其与颌位变化的关系。材料和方法:收集下颌/双颌前徙病例的术前和术后6周CBCT数据,按术式分为下颌前徙组,下颌前徙+颏成形组和双颌前徙组三个处理组,以SNL(下颌骨相对颅底的角度)和L-N⊥FH(下颌骨相对额平面的距离)描述颌位,以SNC2(第二颈椎椎体相对于颅底的角度)、CIP-N⊥FH和CSP-N⊥FH(第二颈椎椎体相对于额平面的距离)描述头位,用三维头影测量软件测量术前术后的颌位和头位,并做测量者间可靠性分析;配对t检验检验术后各参数变化的显著性,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变异在分组、时间及交互因素上的显著性,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颌位和头位的相关性。结果:41名病例纳入本研究,下颌前徙组8名,下颌前徙+颏成形组12名,双颌前徙组21名;测量者间各参数无显著性差异,SNL和SNC2较术前显著增大,L-N⊥FH、CIP-N⊥FH和CSP-N⊥FH较术前显著减小;所有指标均在时间因素上有显著性差异,分组和交互因素未见显著性差异;SNL和SNC2之间、L-N⊥FH和CIP-N⊥FH之间显著相关。结论:下颌骨前徙可以引起第二颈椎相对颅底向前旋转从而使头位发生改变。第二部分下颌前徙对咽腔的影响目的:本研究调查下颌前徙术后咽腔的变化及其与颌位、头位的关系。材料和方法:收集下颌/双颌前徙病例的术前和术后6周CBCT数据,按术式分为下颌前徙组和双颌前徙组,用Dolphin Imaging11.0测量咽腔的体积、长度和最小截面积,并进一步计算出平均截面积、最小截面积比、形态一致性和气道阻力;配对t检验比较咽腔体积、长度、平均截面积、形态一致性的术后变化,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比较气道阻力的术后变化,单样本t检验比较最小截面积比和假设值“1”的差异显著性,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变异在分组、时间和交互因素上显著性,结合第一部分数据,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咽腔和颌位、头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0名患者纳入本研究,下颌前徙组15名,双颌前徙组15名;术后咽腔的体积增加但不显著,咽腔长度显著变短,咽腔最小截面积比显著大于1,平均截面积显著增加,形态一致性增加但不显著,气道阻力有显著性减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咽腔体积、长度、平均截面积、最小截面积比在时间因素上有显著性而分组和交互因素上未见显著性,形态一致性在各因素上均未见显著性;咽腔平均截面积和颈椎与下颌骨之间的相对位置有最强的显著性相关。结论:下颌前徙后咽腔的形态较体积的变化更具显著性并伴气道阻力的减小,咽腔的横截面积与颌位和头位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密切。第三部分:下颌后退对头位的影响目的:本研究调查下颌后退术后头位的变化及其与颌位变化的关系。材料和方法:收集下颌后退或上颌前徙+下颌后退病例的术前和术后6周CBCT数据,测量方法同第一部分,配对t检验检测术后各参数变化的显著性,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头位和颌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3名患者纳入本研究,2名下颌后退,11名或上颌前徙+下颌后退;SNL较术前显著减小,SNC2较术前减小但不显著,L-N⊥FH较术前显著增大,CIP-N⊥FH和CSP-N⊥FH较术前增大但不显著;SNL和SNC2之间有最强的相关性但不显著。结论:下颌后退术后第二颈椎相对颅底有向后旋转的趋势,但是未见显著性改变。第四部分:下颌后退对咽腔的影响目的:本研究调查下颌后退术后咽腔的变化及其与颌位、头位的关系。材料和方法:我们以第三部分的样本作为研究对象,用第二部分的方法测量各参数;配对t检验比较咽腔体积、长度、平均截面积、形态一致性的术后变化,Wilconxon配对秩和检验比较气道阻力的术后变化,单样本t检验比较最小截面积比和假设值“1”的差异显著性,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变异在分组、时间和交互因素上显著性,结合第一部分数据,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咽腔和颌位、头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术后咽腔的体积、长度和平均截面积增加但不显著,最小截面积比大于1但不显著,形态一致性减小但不显著,气道阻力减小但不显著;咽腔平均截面积和颈椎与下颌骨之间的相对位置有最强的显著性相关。结论:下颌后退术后咽腔形态有改善的趋势,咽腔的平均横截面积与颌位和头位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密切。第五部分:下颌前徙/后退对头位和咽腔影响的综合比较目的:本研究对比前徙组和后退组的颌位、头位和咽腔的术前、术后及其变化值,并比较下颌前徙和下颌后退对咽腔的影响是否具有差异。材料和方法:对第二部分的下颌前徙病例30名和第三部分收集的下颌后退病例13名的面型、头位和咽腔的各项测量值变做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咽腔的改变在前徙组和后退组之间是否具有差异。结果:术前前徙组的SNL、SNC2显著小于后退组,L-N⊥FH和CIP-N⊥FH显著大于后退组,咽腔的各项测量指标未见显著性差异;术后前徙组的SNL显著小于后退组,SNC2未见显著性差异,L-N⊥FH显著大于后退组,CIP-N⊥FH和CSP-N⊥FH未见显著性差异,咽腔的各项测量指标未见显著性差异;方差分析显示咽腔体积,咽腔平均截面积、咽腔最小截面积和气道阻力在时间因素上具有显著性,咽腔长度在时间和术式交互因素上具有显著性。结论:下颌骨发育不足的头位较下颌骨发育过度显著前伸,下颌前徙/后退术后,头位趋于回归正常位置,并伴随咽腔的形态的改善和气道阻力的减小。综上所述,下颌前徙/后退通过矫正颌面畸形可能间接矫正头位并改善咽腔形态和呼吸。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临床诊断为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护理过程中对其实施健康教育,对比患者健康教育前后健康知识的知
目的通过对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分析,探讨JY技术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0月2200例液基细胞学制片诊断及部分病理组织学对照分析。结果2200例中制
本文就民营企业这类具有特殊机制的企业在员工流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从员工流失的原因、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管理对策等方面展开探讨,使我们对企业员工流动管理有了新的认识。
牙本质形成和矿化是牙齿发育和牙齿损伤修复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牙本质非胶原蛋白(Non-collagenous proteins,NCPs)在成牙本质细胞诱导分化和牙本质形成中作用的研究
<正>几年前,女儿刚刚四岁,在日本的一家幼儿园内"读书"。有一天,她回家后告诉我:"妈妈,今天幼儿园里来了个蒙面的坏人。"这话让我大吃一惊。那时,我们刚刚搬进新居,女儿也刚
目的:评估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女性混合性尿失禁的中远期疗效。方法:随访分析2010年4月至2016年9月共26例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女性混合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26
目的本文旨在比较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与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9年7月收治的80例单节胸
在1991~1993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监测总结的基础上,对1994年全国HFRS监测点的人间疫情和动物疫情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1994年人间疫情比1993年上升20.13%(18935/15761),其中2~6月增加了37.71%(5806/4216)11~12月增加17.92%(6830/5792),动物疫情监测结果表明,1994年野外和居民区
新时期下,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成为当下小学教育的新要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