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omparative Study 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Shijing from an Aesthetic Perspective-Exampled by the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n805162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跨文化交流在当今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中国文化经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诗经》的翻译受到全世界尤其是翻译界研究的广泛关注成为必然。《诗经》是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代表着中国诗词的传统,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的表现手法对中国文学的体裁结构和语言艺术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并成为后代人仿效的典范。《诗经》的翻译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它的翻译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文化的交流史。因此,对于众多学者和译者来说,《诗经》的翻译研究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在本文中,笔者以刘宓庆的当代翻译美学理论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这一对辩证统一的观点为理论依据,对理雅各和许渊冲的两个《诗经》译本进行比较性的研究。在他的翻译美学理论中,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概念,又分别有着各自的限制条件。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相互作用使得翻译活动得以真正的完成。刘宓庆的翻译美学观融合了中西方翻译美学理论的精华,又具备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因此,研究者需要对《诗经》中极美的语言艺术进行分析和研究,他的翻译美学观正提供了最合适的视角。笔者认为,运用他的翻译美学理论来探索《诗经》翻译,逻辑严密且意义深远。
   笔者从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观点出发,通过译者和译文两个方面的对比研究,讨论了理雅各和许渊冲的《诗经》译本的差异。译本差异产生的原因在于,不同的译者由于各自文化背景、思想感情以及翻译目的的不同,在译文的翻译策略的选择上也大不相同。笔者一方面从译者的角度出发对两人作为审美主体所具备的各方面要素进行了比较性的分析;另一方面通过列举实例,具体地从审美客体,即译本的形式与非形式两个方面论证了两人在《诗经》译文中对于美的不同处理方法及其优缺点。
   通过对理雅各与许渊冲的译本详细的对比研究之后,笔者发现,两人在总体上都很好地传达了《诗经》原文的美感,达到了各自的翻译目的,完成了翻译活动中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结合。但笔者以为许渊冲的译文更胜一筹。当然,每一部译作都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因此,理雅各和许渊冲的译本仍有各自可以改进的地方。本文是笔者对诗经的翻译研究所做的尝试性创作,尽力从新的视角对于诗经的翻译研究做出贡献,希望本文能引起译学界对《诗经》翻译研究的重视并使之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其他文献
期刊
学位
期刊
学位
期刊
学位
学位
期刊
期刊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