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环境下生鲜供应链中断风险控制研究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zhao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鲜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正逐渐改变消费者实体店购买生鲜农产品的传统消费模式,为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生鲜电子商务的持续经营尤为重要。然而支持生鲜电子商务持续运营的生鲜供应链系统中断现象时有发生,已成为阻碍生鲜电子商务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大瓶颈。当前针对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农产品传统销售模式,对于生鲜电子商务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配送和选址问题,对供应链风险进行研究的甚少,因此亟需围绕生鲜电子商务供应链中断风险展开研究。本文以供应链风险管理、供应链风险过程管理、生鲜电子商务以及博弈论相关知识为理论基础,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立足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生鲜供应链,对生鲜供应链中断风险进行分析和识别,依托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遵从事前预防和事后应急的时间序列,借助解析法分别研究生鲜供应链供应中断风险和需求中断风险的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论文首先以一个由生鲜供应商和生鲜销售商组成的两级生鲜供应链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与识别供应中断风险的来源,进而研究供应中断风险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分别以中断风险持续时间已知和未知的预警机制条件模型来决策何时启动应急机制;应急机制以迅速恢复供应及损失最小化为目标,通过修复成本援助机制协调供应链成员共同应对中断风险,得到如下结论:(1)无论是生鲜企业采取单独决策还是合作决策,均有对应的预警机制条件模型,单独决策预警机制条件模型可能存在提前或延迟启动应急机制的情况,通过惩罚补助契约可以促使生鲜企业实现合作决策;(2)研究应急机制的协调契约,通过修复成本援助的形式能够促使生鲜供应商以最优的修复时间修复供应中断,恢复供应,并实现损失最小化。论文还对需求中断风险来源进行分析与识别,进而研究需求中断风险的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预警机制通过定义需求阀值来判断需求中断风险的发生,当需求超过需求激增阀值或低于需求骤减阀值则定义为需求中断发生;应急机制分别研究集中系统下和分散系统下的需求中断应急模型,得到最优订货定价应急调整策略,并采用基于成本分摊的收益共享契约实现需求中断发生时生鲜供应链的协调与优化,得到如下结论:(1)研究需求中断情况下最优订货定价应急调整策略:当市场规模萎缩或扩张至原市场规模的一定倍数乃至更大时,最优供应量以及最优零售价格均应做出调整;当市场规模萎缩或扩张程度在原市场规模的一定倍数以内,最优供应量无需改变,但最优零售价格应做出调整;(2)提出不同等级的基于成本分摊的收益共享契约,需求中断情况下企业应根据不同等级采用相应的契约实现对生鲜供应链的协调与控制。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延续护理对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后肝性脑病发生率、分流道再狭窄率及非计划就诊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因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
可再生能源电源高比例接入的电网是可再生能源电网。可再生能源电网已经诞生、数量正在不断增加,是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电源的发电功率具有以随机
区块链是什么?它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思维.它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革,满足了人们对公平、分享、安全、公正的渴望,对某些垄断性企业构成了颠覆性的冲击.很多人认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逻辑起点是真理标准大讨论和改革开放的宣言书。本文通过简要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进程,概述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的互推互动关系。
21世纪是信息时代,消费者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大量的信息。纷繁的广告信息框架中,有的信息是从正面进行陈述,强调购买和使用某产品或服务可以获得利益,比如,牙膏广告强调购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自1996年创刊以来,在六届编委会一百多名各领域专家编委的带领与监督下,从季刊到双月刊再到今天的月刊,现已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日益重视食品的安全卫生和营养。冷冻食品越来越被人们所喜爱,而冷链物流是保证冷冻食品顺利到达消费者手中的重要保障。本文对广
目的:观察总结缓急止痛颗粒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100例合格受试对象筛选入组,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
随着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出现,人类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无所不在的传感网与互联网的实时连接,实现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综合集成。地理空间信息的数据来源,是成千上万个空天地专业和非专业的传感器。信息系统已经逐步实现了由静态到多时相,再过渡到实时动态的发展转变。同时,测绘科技也发展到了
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不断推进信用体系的建设,使得企业应收账款所占营业额的比重越来越大,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应收账款的管理已是他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个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