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电子界面效应探索及在皮肤创面修复的应用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6415383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材料的发展和新工艺的开发,近年来柔性电子在学术界和产业界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从柔性电子涉及生物体表/内器件的应用场景考虑,柔性电子与生物体界面的基本力学失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是研发下一代柔性电子器件的关键技术之一。柔性电刺激器件作为柔性电子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由于柔性电刺激器件的电极需要与生物体直接连接,因此,其中包含了如何克服电子器件与生物组织界面的力学性能失配,并使电刺激作用最大化的科学问题。面对此科学问题,本文主要展开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电极与其他刚性元件以及与柔性器官接触界面连接的稳定性,(2)探索电刺激作用转换机制,(3)选择最优电刺激信号并制备可实现对应刺激的柔性电刺激器件。本文首先研究了液态金属镓铟合金作为刚柔性互连界面以及柔性电路内部互连的特性,并将其与常用焊接材料导电银胶的特性作了对比,分析了其失效机理,验证了液态金属作为柔性电子界面材料的优越性;通过有限元分析、大鼠皮肤电学建模等研究,探讨了不同条件下电刺激作用于电极-皮肤界面时的电压分布及电子-离子转换机制,提出了电刺激参数的优选窗口;基于以上理论研究,本研究设计了柔性电刺激壳聚糖敷贴,通过结构优化设计,实现了适应于不同尺寸皮肤创面的敷贴,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了它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本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与成果如下:(1)本研究运用多种失效分析手段(拉伸、弯曲、扭转、高频振动、温度变化)对柔性器件的外部接口以及内部互连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对柔性电子器件中的常用互连材料导电银胶与液态金属的互连特性进行了对比。本研究设计了点焊式接口结构及注入式内部互连结构,分别对两种应用场景进行了失效分析,得到了单次及多次拉伸、弯曲、扭转、高频振动等应力作用及由温度变化引起的热应力作用下接口/互连界面电学特性的变化,验证了液态金属作为柔性电子器件的接口/互连通路的优异特性。(2)在柔性电子-皮肤界面研究方面,本研究通过大鼠皮肤分层测试得到了各层的阻抗谱,获得了具有电感特性的阻抗谱,并通过EIS拟合得到了各层等效电路,建立了更为准确的RCL(电阻-电容-电感)三元件皮肤电路等效模型,并通过仿真获得了不同电刺激信号下的皮肤各层中电势的分布。本研究重点关注了施加在皮肤上的脉冲电信号,并结合电化学、生物电理论,对电极-皮肤表面的电子、离子转换机制进行了分析。首先根据电场分布特征分析电极-皮肤界面主要离子传输特性,进而得到p H值的变化。根据p H变化特征及伤口修复与p H变化的关系,本研究提出了适用直流、交流及恒压、脉冲电,涵盖面较广的电荷理论,认为电荷注入总量及直流分量为优选电刺激参数的关键因素,并建立了电刺激参数的优选窗口,为电刺激修复皮肤创面的参数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3)基于电刺激参数优选窗口,本研究进行了恒压直流电(CVDC)、单相高压脉冲电(HVSP)、单相低压脉冲电(LVSP)、双相高压脉冲电(HVBP)、双相低压脉冲电(LVBP)在糖尿病大鼠背部创面愈合上的电刺激动物实验,并进行了伤口修复进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分泌情况的分析,得到了单相高压脉冲电刺激效果最优的结论。基于该电刺激实验结果,本研究通过柔性电路设计,实现了电压、频率、占空比可调的单相脉冲电刺激敷贴的研制,并通过蛇行蜿蜒结构设计,实现了该敷贴对不同大小创面的适应性。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将该柔性电子敷贴与壳聚糖敷料结合,发现在壳聚糖治疗与电刺激辅助治疗综合作用下,能够极大促进创面的修复。
其他文献
报纸
电视新闻节目策划是在充分掌握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对选题、内容、报道手法、播发时机以及采制团队分工的全面设计和谋划。它是以事实为根本、以价值为追求、以创意为重要表现方式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活动。
在“房住不炒”背景下,国家宏观调控着力于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消费者的居住观念及购房需求逐步发生转变,企业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开始由产品导向转为客户导向。在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及市场定位实践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如何对CY项目进行精准的STP战略研究,达到推动项目成功营销,降低投资风险及市场效益最大化的目的,成为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运用STP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明确表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这充分证明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社会发展建设中的重要性。而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主力军,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对这一群体的生态文明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师范类大学生由于其学科设置的特殊性,他们中的大部分未来都会走上教师岗位,承担教书育人
现代化经济技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建筑工程以及基础建设数量逐渐增加,具体施工环节愈发复杂。所以,如何显著提升施工质量,在现场施工过程中需重点考虑。在冬季混凝土施工中,需做好质量管控及监督工作,避免冬季气温过低使混凝土受冻而产生经济损失。在解决施工问题的同时,应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有效规避工程病害问题发生。本文从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原理与施工要求入手,分析了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特点
目的:研究PD-1、PD-L1和CTLA-4肿瘤相关抗原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标本122份,根据患者疾病的进展阶段分为新发(NDMM)、完全缓解(CRMM)和复发难治(RRMM)共3组。利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检测标本中CD4+和CD8+ T淋巴细胞、Treg细胞和浆细胞(plasma cell, PC)的比例,并分析细胞中PD-1、PD-L1及CTLA-4的表达
本文主要针对国有企业职能部门绩效考核的特点和现状,从满意度测评、工作业绩考核、创新性工作等方面设计职能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减少职能部门绩效考核的主观性,增强绩效考核的公允性,从而促进组织效率提升,绩效改善。
效益评价是涉农资金项目绩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对大埔县2021年省级涉农资金项目进行效益评价,根据相关文件构建了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专家排序法计算了各指标的权重;利用模糊数学方法评判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的等级,均为优等。并根据各指标的最大隶属度和各等级宽度,计算了各指标的得分,分别为经济效益得分5分,生态效益得分9.9671分,生态效益得分9.9636分,可持续影响得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发生了巨大变化,区域土壤侵蚀特征演变明显,水土保持效果显著。然而,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近年来黄土塬区暴雨频发,暴雨径流驱动下该区沟头溯源侵蚀仍然十分严重。以往研究多聚焦于沟头溯源侵蚀速率及其影响因素与经验模型构建方面,植被覆盖条件下沟头溯源侵蚀过程及沟头形态演化机制方面的研究尚为薄弱,成为黄土塬区沟蚀防治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科学瓶颈问题之一。鉴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