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udemire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所依、发展之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未得到根本好转。国际实践经验表明,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关键举措之一,我国政府在世纪之初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加快促进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达到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重点、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四类主体功能区,并对各主体功能区进行了详细界定,为研究和实施各类型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创建了很好的基础平台。2013年4月四川省政府编制并出台了《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规划将四川省大部分地区划分为限制开发区中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该类区域整体表现为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功能非常重要,社会经济条件不够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且生态系统呈现退化趋势,不具备高强度大规模工业化城镇化开发条件。严格的开发强度控制,明显限制了重点生态功能区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短期的生态建设项目又不足以支撑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这就使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本就相对低下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失去了追赶和超越的机会,居民生活水平无法同步提高。
  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多位于老少边穷地区,经济落后且生态系统脆弱,资源的外部性、公共性、环境保护的迫切性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共同决定了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必要性。目前,国内关于生态补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流域生态补偿、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省域补偿等方面,基于主体功能区的生态补偿研究主要集中在限制开发区层面,而针对作为提供生态产品与服务的主要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研究尚属少见。基于此,本文对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问题展开研究,积极探索构建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生态足迹法等相互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基于生态补偿机制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梳理,以重点生态功能区为研究主题。首先,对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实践状况、实施效果、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其次,对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进行了探索;再次,对典型重点生态功能区阿坝州的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健全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态补偿标准的量化方法,为其他相关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提供了参考,为促进四川省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一种路径选择。
  在内容安排上,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共六个章节。第一部分为理论部分,包括第一、第二章。第一章主要介绍文章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文章内容、逻辑框架、国内外相关研究及趋势、以及文章主要难点、不足与创新等内容。第二章,主要对生态补偿涉及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了回顾和分析,为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第四章为现实情况研究部分。第三章基于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经济、社会现状,结合生态补偿评价指标体系,对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并从生态补偿主体、补偿资金来源、配套保障措施等方面探析其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章在此基础上探索构建了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第三部分包括第五章为实证研究部分。本部分在四川省内选择典型的重点生态功能区阿坝州进行补偿标准的实证研究,基于四川省统计年鉴和阿坝州经济社会发展公报数据,运用生态足迹法对阿坝州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赤字及生态补偿标准进行测算。第四部分为政策与结论部分,包括第六章,主要在全文分析以及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和完善四川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相关建议对策,并对全文进行总结和对后续研究进行展望。通过研究,本文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1、研究视角方面。当前国内外对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限制开发区范畴内,而重点生态功能区作为生态产品的主要供给区对其生态补偿的研究尚属少见。2、结合案例,运用生态足迹法测算生态补偿标准。本文从生态足迹角度建立生态补偿标准模型对典型重点生态功能区阿坝州进行测算,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衡量生态补偿标准。3、结合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现状及存在问题,对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理解。
  本文基于国内外现有生态补偿理论和实践研究,总结出生态补偿机制的概念与内涵,并从多学科角度对相关生态补偿理论进行系统阐述,在此基础上结合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进行设计。同时,利用生态足迹法,对阿坝州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实证研究,测算出具体补偿标准。最后结合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补偿实践现状,进一步提出了健全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具体政策建议,本文主要结论有如下几点。
  1.对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框架进行了设计。文章从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实际出发,在生态补偿相关理论指导下,界定了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的主客体,提出了以生态足迹法测算生态补偿的标准,归纳了生态补偿的三条实现路径分别为政府补偿、市场补偿和自主补偿,最后就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的配套保障措施从生态立法、政府管理等角度进行了分析阐述。
  2.明确政府主导地位。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与其他类型的生态补偿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四川省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是由四川省政府主导的对辖区内国土资源进行的空间管制行为,为弥补主体功能区划分造成的各主体功能区之间的利益失衡而进行的生态补偿行为也须由四川省政府推动。另外,在现阶段市场补偿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以及生态资源的公共属性,都要求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以政府为主导。
  3.运用生态足迹法对阿坝州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实证研究。运用所构建的生态补偿标准模型,对典型的重点生态功能区阿坝州从动态的角度对其近三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余/赤字进行了测算,并据此分别测算出阿坝州各土地类型的补偿额度,测算结果表明,总体上阿坝州应获得外部支付的生态补偿资金,其额度在大约在亿元人民币以上。
  4.对完善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提出了对策建议。在分析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不足的基础上,本文从补偿主客体职责、政府管理与监督、生态补偿资金来源,标准测算、生态立法等角度提出了健全和完善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期刊
纵观我国资本市场目前的状况,仍然处于制度的完善阶段,但自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之后,股权激励就被提上日程,并逐渐发展为公司治理模式中长期激励机制的必不可少部分,也成为了推动我国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尤其是证监会于2006年1月6日公开颁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这为那些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提供了政策性的指导,也彻底的拉开了我国上市公司开始广泛实施股
学位
互联网或许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能让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变革的技术。互联网应用大潮的兴起,全方位、多角度以及深层次地改变着普通大众的生活,也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企业,甚至是越来越多的行业。对普通大众而言,互联网不仅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而且使得他们在商业活动中的角色从消费者扩展到参与者,甚至开始成为商业活动中的提供者;对企业而言,互联网作为新兴的工具和平台,可以有效地改善其经营方式,从扩大收入来源和降低
我国的风险投资萌芽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最初的成长速度很慢,直到上个世纪末才开始有了真正的发展。而近十年来,我国的风险投资行业可谓是突飞猛进,成长起来一大批拥有一定规模、具有品牌影响力的优秀风险投资机构。随着国内创业板的正式启动,风险投资行业抓住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步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创业投资市场投资披露的项目数量共有1360个,比2013年同期增加了35.59%;
学位
投资者情绪作为投资者心理和投资者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被世界范围内的学者广泛研究。通过研究投资者情绪的具体反映指标,进而探索产业政策对投资者情绪的影响,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通过此方向的研究,既有助于对市场上的投资者行为进行深度剖析,又能为产业政策的出台提供理论基础,是同时具有理论高度和现实意义的研究内容。  投资者情绪理论是本文研究的理论起点,也是投资者情绪乃至行为金融学领域
学位
中国的投资者目前可选择的投资渠道主要包括不动产类投资、大众商品类投资、艺术品类投资、外汇类投资、固定收益类投资、权益类投资及衍生品类投资,而权益类市场正逐步成为投资者可选择的重要投资渠道之一。中国股票市场作为权益类市场的重要构成,亦在快速成长。截止2014年末,境内上市公司总市值为37.25万亿,是2004年总市值的10倍。过去十年,境内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DP的比重亦由23.18%上升至58.53
学位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低碳经济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方式,也随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成本低廉的缓解气候变化的方式,森林碳汇抵消二氧化碳排放已经成为国际气候公约的重要内容,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尤其对中国更为重要,自2006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但是中国整体经济仍需要维持较高的发展速度,排放峰值还未到来,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减排压力。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步入二十一世纪后共同面临的问题。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一国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近年来,我国老龄化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升使得现代人的寿命延长,死亡率大大的降低;另一方面,自80年代开始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大大的降低了人口的出生率。因此,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2010
学位
期刊
我国东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及由此产生的“收入陷阱”已成为阻碍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障碍和重大挑战。本文从收入分配理论入手,以探索缩小东西部地区收人差距的战略框架和政策措施为主线,系统研究东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及对策途径,对于有效维护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异、推动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协调进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实践意义。  为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