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束水+导水”复相介质的渗灌流体动力学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ia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荒漠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针对荒漠化问题,国内外相继提出了治理措施,其中最根本的措施是植被恢复。由于荒漠化地区水资源严重匮乏,年蒸发量是年降水量的几十至几百倍,导致苗木因缺水而难以成活。由此,节水灌溉是解决荒漠化问题、实现植被有效恢复的关键,而渗灌技术更是以其高效的水分利用率和苗木成活率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本论文针对传统“孔式”渗灌技术存在的渗灌孔堵塞、渗水不均匀和土壤盐渍化等不足,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束水+导水”的复相介质水流体渗灌技术,将该技术应用于解决荒漠化地区植被恢复,使苗木成活率得到了大幅提高。本论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分别从复相介质设计、水流体热力学、水流体动力学、水流体结构动力学、渗灌器3D制造、自调节土壤湿度特性和现场应用等多个角度着手开展工作,系统研究了复相介质水流体渗灌动力学理论并应用于现场实际生产和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本论文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基于复相介质中高吸水性树脂和钠基蒙脱土对水分吸脱附性能的差异性,构建并制备了基于“束水+导水”的复相介质材料,其中高吸水性树脂趋于“束水”特性,钠基蒙脱土趋于“导水”特性。采用多种材料分析测试手段对复相介质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确定了复相介质组分间的结合方式和最佳配比。在此基础上,对复相介质的特征参数,如水分特征曲线、导水率特征曲线、含水率-距离曲线等进行了测定分析,得到了与实际测量值拟合度高的理论方程。(2)分析建立了复相介质水流体热力学方程,明确了沿导水纤维复相介质-水体系的水势梯度变化是导致介质自发传水的动力,提出了“束水+导水”双相结构导致的“高含水率态”和“低含水率态”的差异化是影响水势梯度变化规律和传水程度的主要因素,这一结论在实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中均得以证明。(3)按照“束水+导水”双相结构特征和水势梯度变化规律,分别从扩散和渗流两个角度建立了“高含水率态”和“低含水率态”流体动力学方程,在基于导水速率理论方面两个方程具有结构归一性,并归整出了统一的动力学方程,分别采用分离变量法和有限差分法对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动力学方程进行求解,求解的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相一致,证明了推导建立的复相介质-水体系流体动力学方程的正确性。(4)在基于导水速率的结构动力学方面,对复相介质在传水过程中的微观结构特征及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复相介质-水体系具有结构自动态调节功能。当土壤湿度低于复相介质所设定的土壤最佳湿度时,“束水”相聚丙烯酰胺脱水,“导水”相蒙脱土“桥接”,使得渗水速率加快;相反,当土壤湿度高于复相介质所设定的土壤最佳湿度时,“束水”相聚丙烯酰胺吸水溶胀,“导水”相蒙脱土“断桥”,使得渗水速率减慢或停止。这一结论在实验室土壤试验中运用MATLAB软件建立的基于经典控制理论上的数学模型与实测值也取得了较好的一致,进一步证明了结构动力学研究的正确性。将该动力学研究用于沙漠现场规模化接种肉苁蓉种取得显著成效。(5)为更加体现导水单纤维束的动力学优势,本研究提出了一整套纤维表面处理、纤维涂层化、光固混合液制备、3D 打印、后处理等新的渗灌器加工工艺路线,克服了前人浇铸法制作导水纤维芯片中的渗灌器纤维不均匀问题,3D打印技术所生产的渗灌器在沙漠现场接种肉苁蓉种应用中表明质量稳定。综上所述,本论文通过深入剖析基于“束水+导水”复相介质的渗灌流体动力学,得出了与实测数据相一致的理论热力学方程和动力学方程,揭示了复相介质的结构动力学变化规律。将复相介质渗灌技术应用于接种成功率极低的沙漠肉苁蓉种植,使肉苁蓉接种成功率由传统的15%提高到了 90%以上,生长量具有明显优势。本论文工作和研究成果对解决荒漠化治理中树苗难以成活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以林西矿煤矿高浓度胶结充填项目为背景,对煤矿高浓度胶结充填料浆矸石颗粒悬浮性展开了研究。针对煤矿高浓度胶结充填料浆矸石颗粒悬浮性差、容易下沉,料浆管道输送需要添加悬浮剂提高矸石颗粒可浮性这一现象,分别建立了球形矸石颗粒和立方体矸石颗粒力学模型,分析了煤矿高浓度胶结充填料浆矸石颗粒沉降规律,总结了影响矸石颗粒悬浮的关键性因素,提出了提高煤矿高浓度胶结充填料浆矸石颗粒悬浮性的两种方法,并从理论上推
本文以典型新疆高碱煤为原料,通过化学溶剂萃取的方式定量分析了高碱煤中碱性金属元素的赋存形态;同时采用先进的X射线和核磁共振原位分析技术,全面深入揭示煤中碱性金属元素的原始物化特性。此外运用实验室规模的加压固定床高温热解/气化反应装置来模拟工业鲁奇炉运行过程煤转热转化特性,着重分析了原煤热解及煤焦气化过程中腐蚀性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的迁移、释放和界面沉积行为,从而揭示碱性金属元素的高温热演变特性;同时还
自从1991年,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简称CNT)被日本电镜学家Iijima首次发现以来,因其具有巨大长径比和比表面积的几何结构特点,使其在力学、热学和电学等性能上表现的异常优越,从而迅速成为众多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也很自然的当作理想增强体而被引入到先进复合材料中,从而制备出性能更加优越的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Nanotube-Reinforced Composi
深部煤体的赋存环境具有“高地应力、高温、高渗透压”的“三高”特征,同时深部开采中煤岩体还具有强扰动和强时效的工程响应。“三高”特征在采掘活动中显著影响煤体渗透率的变化,而开采扰动形成的采动裂隙能够有效提高煤层渗透率。因此掌握多场耦合影响和开采扰动下深部煤体渗透率的演化规律对于防治深部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实现煤与瓦斯共采等技术来说至关重要。目前,煤体渗透率研究的先进成果主要集中在煤层气抽采方面,其力
镁合金广泛用于汽车行业中,以实现轻量化节约能耗等。在室温下,有限数量的滑移系在镁合金的变形过程中是活跃的。孪生作为另一种对塑性变形有较大贡献的变形机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由于密排六方晶体结构(HCP)的对称性较低,镁合金与钢、铝合金等具有立方晶体结构的金属相比具有较低的延展性。本文利用VPSC模型进一步研究了镁合金的变形行为,包括镁合金的轧制板材、挤压的棒材以及掺有稀土元素的镁合金,并且应用PTR和
在矿业生产过程中,提升机负责运送人员、设备、煤炭和各类物料,是连接地上与地下整个生产系统的重要纽带。制动系统作为提升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机稳定、高效运行的安全保障,在矿业生产系统的地位举足轻重。如果提升机制动系统发生故障,轻则影响生产效率,导致经济损失;重则引起人员伤亡,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对提升机制动系统进行性能退化评估和故障诊断,保障提升机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高效性,无论是从
设计模式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成功设计的范例,它们帮助设计者将新的设计建立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复用以往成功的设计方案。设计模式的应用使得软件系统的开发效率和软件系统的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然而,许多系统的设计文档或者不完整,或者与源代码不完全匹配。对于使用敏捷开发方法构建的软件系统,这个问题更为严重。另一方面,即使系统的设计文档完整可用且与源代码完全匹配,这些文档可能并未详细记录设计模式使
岩石动力学包含冲击和爆炸动荷载下的岩石力学响应和断裂机理,亦涉及岩石中裂纹的扩展行为和应力波波动特性,准确测定岩石动态扩展裂纹断裂力学参量对于岩石定向断裂、爆破破岩优化和围岩稳定性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基于理论分析和实验室试验,采用应变片法对冲击和爆炸动荷载下的Ⅰ型裂纹动态断裂力学参量进行计算和分析,部分试验辅以动焦散线法对比验证。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1)提出了应变片法应用于岩石类材料Ⅰ型裂纹
二维图像文本描述生成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是指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方法和技术,生成能够描述图像视觉内容的文本语言,涉及了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基于视觉特征的二维图像文本描述生成关键算法研究旨在通过特征提取、特征融合、语言生成等算法和技术,生成完整的、符合语法结构的文本句子,准确地描述出二维图像的视觉内容。二维图像文本描述生成对于场景理解具有重要意义,人类的交流过程大多依赖于自然语言
本文以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为例,运用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的研究思路,通过开展实验测试,获取有机地化、流体包裹体、储层物性、地层温度与压力、岩石物理参数等实验数据,在成盆与沉积充填、生烃与供烃范围、能量场与成藏动力、油气运移网络等单因素的动态演化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油气成藏系统的动力学要素,改进研究流程与技术方法。通过把研究对象简化为具有工业聚集规模的油气体,针对油气生—运—聚过程,建立了以生烃数量、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