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秦岭佛坪穹窿地区晚三叠世岩浆作用和构造演化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wardeterni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岭造山带是中国中央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华北板块和华南板块的衔接带。现有研究表明秦岭造山带由多个地体经历了多期的造山旋回作用,并随着印支期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碰撞拼贴完成了秦岭造山带的最终拼合。华北与扬子板块的拼合作用不仅在大别-苏鲁地区形成的大规模的超高压变质带,而且在南秦岭地区形成了与这期碰撞拼贴作用相关的大面积的花岗岩侵入体。然而南秦岭地区超高压变质作用记录的缺乏使得三叠纪花岗岩侵入体成为研究华北与扬子板块碰撞拼贴作用在秦岭地区表现形式的重要切入点,而由此得出的对中国南北两大板块在秦岭地区的碰撞拼贴具体时限以及深部动力学机制的认识不尽相同。针对这一争议本论文选取了南秦岭佛坪穹窿的混合岩以及外围的五龙岩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南秦岭造山带地壳部分熔融时限、原岩特征、熔融条件的恢复,以及五龙岩体形成年龄、地球化学属性差异、时空分布、源区深部动力学背景的研究,来探讨地壳部分熔融作用与造山带演化以及花岗岩体形成和地球化学属性之间的内在耦合关系,并结合南秦岭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变质作用以及南秦岭岩浆岩的成岩特征,揭示了印支期南秦岭的构造演化过程和深部动力学机制。本文得到的主要认识如下:(1)南秦岭佛坪穹窿的混合岩类记录了多期部分熔融事件。龙草坪次级穹窿的混合岩和淡色体的锆石U-Pb年代学特征指示部分熔融作用主要为晚三叠世(214-209Ma)。而混合岩的原岩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混合岩记录了晚三叠世的年代学特征(平均年龄为214-211Ma),第二种混合岩同时记录新元古代以及晚三叠世的年龄特征,两种混合岩的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显示第一种混合岩的εHf(t)值和模式年龄与南秦岭晚三叠世花岗岩侵入体相似,第二种混合岩中新元古代锆石的εHf(t)与南秦岭新元古代基底以及侵入体特征相类似,指示两种混合岩的原岩分别为晚三叠世的花岗岩类和新元古代的变火山岩类。另外混合岩的Ti饱和温度记显示第一种混合岩的温度相对较高,主要集中于750-850℃,锆石核部与边部具有类似的176Hf/177Hf比值特征,而核部的稀土元素总量以及Th/U比值整体略高于边部,指示这种混合岩类是深部地壳在相对无水的条件下部分熔融所形成;第二种混合岩的温度主要集中于650-700℃,而新元古代锆石的176Hf177Hf比值特征与三叠纪的明显不同,指示第二种混合岩类为浅部含水条件下部分熔融形成,两种混合岩的原岩特征以及熔融特征差异指示龙草坪地区存在地壳熔融的固相线短时间内由地壳深部迁移至浅部。佛坪次级穹窿的混合岩的矿物组合特征显示含有大量的富铝矿物(白云母和石榴石),锆石U-Pb年代学记录复杂(2907-187Ma),而混合岩锆石的核部含有一些古老锆石记录,包括一些太古代以及新元古代的年代学记录,边部的年代学记录为晚三叠至早侏罗世(224-187Ma),部分锆石边部的稀土配分模式显示重稀土平坦的分配形式,这些分析点得出的平均年龄为196±5Ma(MSWD=2.6,n=7),这个年龄与淡色体的平均年龄相似(189±3Ma(MSWD=2.3,n=11)),指示佛坪次级穹窿混合岩的部分熔融时限主要为早侏罗世,而原岩为变杂砂岩类,锆石的Ti饱和温度计指示温度主要集中于650-700℃,显示浅部地壳的熔融特征。结合南秦岭的花岗岩类以及变质岩类的相关特征认为佛坪穹窿混合岩的部分熔融作用是在造山带加厚地壳的快速减压阶段形成。(2)五龙岩体花岗岩类的锆石U-Pb年代学特征指示其结晶年龄为219-192Ma,且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差异较大,其中低Mg#花岗岩类(Mg#<50)按照地球化学特征大致可以分成两组,第一组具有高Sr/Y比值特征(Sr/Y>40),第二组花岗岩类具有正常的Sr/Y比值特征(Sr/Y<40)。其中第一组花岗岩类相对第二组花岗岩类具有相对更高Na20含量以及Sr含量,在微量元素以及稀土元素标准化蛛网图中,第一组相对于第二组具有明显的Sr正异常、重稀土元素更加亏损以及没有明显的Eu负异常特征,在微量元素比值的相关性图解中,第一组花岗岩类样品显示明显的石榴石分馏趋势。在样品的初始Sr和Nd同位素相关性图解中,五龙岩体花岗岩类显示出与新元古代岩浆岩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而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指示五龙岩体花岗岩的第一组和第二组分别来自于加厚地壳以及正常地壳的熔融作用而形成。高Mg#花岗岩类(>50)比低Mg#花岗岩类具有相对较高的MgO含量以及Cr,Ni含量,且大部分样品具有高Sr/Y比值的特征,初始87Sr/86Sr和143Nd/144Nd比值特征指示这部分样品与新元古代的岩浆岩类似。岩石化学特征以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大部分高Mg#花岗岩类为拆沉下地壳熔体与交代地幔的混合而形成,少量高MgO含量的为交代地幔熔融形成。五龙岩体花岗岩类的时空分布特征显示低Mg#花岗岩类呈围绕佛坪穹窿的辐射状分布,具体表现为靠近穹窿的花岗岩类与混合岩部分熔融时限近似(靠近龙草坪次级穹窿的花岗岩类结晶年龄为214Ma,而靠近佛坪次级穹窿的花岗岩类结晶年龄为196-192Ma),且岩石成因表现为正常地壳熔融而形成;而远离穹窿的花岗岩类结晶年龄老于穹窿混合岩的部分熔融年龄(远离龙草坪次级穹窿一端的花岗岩类结晶年龄为219-217Ma,佛坪次级穹窿一端的花岗岩类结晶年龄为214-212Ma),岩石成因表现为加厚地壳熔融形成。结合佛坪穹窿混合岩的部分熔融特征认为低Mg#花岗岩类的成因与佛坪地区地壳减压部分熔融作用以及混合岩的迁移作用相关,地壳的减压部分熔融作用加速了南秦岭造山带的垮塌作用从而改变了造山带的地壳厚度,熔融地壳向上的快速迁移携带了大量的热促进了浅部地壳的熔融,而部分熔融作用对地壳厚度的改造作用以及加热作用可能是局部的。五龙岩体中的高Mg#花岗岩类并不存在规律性的时空分布,这种分布特征可能指示高Mg#花岗岩类主要为异地侵位模式。(3)通过对比南秦岭造山带花岗岩侵入体的成岩期次和成因特征、岩相古地理特征、勉略带的岩浆作用特征以及变质作用特征,认为南秦岭印支期的造山带演化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早三叠世以前为勉略洋壳向南秦岭地体俯冲阶段,主要在勉略带形成了蛇绿混杂岩以及一些岛弧火山岩类;中三叠世为勉略洋壳俯冲向扬子板块与南秦岭地体碰撞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在勉略带的南北两侧分别形成了前陆盆地沉积以及弧后盆地沉积体系,而勉略带北缘也形成了低镁高Sr/Y比值的花岗岩侵入体;晚三叠世(~220-210Ma)为陆壳碰撞之后构造体系调整阶段,受碰撞后板片断离作用的影响,造山带的应力状态山持续挤压向伸展过渡,造成南秦岭地壳发生大规模的减压部分熔融作用,形成南秦岭地体中大面积的晚三叠世花岗岩侵入体,龙草坪混合岩以及五龙岩体花岗岩主要是在南秦岭造山带碰撞之后的构造体系转换过程中形成;晚三叠世末期至早侏罗世,主要为造山带垮塌之后的壳内熔融阶段,这一阶段随着造山带加厚地壳垮塌的结束以及地幔活动的减弱,使得这一阶段的岩浆活动减少,主要表现为浅部地壳的熔融作用,佛坪次级穹窿的混合岩以及五龙岩体中的少量花岗岩类主要记录了这一时期的地壳熔融事件。
其他文献
<正>"部长通道"是透明公开的阳光道。在这里,便捷是硬道理,公开是大方向,透明是新常态。而这条百米通道最终能"通"到多远,取决于各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推进情况。今年两会期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也为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条件。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一个传统教学模式和网络化教学模式有机整
硫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硫循环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在生命遗体演化形成的各种化石能源中往往有大量硫的存在。硫的化学性质活泼,它的存在会腐蚀开采设备,增加化石能源开采成
中药低水平重复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从药品的政策和技术上加以管理和引导,已经成为多数人的共识,但由于问题的复杂性,不同的人对此也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这里仅
<正>家畜行为学是通过早期人们对行为的观察记录,总结出其规律,从而用于指导生产实践的一门科学。在当前强定向选择的条件下,动物生产有了极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在高强度的生
会议
<正>台塑的管控模式之所以能够有效,关键在于把握住了标准化、合理化、信息化、集约化和执行力台塑在数十年的管理实践中,把西方现代化管理理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
通过分析旅游产业链的内涵和特点,探讨转型时期我国旅游产业链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调整旅游产业的行业结构,按照产业链的客观需求配置旅游资源和要素,强化旅游产业链核心企
目的:阐明Citrus L.属部分药用植物中果皮细胞的显微特征,纠正以往文献报道的一些失实之处.方法:生药显微观察和显微摄影.结果:发现该属植物中果皮细胞多为分枝状薄壁细胞组
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关键是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围绕调整结构、扩大内需、鼓励出口等宏观经济战略目标,把各项支持企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外汇政策切
日前,胃癌治疗领域实现了突破:罗氏赫赛汀药物联合化疗正式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HER2阳性转移性胃癌的一线治疗。这意味着我国胃癌治疗进入了分子靶向时代,更多HER2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