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z-GFP双元基因在陇东苜蓿不同受体系统中的转化和表达的研究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ak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分别以陇东苜蓿茎尖生长点和下胚轴为外源基因受体材料,进行Lyz-GFP双元基因在苜蓿中的转化和表达的研究。首次在苜蓿中探索性地尝试了农杆菌介导漩涡振荡侵染法转基因新技术,建立了相应的转化程序。分别研究了农杆菌介导的常规转化过程和漩涡振荡茎尖生长点转化过程中若干因素对陇东苜蓿转化苗再生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农杆菌侵染时间和最适抑制剂浓度,并提出了消除再生苗玻璃化现象的措施。着重对通过漩涡振荡转化法获得的转化苗进行了荧光检测和PCR扩增,初步证明了通过该转化方法Lyz-GFP双元基因已经成功转入陇东苜蓿中,证实了在活体条件下对植物分生组织进行转基因是可行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农杆菌介导的陇东苜蓿转Lyz-GFP双元基因的转化体系的建立。以培育5~7d的陇东苜蓿下胚轴为外植体,以传统的农杆菌介导法进行Lyz-GFP双元基因的转化,系统研究了菌液浓度,侵染时间,Kan浓度以及抑菌素浓度对陇东苜蓿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陇东苜蓿愈伤阶段Kan选择压为60mg/L,分化阶段Kan选择压为70mg/L;适宜的菌液浓度为0.5~0.6;抑菌素选择Cef较好,浓度为250mg/L。分析和探讨了分化阶段再生苗的玻璃化现象,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在光照强度为1000~1200Lx条件下,MS培养基中添加2.0mg/L6-BA和0.5mg/LNAA,调整蔗糖浓度为20~25g/L、琼脂浓度为7g/L时可有效降低陇东苜蓿再生苗玻璃化现象。2.基于漩涡振荡茎尖生长点转化法的陇东苜蓿基因转化体系的建立。以陇东苜蓿2~3d去子叶无菌苗为试验材料,以农杆菌菌液和灭菌石英砂为媒介,进行了Lyz-GFP的双元基因转化。适宜的侵染时间以30min为宜,抑菌素选择Cef,浓度为250mg/L,Kan的筛选浓度为70mg/L,1.0mg/LIBA浓度作为陇东苜蓿诱导生根激素浓度,选择营养土与蛭石1:3的体积配比为移栽陇东苜蓿试管苗的基质配比。3.转化苗的荧光检测和PCR鉴定。选取相同数量的50株转化苗进行荧光检测,在通过漩涡振荡获得的转化苗中检测到3株植株有明显的荧光蛋白表达;而通过组培获得的转化苗均未检测到荧光表达。对荧光表达植株进行PCR检测,在其中1株中检测到750bp的片段,证明Lyz-GFP双元基因已经成功转入陇东苜蓿。从而为利用茎尖生长点进行基因的转化摸索出一套快速,新型的可行方法。
其他文献
在目前的犯罪活动中,犯罪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利用伪基站电信诈骗就是其中新兴的一种。伪基站电信诈骗的犯罪形式主要是围绕伪基站为主要的犯罪工具或者是犯罪对象的一系列犯
文章针对辽阳市白塔区练习太极拳造成膝关节损伤的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然后找出存在的原因和对策。本研究从10个方面调查并分析,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调查(性别、年龄、身份、
近年来,如何提高优化人脸特征点检测技术已经成为了人脸识别技术领域中的研究热点。许多研究学者相继提出了一些用于求解各种类型的人脸识别问题的人脸特征点检测算法。但在
由于大量的脂肪沉积以及新陈代谢失调导致的肉鸡屠宰品质不佳、免疫力低下、死亡率增加,猝死症、腹水症等与代谢相关疾病频发等,给生产造成非常大的困扰和经济损失。已有很多
通过对汤剂剂型改革发展探析,提出固体汤剂改革思路,目前汤剂改进剂型使用方便简单,但没有真正体现中医中药的辨证论治,整体观念。固体汤剂是改进传统汤剂的煎煮方式和现代自
旋转机械在运行过程中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转子发生振动异常,其中大部分情况下是由不平衡所导致的。针对传统仪器在转子振动故障分析与动平衡方面存在硬件成本高,扩展性差等问题,本课题基于虚拟仪器软件平台设计了转子振动故障分析与动平衡系统,该系统性价比高,灵活性强,能够实现转子振动故障的分析以及动平衡操作。首先,引入时域、频域、轴心轨迹、二维全息谱等针对转子振动故障的分析方法,总结整理出转子质量不平衡、不对中
《党建》杂志立足全球化、网络化的"互联网+"大背景,构建党建品牌,展现国际视野,注重多维传播,坚持改革创新,建立多媒体深度融合的现代传播体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领跑全国党刊,
金属-有机框架的快速发展受到了功能材料方向科研人员的青睐,随着研究的深入,其在能源气体储存和分离、导电、催化、发光等应用表现出巨大的研究价值。金属-有机框架具有结构可调和功能性强等特点,设计合成新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并探究其相关的应用和性能是目前的这一方向的热点和重点。本论文根据前期的文献,分别设计合成硫醇、硫醚、磺酸和噻吩官能团的芳香羧酸配体,进一步与金属盐发生配位反应,合成出含硫功能团的MO
研究胆固醇对磷脂单层膜和磷脂双层膜的相互作用在生物中是非常重要的。气液界面的Langmuir膜和固体基底上的LB膜是理想的生物膜模型。利用LB技术胆固醇、胆固醇/磷脂复合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