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用不上羌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居民感知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k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旅游研究是我国旅游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为农村地区提供一条经济发展的道路。但在四川羌族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域环境和5.12大地震的因为,使“三农”的落实遭遇到了瓶颈,但该区域的民族文化底蕴丰富和独特,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条件。在此条件下来研究羌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有利于丰富和深化乡村旅游开发的理论和方法,也对羌族地区灾后旅游重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思路。   文本最后的落脚点在于可持续发展对旅游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寻求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谋求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在地震后的羌族地区探讨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的前提是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这一原则,实现“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居民的全面发展应该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和战略选择。尤其是在灾后的旅游开发中,要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淳朴原始的羌文化和民族风情,以推动当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化,这也是当今乡村旅游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作为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利益相关者,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感知与态度对当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为在于,本文的研究区域的乡村旅游资源更多的是古朴、原始的民族羌族地区风情,因此,如何保持着一最基本的旅游资源,就必须从当地居民对旅游的感知入手。本文正是基于实地调研所得的一手数据资料,对旅游地居民感知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实证研究,探讨了居民感知的总体情况和差异,搭建了旅游可持续发展与居民感知之间的桥梁,并结合羌族资源现状提出了羌族地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开发下针对于居民感知的具体措施。   本文研究目的是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改善灾后羌族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羌族乡村地区的发展,带动地区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旅游强调旅游发展应当“保护好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环境,在此基础上提高旅游地居民的整体生活水平,为旅游者提供最为纯正的少数民族乡村旅游感受”。作为少数民族乡村最基本的要素——居民,其旅游感知和态度成为本研究的着眼点。因为,缺少了最基本要素的统一认同和参与,羌族乡村旅游的发展将失去本质。   本文以四川灾后重建的羌族地区为研究对象,来探讨居民旅游感知与乡村旅游可持续的关系,以期待发现二者内在的联系。围绕这一点,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的界定是本次研究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为了真正实现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研究,本研究必须探索在四川灾后重建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第二,居民对旅游发展的统一的认同感知是灾后乡村旅游目的地得以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本文研究的则是从居民感知出发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并据此提出四川羌族灾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并使研究结果能够得以运用。由于论文所讨论的主体是四川灾后重建背景下的民族村寨乡村旅游目的地,这区别于平时传统意义上的旅游目的地,因为它能够出售给旅游者的产品就是它原生态的居住环境和状态。因此,本文需要在这里对一个问题进行说明:本文并没有考虑旅游学中的客体,即旅游活动另一个参与者——旅游者,鉴于羌族乡村旅游开发仍处于初级规划化阶段,所以对此的研究并没有出现在论文之中。当然不可否认从旅游者和居民的的视角来研究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模式更为直观,这将成为本文日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本文研究的意义体现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在对资料进行梳理的过程中发现,尽管近年来国内外对乡村旅游的研究如火如荼,但是,对针对类似羌族这种特色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却研究却比较缺乏。即使有相关的研究,也大多是从定性角度进行的,相比而言,定量的研究较为缺乏。更是鲜有学者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实质性的解构,找到可持续的落脚点。所以,理论的缺乏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实践的落后,本文试图研究居民感知与乡村可持续发展模式之间的关系,探索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下的居民感知研究,这将为相关的理论研究添砖加瓦。   第二,灾后的羌族地区面临着大量民俗文化的流失,又同时面临羌族居民生活水平的保障,因此,必须找出一种能够协调居民感知、旅游开发与民俗文化保护三者之间矛盾的措施,为当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研究视角的创新。本文改变了往日研究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笼统、概念化的提法,把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剖解之后具体化,找到了这一步表的关键点——居民。然后以此作为突破口,研究居民的感知和态度,再反过来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施办法。   因此,本文从旅游可持续发展居民视角研究居民感知,是本文的一个重要的创新点。能够将居民感知与旅游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实现一个地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就应该把握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就必须注意当地人们的感知和态度,因此,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下研究居民感知更有意义。   第二,相关概念的创新,在为了对本文进行更好的研究,本文进行了对乡村旅游、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进行了新的界定,这为本文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旅游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基础。   本文选择羌族的茂县三个各具特征的村寨作为研究对象,在进行大量的田野调查基础上,运用统计学基本方法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居民感知。本文的研究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研究综述和理论基础。主要阐述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以及对有关概念、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第二部分是研究区域背景分析与基于居民感知的羌族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包括第三章到第七章。第三章对研究案例地的基本情况和资源做了基本介绍。第四章对研究方法、数据来源、问卷设计进行说明;第五章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居民乡村旅游感知和居民对乡村旅游的支持态度之间的关系的模型设计,通过模型衍生出5大假设,并根据统计学进行居民对乡村旅游的总体感知以及感知差异的分析,来验证本文的研究假设。第六章结合研究区域特点、对化解可持续发展下的羌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居民感知差异化提出了相关建议。   第三部分是本文的研究结论部分,为文章的第八章。其中概述了创新、不足以及今后的研究展望。对于现阶段的羌族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来说,居民感知的重视和研究必不可少,这对未来的羌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随着乡村旅游的深入发展,居民感知可能会发生变化,但是,不管怎样改变,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都必须注重居民的感知和态度。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将乡村旅游的另外一个主体——旅游者纳入研究之中,全面的探讨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
其他文献
管理会计可以自由处理和设计供各管理阶层决策的信息,以便于其作有效地营运规划,同时借着绩效的评估以达到控制目的,在完善公司治理和公司的高效运转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随着
随着我国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新科技在我国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高压电变站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力系统逐渐被我国电力部门所采用,因此如何提高它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是本文
本文对架空线路在雾霾天气下因鸟刺安装不当造成闪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摘 要: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影响青少年成长的家庭教育环境因之变化,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而受其巨大影响。通过对行为主义理论的阐述,分析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影响,对家庭教育中的负面因素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行为主义;情感态度;价值观;强化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青少年的家庭教育环境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青少年情感、态度发展受其影响,亟待引起我们的注意。  
电力线路的建设,是我国一项基础性国本建设,它与国家综合实力的发展以及人民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频繁的冰灾事故对我国电力系统输电线路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农村的后进支部,往往都有其内在的原因和特殊的环境。调整班子,仅仅是解决办法之一,不能简单地一概采用,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帮助解决主要矛盾、理顺情绪,从根本上改变落后面
共和国经历了风雨沧桑的42个岁月,他——邢仲山也同样经过了42年的风吹雨打,成了一条硬汉子。论职位,他并不显赫:北京市通县梨园镇大稿村党总支书记兼农工商联合公司经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航空运输市场的逐渐开放,我国航空运输业不但要参与激烈的竞争,而且要面对各种风险的考验。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航空业的微利时代获得满意的收益,不仅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工程在在社会中的发展也日益显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则是更加强烈。然而,整个工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力是工程的技术,只有技术达到要求,才可以提高质量,提升进度
随着广大群众对公共图书馆文化需求不断增加,读者人数成倍增长、要求也越来越高,读者投诉量也随之不断攀升,读者及读者投诉是整个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正确认识、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