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群体“考公务员热”现象的社会学分析——以X大学法硕专业学生为例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yu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4年国家公开招考公务员,与此同时随着公务员考录、管理逐步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公务员考试也在逐步升温。从2002年开始,报考公务员的人数每年以超过50%得速度激增。继“高考热”、“考研热”之后,公务员考试俨然成了中国竞争最激烈的考试之一,有了“中国第一考”之称。大学生群体作为公务员考试的主力军,其“考公务员热”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学术界也分别从公共管理、结构功能、历史文化、社会保障和社会需求等角度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但总体来说,这些研究主要是对“考公务员热”现象的一些简单的描述,缺乏理论性和系统性。   本文是在一个特定的场域中,通过文献资料法、半结构式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对大学生群体“考公务员热”行为进行调查研究。以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和韦伯的工具理性理论作为基础研究理论,并以X大学法硕专业学生为例,辅以个案访谈对现在大学生群体“考公务员热”的现象进行分析。在基本行动层次上,结合案例,用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分别从行动者自身、资源(行为情境)、利益(行动者的目标)和社会价值规范取向等角度对大学生群体考公务员热行为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在基本行动层次上大学生群体在就业选择的过程中,选择考公务员,这与其他的就业选择相比,可以说是一种理性选择。但是社会科学的核心问题是解释社会系统的活动,而不是解释单位个体行动,虽然系统行动是间接来源于众多的单位个体行动,与单位个体行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单位行动的理性并不意味着社会行动也是的理性的。社会行动作为个体行为可能是理性的,但形成了群体,并相互作用之后的行为就很可能不理性,尤其面对巨大的诱惑时,会更加不理性。因此,在系统行动层次,笔者借用韦伯的工具理性理论,对大学生群体“考公务员热”这一现象进行了理性的分析,通过分析可以了解到,大学生群体在就业的过程中纷纷选择考公务员实际上是其就业选择的一种不理性的表现。   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大学生选择考公务员的行为对大学生个体来说是其理性思考的结果;然而从整个社会,从系统社会层次上说,大学生“考公务员热”是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一种不理性的表现。虽然大学生通过考试录用进入国家政府机关工作,可以将很多的优秀人才汇聚到政府机关,客观上会给国家机关带来新鲜血液和新鲜空气,给公务员队伍带来更多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缓解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这种不理性的行为从社会系统层面看,更多的是一些负面的影响。如此多的大学生纷纷报考公务员,无论最后结果如何,都将是一种人才资源的浪费。许多专业技术性人才涌入公务员考试大军,造成人才结构的不均衡:国家机关单位与企业、农业人才的失衡;理论研究型人才与实用技术型人才间的失衡。此外,这还将造成人才市场价格机制失灵,人才无法导入急需的生产领域,造成企业发展乏力。长此以往,最终将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正确引导大学生就业观念,同时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一个良好、稳定、健康的市场和社会环境,。   首先,从个人角度看,大学生群体作为国之栋梁,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观,破除“官本位”封建传统思想,树立“民本位”思想,转变职业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结合实际情况,理性思考自己的特长、兴趣、追求、能力以及理想,确定自己是否适合做公务员,而不要盲目的去考公务员。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其次,从国家政府的角度来看,政府要充分运用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实施结构调整,构建人才资源多方互动机制。此外,还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并改革劳动工资制度,使其无后顾之忧。最后,从学校和家庭的角度来说,学校应该在专业结构调整和毕业生就业指导上加强调研和投入,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指导大学生理性择业。在家庭中,家长也应该转变思想观念,破除“官本位”思想,同时帮助孩子正确的定位自己,理性的思考考公务员这一择业行为。   总之,我们应该从国家、社会到个人,都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更好地指导大学生群体理性选择自己的择业,以促进国家经济更好的发展,保障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其他文献
本文以有主姓家族背景的水库移民村——河北省P县西水村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对与西水村村干部班子变动有关的一些村庄政治重大事件的“分歧—协议分析”,重点关注50多年来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不仅创造了诸多的社会奇迹,也形成了不容忽视问题域。在令世人瞩目的数字奇迹背后,这些深受影响的亲历者的生活史本身更需要深入的研究。在这个意义上,本文试图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网络生活在当代社会中的普及,它的影响以及因其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现象开始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面对互联网强大的影响力,以及它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一些问题时,人们
学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所谓自我认同,是“示异”与“示同”的结合。一方面个体要表现出自我与他人的差异,突出自我作为独立个体的个性,另一方面又必须将自己归类,使自己成为某个群体中的一员,以获得社会
信任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问题之一,不仅会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繁荣,更会影响到社会的进步。城市青年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人际信任状况更值得我们重视。本文从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出现了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这两种模式。那么,在既可以就地转移就业也可以异地转移就业的情况下,农村劳动力将会如何选择?本文从社会文化分析
本文从教育社会学研究视角,以长春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活动为主要经验素材,探讨了社会转型期我国大学生志愿者工作及其运行机制问题。众所周知,我国的青年志愿者工作是在总结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