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损害索赔主体制度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s_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之下,为应对行政矫正方式在环境监管与生态损害救济中的不力,我国开始探索司法救济途径。随着环境公益诉讼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构建与完善,生态损害救济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行政机关、检察机关、环保组织作为生态损害的索赔主体,在生态保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生态损害索赔制度的构建与完善的确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是随着环境司法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主体定位、制度衔接等问题逐渐显现。笔者认为,为了提高司法资源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各主体在环境司法中的作用,应当构建完善的生态损害索赔主体制度,形成系统的生态损害司法救济体系。本文采用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方式,通过对索赔主体、索赔制度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了索赔范围、诉前程序、起诉顺位等问题,并基于对立法规范、司法实践以及域外经验的考察,对生态损害索赔主体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提出了建议。本文除了绪论和结语外,正文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厘定了生态损害索赔主体制度相关概念。首先,笔者通过对生态损害、环境损害等概念进行比较分析,将“生态损害”作为核心术语,对其内涵与外延进行界定,强调了生态损害的公益属性,使其区分于传统环境侵权的人身损害、财产损害,为生态损害索赔主体制度构建奠定基础。其次,介绍了生态损害索赔主体制度的历史沿革与基本内容,探讨了索赔主体的类型与特征,并在考察索赔主体制度整体情况的基础上,反思索赔主体制度构建和完善的必要性和关键点。第二部分探讨了索赔主体制度的现实基础和主要缺陷。重点对生态损害索赔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进行梳理,同时,对司法实践中生态损害主体类型的占比情况、程序类型等进行统计分析,归纳生态损害实践现状的特征。最后基于对生态损害索赔制度的立法现状和实践现状的讨论,从起诉顺位、程序要求、主体定位等方面入手,总结生态损害索赔主体制度存在的缺陷。第三部分针对前文提出的索赔主体制度的问题,在充分借鉴域外成熟的制度经验基础之上,提出针对性建议。首先,应当在上位法中确定各主体的原告资格,并对索赔主体的功能定位进行确认。行政机关应以行政矫正为主,生态损害索赔为补充;检察机关以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及行政公益诉讼为主,督促行政机关和污染企业进行生态修复与保护;环保组织以民事公益诉讼方式为主,并通过法律对监督权、参与权的确认,监督行政机关履行职责。其次,应当以“行为”和“结果”双重导向,确认行政机关“不作为”的认定标准和检察建议的采纳标准。最后,应当明确索赔主体的起诉顺位,构建“行政机关主导,检察机关监督,环保组织补充”三位一体的生态索赔主体框架,并细化具体规则,做好制度衔接工作。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以啮齿类小鼠为动物模型,利用多通道在体电生理记录的方法,研究了老年性工作记忆障碍的神经机制。我们训练正常成年动物和老年动物完成听觉频率分辨工作记忆(Working m
阵列信号处理是指将多个传感器放置在空间中组成传感器阵列,当信号传播到阵列时,采样数据并提取接收到的信号参数信息。信号波达方向(DOA)估计是阵列信号处理中的常见问题,经
本论文是在研究随机偏微分方程的变分框架下,运用弱收敛的方法证明一类具有局部单调性系数的随机偏微分方程的大偏差原理。我们证明的大偏差结果除了可以涵盖[12,54,35]等文
自党中央提出“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与社区环境”以来,学界与政府层面都给予了较多的关注。现有文献主要集中在民族互嵌型社区或社会结构的研究,而以企业为互嵌组织载体的研究较少。而在新疆这个多民族地区,近年来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很多“促进各民族农民增收和转移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的企业,这些企业有别于内地企业的一个特色就是:各民族员工在共同生产和私下交往中形成良好的互嵌关系。本文正是基于‘共同生产促进社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是我国在环境管理转型方面的实践探索,是政府、企业以及公众等多方参与的一种制度,是政府环境主管部门、第三方评价机构等特定主体根据企业环境行为信息
以校训为指导,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等,借助智慧教学质量年的建设契机,将我校校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融入教育教学中,在专业课的教学中突出培育具有良
数字签名是密码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广泛应用于商业交易、政府部门运营、文件签署等领域.数字签名能够实现对身份的认证、数据保护、不可否认服务等功能.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安全
现今,随着无线通信技术与雷达探测技术的迅猛发展,阵列天线技术在各个领域实现了广泛的应用。阵列天线技术的本质是根据不同方向图的需求,改变其阵列每个阵元的相位和幅度等参数来合成不同的方向指向,典型的如相控阵、频控阵等。本文在现有阵列天线技术基础上,首先结合频率分集技术,研究了单天线频率分集系统,该系统有望广泛用于未来无线通信的准确接入和雷达系统的精确检测。其次研究了基于圆形相控阵产生的轨道角动量电磁涡
相干性,干扰现象的核心,它起源于量子态的一个重要性质,即量子叠加效应.量子相干性是量子信息处理任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理学中有重要作用,如量子生物学,量子热力学,以及
熵是量子信息理论的关键概念之一,它是用来度量物理系统状态所包含的不确定性.在量子信息中,信源的不确定性需要使用冯·诺依曼熵进行刻画.同时,冯·诺依曼熵在判别量子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