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述而不作” 、“微言大义”与“辞达而已”均是富含原始儒家阐释学思想的表述。长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许多学者对这三个表述分别做出过具有一定深度的论述,但是很少有人站在阐释学的高度对它们的内在逻辑关联进行整合性思考。本文立足于前人对“述而不作”、“微言大义”与“辞达而已”分别研究的基础上,在比较的视野下,以西方阐释学理论作为镜面参照,通过论证指出这三个表述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挖掘出原始儒家固有的阐释学思想:“述而不作”体现出的理解过程中“原发性”的时间意识与“微言大义”阐释思想所表现出的理解的实现历史观都要通过阐释者与文本对话交流的双向互动来实现。这种消除了主客体二元对立思维的对话以语言为媒介,在交互运动中促使阐释者视阈不断扩大。而“辞达而已”这句表述中所蕴涵的阐释学思想,恰好开启了上述对话活动得以发生、运作的纯关系性的、当下性的阐释学境遇。 论文分四部分: (一) 导言,将本文论证所依据的阐释学原理和原始儒家阐释学思想作一个背景性陈述并引出论题; (二) “述而不作”的出处、词源考证及其阐释学意义。该部分将对《论语·述而第七》里“述而不作”这个表述所蕴涵的阐释学思想进行较为详尽的论述,指出“述”、“作”之别体现出孔子在“原发性”的时间意识影响下,通过“述”来贯通古今与先代典籍对话,并启发同时代人以实际生活经验来领会元典; (三) “微言大义”词源考证及其蕴含的阐释学思想。该部分对发端于孔子笔削《春秋》、后经经今文学派挖掘并倡导的“微言大义”阐释原则做一个系统论述,并从阐释学立场以“三世说”为个案,分析指出“微言大义”所蕴含的阐释思想就是不把历史当成纯然的客体去研究,而是在共时性的当下去参与历史的形成,古今就是在这种阐释理解的活动中达到融合: (四)“辞达而己,,出处、词源考证及其i月释学思想。这部分对出自《论语卫灵公十五》的“辞,达而已”做一个阐释学角度的阅读勘误。分析论证“辞达而己”这个表述并非限于修辞学上对文质关系要恰到好处的规定,而是开辟了一个阐释学上意义互动而生、对话交流的空间。无论是“述而不作”还是“微言大义”它们传达出的阐释学思想都体现在“辞达而已”开启的纯境域化的阐释空间里。 希望我在论文中展开的论证工作,能将前人的学术成果稍稍向前推进;通过对“述而不作”、“微言大义”与“辞达而己”这三个表述中蕴含的阐释学思想的论述以及对三者之间逻辑关系的揭示,加深我对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占主流地位的儒家思想早期所蕴含的阐释学原则的理解;以西方的阐释学理论作为研究的宏观背景和镜面参照,将有助于我在比较的视闭里更好地反思中国的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