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损斑块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前临床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exiaole6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7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及其辅助检查结果进行横断面调查,对相关基础疾病的控制及危险因素进行评价,探讨缺血性卒中发病前的先兆症状,并对易损斑块人群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前3个月内的临床病情变化进行研究,为其及时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和结果:方法:采集2010年5月份至2012年4月份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及北京市通州区中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并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在14天内)的70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及其辅助检查结果。根据颈部血管多普勒超声的检查结果,将全部患者分别纳入相应的易损斑块组或对照组。其中,易损斑块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调查结果采用统计描述的方法来进行分析。结果:1.本研究纳入的7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在发病年龄上,以50-70岁这一年龄段为最多,占总发病人数的63%。男性患者占总发病人数的70%,女性患者仅占总发病人数的30%,男性罹患缺血性卒中的机率明显高于女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性别差异显著。7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有发病诱因者占54.3%,劳累过度、天气变化、生气暴怒占据发病诱因的前三位。7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既往有高血压的患者59例,占总发病人数的84.3%,在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控制不佳者51例,占总人数的72.9%。既往有糖尿病的患者32例,约占总发病人数的46%;既往有高脂血症的患者32例,约占总发病人数的46%,血脂控制不良者30例,占总人数的42.9%。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三大危险因素。2.易损斑块组和对照组病例在年龄、性别构成及中医辨证分型上无统计学差异。3.在既往病史及工作生活方式上进行比较,两组病例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嗜食肥甘厚味、从事脑力劳动方面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易损斑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在中风先兆表征上进行比较,两组病例在急躁易怒、烦躁不安方面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易损斑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4.在临床理化检测指标上进行比较,35例易损斑块组患者中,血糖异常者(糖化血红蛋白>6%)有30例,易损斑块组有85.7%以上的患者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前3个月内出现血糖异常增高;在35例对照组患者中,血糖异常者(糖化血红蛋白>6%)有11例,对照组仅有约31.4%的患者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前3个月内出现血糖异常增高。两组病例在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上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易损斑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1.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发年龄段为50-70岁,男性多于女性。劳累过度、天气变化、生气暴怒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诱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缺血性卒中的三大危险因素。2.长期从事脑力劳动、嗜食肥甘厚味、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高血脂、高血糖、急躁易怒、烦躁不安是易损斑块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前的临床特征。
其他文献
随着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发展,技战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战术风格的不断融合,篮球比赛较以往更激烈、精彩,对个人技术的要求也更加全面。现代竞技篮球运动正沿着“简约实用,快速机敏,积极
基于转型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遵循会计职业道德与转型发展的内在相一致要求,突出了会计职业道德在现实发展中越来越重要。有鉴于此,立足社会转型发展的演进轨迹,按照新常态的
随着WIFI无线网络技术和第四代移动通讯技术"4G"高速发展,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移动终端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手机信息安全却遭遇极大的威胁:敏感信息一旦泄露,将造成难
研究生教育是创新人才的主要来源,对实现我国教育强国国家战略、建设现代化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文献归纳和实证分析法,充分探讨创新人才的内涵,并认为高情商
大型立式淬火炉是为航空航天等领域生产高强度铝合金锻件的重要热处理装备。其体积庞大、结构复杂、多种传热方式并存,建立分布参数系统模型非常困难,本文研究采用机理-参数
目的:探讨镰形棘豆水提取物(EOF)对脓毒症大鼠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动物脓毒症模型,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6只)、假手术
本文依据近代汉语和山东方言材料,解释了"忔(忄查)"在《金瓶梅词话》中的词义:本义为伤口痊愈后在其上结的一层痂。这里比喻面积很小的池塘。
2A02合金由于具有较高的热强性,较高的强度,以及良好的切削加工性能,目前广泛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等航空部件。但和大部分硬铝合金一样,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恶劣的工作环境,一些使
本文旨在介绍一门运用于纺织行业以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技术,即香料化合物的微胶囊化技术。选择优质的壁材,结合合适的制备方法以获得高保持率的芳香微胶囊是目前进一步提高香料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家族企业已经成长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这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显示出家族制管理的优势,但同时也暴露家族制企业管理的劣势。目前,随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