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震灾害电视媒体新闻报道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b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灾难是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人员的伤亡、财产的损失和居住环境的破坏;而且也给受灾民众的心理与情感带来严重的创伤,因此,加强对地震灾难的预警、处理与灾后恢复活动,既关系到灾区民众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国内外社会对于国家执政理念、执政能力的评价等等,影响到国家的健康发展。电视作为我国的大众媒体之一,不仅在地震灾难新闻传播过程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而且出于提高收视率和广告价值,以及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的需要,也必须加强对地震灾难新闻的报道活动。近年来,随着我国传媒环境的变化,公众主体意识的增强,以及我国政府机构思想的日益开放所带来的媒介传播制度与国家新闻政策体系的转变等等,我国电视地震灾难新闻报道活动呈现出巨大的进步,获得国内外社会的一致好评。基于此,笔者以“我国地震灾害电视媒体新闻报道研究——以汶川、玉树、彝良、庐山地震中电视报道为例”为题,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笔者对地震灾难新闻报道进行了一个简单论述,内容包括灾难新闻报道过程中的灾难新闻、议程设置、人文关怀三个概念的内涵意义;地震灾难中新闻传播的理论溯源;我国地震灾难新闻报道模式演变轨迹等等,由此为下文的研究奠定基础。其次,在简要分析汶川、玉树、彝良、庐山地震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笔者从报道主体与报道内容、新闻体裁与报道立场、新闻来源与报道主角、新闻话语与舆论引导几个角度,对当前我国电视地震灾难报道的风格特征、内容特点、思想内涵与功能价值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三,在以上研究内容的基础上,笔者总结出我国地震电视报道转型与突破的原因,即媒介传播制度与国家新闻政策体系的转变、外部传媒环境的转变以及公众主体意识的变化等等。第四,笔者也系统论述了当前我国电视地震灾难新闻报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追求感官刺激呈现惨烈效果、不合时宜的报道引发“二度创伤”、缺乏人文关怀意识、地震灾难报道的娱乐化、存在过度煽情的问题、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地震灾难新闻报道的随意化等等。据此,笔者提出在未来的地震灾难新闻报道过程中,要想避免出现以上问题,电视媒体一方面要将报道重点转向展现灾情本身,理好职业道德与利益冲动的平衡关系,适时反思解除群众灾后心理危机;另一方面要丰富新闻采编人员的人文精神内涵,并加强地震灾难新闻报道的伦理规范建设等等,由此提高电视地震灾难新闻报道的质量水平,使其再次获得突破性发展。除此之外,我国政府机构要加强对新闻事业的监督、管理与引导,提高我国新闻报道的质量与水平;而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机构则要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水平的建设与培养活动,由此在强化学生职业道德意识,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的同时,也能够大大提高在地震灾难新闻报道过程中的人性化关怀意识。
其他文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儒家文化和儒家思想
研究金融资产收益率二阶矩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分析各个金融资产市场的信息吸收能力,以及各种金融资产收益率序列波动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投资者优化资产配置与金融当局制定合理政策
在全球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经济形势多变的复杂经济环境下,商业银行面临越来越重的竞争压力和各种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如何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盈利能力,成为影响当前商业
<正>任何事物如果只是冷冰冰的,只会让人敬而远之。品牌可以赋予工业产品精神内涵,通过品牌塑造,它将不再是工业原料的科技组合,而是一个有内涵、有思想、可以感触人心灵的"
<正>连锁经营作为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已渗入我国的各行各业,许多企业将连锁经营确定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很多企业,特别是零售业及服务业的中小企业,将连锁经营确定为企业未来
工业园区是集聚产业、推进工业企业上档升级、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优质的工业园区仅有利于提升区域竞争力,而且还是政府发展工业经济的重要抓手、招商引资的有效平
美国社会对商业伦理始终保持高度的关注,伦理决策研究在最近几十年里取得了长足进展,企业积极实施伦理计划,商学院也反思并调整商业伦理教育。在中国,快速致富的狂热心理使得
全面预算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类经济活动计划的数量表述,是企业控制经济活动的依据和考核所属部门、单位经营业绩的标准。本文从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作用、以及发展过
本文针对山西景点英文导游词的现状,从英文导游词的翻译规范和创作方法等角度分析了目前英文导游词中存在的问题,初步提出了英文导游词创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就努
<正>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产品质量差、物质消耗高、经济效益低是我国生产建设中长期普遍存在的痼疾,目前这个问题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