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R生物除磷系统中颗粒污泥的形成及其特性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edge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除磷技术由于其高效性、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在污水除磷领域内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大部分污水处理厂的生物除磷系统是以活性污泥为主,系统容易出现污泥膨胀,系统中聚磷菌难以富集、剩余污泥量大、二次释磷、处理效果受运行环境的波动影响大等问题,使生物除磷活性污泥系统面临诸多挑战。由于好氧颗粒污泥具有结构密实、沉降性能好、污泥量大、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等优点,生物除磷颗粒污泥有助于实现生物除磷系统的稳定运行。本研究对序批式SBR生物除磷系统中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形成机理,颗粒特性,进水P/C比、碳源和温度等因素对颗粒形成的影响以及生物除磷颗粒污泥对实际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厌氧/好氧交替运行的SBR反应器中,系统具有良好的除磷性能,其中有颗粒污泥的形成,系统处于颗粒和絮体污泥共存的状态。在运行稳定阶段污泥的平均粒径为567μm。采用高通量测序手段对颗粒污泥和絮体污泥进行分析,发现颗粒污泥中的微生物种群丰度要低于絮体污泥和接种污泥中的微生物种群丰度。其中聚磷菌Candidatus Accumulibacter在颗粒污泥中的比例为73.78%,而其在絮体中的比例仅为0.6%;聚磷菌的竞争者聚糖菌Candidatus Competibacter在颗粒中的比例较低,仅为0.6%,低于其在絮体中的比例1.97%。生物除磷系统中形成的颗粒污泥是一种以聚磷菌为主的微生物自凝聚的结果。颗粒污泥的zeta电位为-22.3 m V,高于絮体污泥的zeta电位-27.52 m V,另外,颗粒污泥与水的接触角为55.64°,大于絮体污泥与水的接触角22.36°。颗粒污泥EPS的zeta电位为-10.85 m V,也高于絮体污泥EPS的zeta电位(-22.53m V)。颗粒中的EPS含量为238.34 mg/g-MLSS,大于絮体中的EPS含量(134.61mg/g-MLSS)。颗粒污泥EPS中的Mg2+含量要高于絮体污泥中的含量,去除颗粒污泥EPS中的金属离子后,EPS的zeta及絮凝性能均有所降低,且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定发现,金属离子与EPS中的多糖密切相关。颗粒和絮体污泥这些特性的差别是由聚磷菌自身的代谢特性引起的。聚磷菌在代谢过程中会分泌大量的金属离子(Mg2+,K+等),刺激微生物分泌较多的EPS,且这些金属离子需结合聚磷菌体内的质子H+转移到细胞外,质子H+进行跨膜转移的过程中降低了细胞表面的电负性,增强了细胞表面的疏水性;同时聚磷菌细胞分泌的酸性胞外多糖可大量吸附其代谢过程中释放的金属离子Mg2+,细胞表面的电负性降低,有利于细胞间的聚集,此外,聚磷菌分泌的胞外聚合物EPS具有种群专一性,形成了以聚磷菌为主的颗粒污泥。进水P/C比(0.03:100,1:100,2:100)对生物除磷系统中颗粒污泥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在0.03:1的系统中,没有颗粒污泥的形成,污泥中几乎没有聚磷菌的存在,以Candidatus Competibacter为优势菌,所占比例为45.6%;在P/C为1:100和2:100的系统中均有颗粒污泥的形成,颗粒特性相似,Candidatus Accumulibacter为优势菌。在乙酸和丙酸为碳源的系统中,除磷效果良好,两个系统中均有颗粒污泥形成。以乙酸为碳源的系统中形成的颗粒粒径较小,且比例相对较低,平均粒径为217μm。以丙酸为碳源的系统中颗粒的成长速度较快,颗粒的平均粒径为513μm。两个系统中形成的颗粒污泥中均以聚磷菌为主。温度对生物除磷系统中颗粒污泥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在8°C和23°C的两个系统中均具有良好的生物除磷效果,系统中均有富含聚磷菌的颗粒污泥的生成,稳定期的污泥平均粒径为230μm和465μm。在31°C的系统中并没有除磷作用,污泥呈絮体状,污泥中以酸杆菌(Acidobacteria)为优势菌,所占比例为63.23%。以人工模拟废水培养成熟的富含聚磷菌的颗粒污泥作为接种污泥进行实际生活污水的处理,稳定期系统中为白色颗粒污泥、黄色颗粒污泥和絮状污泥共存的混合状态。三者的微生物种群丰度由高到低依此为絮体、黄色颗粒污泥、白色颗粒污泥。其中白色颗粒中的聚磷菌比例为36.74%,仍为优势菌;黄色颗粒中聚磷菌的比例为14.07%;絮体污泥中各种菌属的比例相对较为均匀,聚磷菌仅占0.32%。其中具有反硝化能力的Cytophagaceae unculture和Thauera在白色颗粒和黄色颗粒中的比例较接种污泥均有增加,使得系统的具备了高效的脱氮除磷能力。系统对实际生活污水处理效果良好,COD,PO43--P,NH4+-N,TN的去除率分别为90.47%,97.24%,99.18%,70.80%。其抗COD和PO43--P冲击的能力也较强。
其他文献
父子关系是现下社会一直在讨论关注的话题,不论是国内或者国外。本文基于电影《向日葵》和《克莱默夫妇》中反映的父子间的矛盾和情感变化,首先介绍了两部电影的剧情走向,在
据美国BIOCOMPARE科技新闻网(2008/10/31)报道,BRCA1与BRCA2基因的突变,与乳癌或卵巢癌的形成有很大的关联性,然而,并非所有的妇女都有癌症家族史的记录可以追踪,以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在树突状细胞、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B细胞中的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及其在自身免疫病中的有关进展。
机体内的每个细胞都在不断重复复制自身的遗传物质,并将它分裂至两个新细胞中去。适当的细胞分裂保证了携带基因的染色体数目的准确传递,也使之不会产生肿瘤及发育问题。染色体
JAK(janus kinase)/STAT(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ion of transeription)介导信号途径是一条重要信号 通道,可以发挥信号传导和基因转录活化子蛋白的双重作用。有关此信号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数学教学模式也将进行改革和调整,如何基于微课教学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打造出高效的数学课堂,已成为数学教师面临的关键问题。微课技术是一
纽约的康奈尔大学的Kenneth W.Simpson博士及其同事于7月12日的《微生物生态学杂志》(ISME J,2007.)上报道,与梭状芽胞杆菌属耗竭相关的一种新型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的选择性增加似
近年来,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教育质量问题,如何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教育部门不断发展和前进的方向。
水肿是指因肺脾肾三脏气化功能失常,致使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引起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的病症。我院2005-2010年共收治水肿患者40例,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辨
文章从大数据时代发展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出发,回顾当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将创新的思维践行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去,希望能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