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镇地区水环境保护视角下流域景观格局构建——以重庆市梁滩河流域保护规划为例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4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流域的空间尺度上,由于水流在重力作用下的汇集作用,使得不同景观要素之间的物质流和能量流的联系更为紧密,同样使得流域下垫面的因素如流域的地形、土壤和植被等对流域的水文特征和水质状况产生显著影响。基于这样的关联关系,使得从流域尺度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地表水环境效应的视角来审视城乡土地利用变化所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现象,成为具有研究价值的科学问题。论文依据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关系的基本规律,尝试从景观生态学、城市规划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角度,以重庆市梁滩河流域保护规划为例,对山地城镇流域景观格局变化的水环境效应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析,提出山地城镇地区水环境保护视角下的流域景观格局总体布局,并从城乡土地利用角度对流域水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达到消减和控制污染物输出的目的,对有效解决非点源污染和改善降雨径流水质是非常合适的切入角度。  首先,探索山地城镇地区流域尺度景观格局与水环境保护的关系。分析流域景观格局与土地利用开发的关系、土地利用变化的水环境效应,判定山地城镇流域景观格局与水环境保护的关联因子—“汇”、“源”景观的斑块类型特征、组合特征和空间分异特征对水环境造成“正”、“负”效应。以此为切入点,在趋向水环境保护的景观格局构建中发挥“汇”景观对水环境的“正”效应,规避“源”景观对水环境的“负”效应。  其次,趋向水环境保护的流域景观格局总体布局。在自然景观格局梳理和人工景观系统组织的基础之上,认知自然景观格局对水环境保护的功效,人工景观系统对水环境保护的影响,紧密结合景观格局“基质—斑块—廊道”网络型基本模式,针对性地重新组合原有景观格局或引入新的景观要素,达到对流域景观格局理想模式的总体塑造:维护重要的基质、确保大型植被斑块作为源斑块、保证生态廊道体系的连通性、注意关键性节点的空间识别与保护。  最后,从城乡土地利用规划的角度为流域景观格局提供技术支撑。以流域尺度土地利用变化的水环境效应为切入点,通过城镇建设用地的优化、城郊生态产业的合理布局、滨水公园景观节点的打造,结合防洪、防污对上位规划相关土地利用的调整,实现流域土地利用水环境保护性的总体布局;从土地利用布局层面对流域景观格局用地进行保障与控制,使流域景观格局用地得以落到实处,发挥其对流域水环境的保护价值;从法规层面对流域土地利用进行相关的控制与引导,使流域土地利用规划得以顺利实施。另外,提供流域水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划管理及建议措施。  论文不仅全方位分析流域景观格局与水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将景观数量结构与空间格局结合起来实现以水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的流域景观格局构建,而且还从城乡土地利用角度为流域景观格局提供技术支撑。这对于发挥景观格局在非点源污染调控方面的作用,降低城乡土地利用开发中非点源污染对水体的影响程度,继而对水环境实施有效保护,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
其他文献
博山传统民居建筑在当地悠久陶瓷生产的历史长河中孕育而生。其具有地域特色的独特民居建筑形式的形成、发展与演变,凝聚着当地陶瓷文化的传承与沿革,是当地陶瓷文化与建筑文化
随着建筑设计规模的日渐庞大,建筑设计约束的日益繁多,传统的建筑设计工作已经越来越难以胜任其所涵盖的艺术创作必须要满足的复杂而多变的现代化要求。如何实现复杂的规则下
体验式商业空间是在体验式消费模式影响下产生的新兴商业空间。是能为消费者提供体验,并具有功能复合化、体验主题化、互动参与化特征的商业空间场所。体验式商业空间在世界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物质精神生活水平的需求日益提高,自我意识在逐渐觉醒,仅仅以满足斜地面空间的基本功能需求为导向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手法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更高
本课题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防控突发性传染病的医疗建筑网络体系构建》(51078104)的子课题——医院建筑数字化设计与评价系统中的一部分,属于整个课题中的基础研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为了缓解城市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的矛盾,我国越来越重视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作为人员密集的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地下商业街的建筑规模不断增长,因此
在人类社会产生并聚集成为城市的过程中,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并驾齐驱,一直在发生作用,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载体施加了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不同地域由不同人群建筑的城市
医院建筑是人类治疗疾病与恢复健康的场所,门诊部是患者进入医院后接触的第一个功能部分,是人流最为集中的场所,也是医院中最为复杂的部门。近年来,我国的医疗事业迅猛发展,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