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水混输海管停输再启动行为研究

来源 :西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3398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轻质原油不断枯竭,其重质化日趋严重,原油开发利用亟需从常规到非常规原油转变。原油开采逐步转向稠油及特超稠油资源,开发区域亦从陆地向近海、深水延伸。然而,海洋稠油-水混输管线停运再启动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复杂海管停输后油水两相运移规律、启动应力变化及其与再启动压力关系尚缺乏充分认识。同时对海上无人平台,稠油停输管线启动作业、置换复产也是设计与自动化实施的难点。为此,以旅大稠油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稠油-水在L型模拟管路停运后流型分布、启动过程应力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建立稠油-水两相停输管道再启动压力预测方法,对海洋稠油采输管线停输再启动安全保障具有指导意义。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及新认识如下:(1)稠油采出液特征化分析:采用HAAKE智能流变仪系统,分析旅大稠油黏性、屈服性、触变性及黏弹特征等性质,研究含水率、温度等对其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稠油属于幂律流体,其非牛顿流体特性随温度降低更为凸显,在含水30%附近达到反相点;稠油具有触变性,小于20℃时,观测到明显的滞回环,随温度升高滞回环面积减小,触变显著性降低;稠油储能模量G’与损耗模量G",均随扫描频率的增加而增加;损耗模量G"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减小,而储能模量G受温度影响较小。(2)稠油-水两相海管停运启动模拟实验:针对海管结构特点,提出一种L型管内油水混输停运流型状态与启动应力测定的模拟装置及方法,分析了海管停输稠油-水运移规律及影响因素,测定了不同条件下启动壁面应力;针对水平管油水分层程度难以测量,建立了油水两相停运“流型分布系数”Fd与水平管段含水率φw的关联式。结果表明:含水量、温度、停运时间、管径均会影响停运流型变化,停运初始10 min内,油水运移最为明显;停运30 min以上,稠油-水流型状态不再发生显著变化;油水两相水平管流停运的Fd与φw遵从关系式:(1-Fd)+sin(2πFd)/2π=φw,Fd值随含水率增大总体呈减小趋势;不同含水条件下,相同温度的稠油启动壁面应力平均相对偏差为9.07%,因此基于Fd的油水两相再启动压力预测具有较好的可靠性。(3)稠油-水乳状液旋转启动特性研究:采用HAAKE智能流变仪,测试分析稠油乳状液旋转启动过程应力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应用SPSS软件,分析稠油乳液四因素混合水平的正交启动实验方差;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建立稠油-水乳状液四参量七系数启动应力预测模型。研究发现,在恒定剪切速率启动过程中存在应力峰值,且应力随时间变化可分为屈服、衰减、平衡三个阶段;稠油-水乳液启动应力随含水率先增大后减小,随温度呈负相关指数减小,随恒定剪切速率增大而增大;无论是稠油-水还是稠油-活性水乳液,启动应力均受恒定剪切速率与温度两个因素影响最为显著;在稠油-水混输停运前,水相中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能有效降低启动时应力,降低率可达70%以上。(4)稠油-水混合液环道启动特性研究:采用自主研制的环道装置,模拟分析稠油-水乳状液单相/两相再启动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建立基于预测启动应力的再启动过程动力学模型,推导停输管道再启动过程边界层厚度、阻力系数与雷诺数之间的关系式。研究表明:环道启动过程中,压力-位置曲线随时间由凹形逐变为凸形分布,愈接近最大压力时刻,线性趋势愈明显;启动管段或启动时间越长,管内液流相应的应力衰减幅度越大,随管长增加,平均壁面应力或再启动压力梯度有所减小;启动压力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启动流量增大而增大,适当增大流量可缩短管线启动时间,但同时增加再启动压力;启动压力预测值与实测值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小于17%,其吻合度较高;启动过程进口段距离Lδ随雷诺数Re增大而增大,当雷诺数Re<100时,Lδ/D<1.1;边界层阻力系数与雷诺数Re、启动流量均呈负相关。
其他文献
我国YB气藏为局部存在边底水的碳酸盐岩气藏,储层非均质性强。前期水平井采用笼统酸化改造,水平段储层吸酸剖面难以确定,酸化后水平井产气分布规律难以判断。水平井投产后产量差异大,且部分井产量快速递减,无法最大化释放产能。为了实现YB气藏高效和稳产开发,急需弄清水平井的酸化改造程度与产气剖面,为水平井重复酸化提供依据。因此,本文以YB气藏酸化水平井为研究对象,系统的开展了碳酸盐岩气藏酸化水平井产气剖面综
学位
油气从地层到地面的流动过程是油气在地层中的渗流和在井筒中的多相流动的耦合。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工作制度决定了地层中流体渗流的状态;反过来地层中流体的渗流状态又影响井筒流体的多相流动。因此,研究地层中流体的渗流特征对完井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在稠油开发或采用聚合物驱油时,地层内的流体有出现非牛顿特征的可能,造成非均匀的粘度场分布,从而改变两相流体的渗流特征。因此,本文从孔隙尺度出发,从物理机理角度研究
学位
提高深部难钻地层的钻井速度,钻头技术的创新是最具潜力的努力方向之一。本文针对现有钻头在深部难钻地层钻进速度慢、寿命低、稳定性差等弱点,提出一种环槽式PDC钻头。环槽式PDC钻头在常规PDC钻头的基础上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环形空白带,这样就会在井底形成凸起的环形岩脊,降低井底岩石局部支撑维度,这与常规PDC钻头的破岩机理有显著不同。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环槽式PDC钻头基础理论研究
学位
羟丙基瓜尔胶压裂液是致密砂岩储层压裂改造中广泛使用的工作液体系。作为稠化剂的瓜尔胶进入储层会与岩石多孔介质发生吸附滞留作用,导致油气渗流通道减小甚至完全堵塞,进而影响储层增产改造效果。目前对于瓜尔胶在砂岩多孔介质中的吸附滞留机理和规律认识不清,使得瓜尔胶压裂液的吸附滞留伤害得不到有效控制,制约着致密砂岩油气资源的开发效果。因此,本论文以砂岩多孔介质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瓜尔胶在砂岩多孔介质中的吸附滞
学位
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但是在页岩气水平井钻井过程存在的井壁失稳问题,严重影响着页岩气规模化开发进程。下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储量占全国页岩气资源量的20%,勘探开发前景广阔。论文选择龙马溪组硬脆性页岩地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地层页岩特性评价,分析了其水基钻井液致塌原因,并提出了水基钻井液防塌对策;针对该地层特性进行了封堵剂分子结构设计,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纳米封堵剂NPS-1;通过实验研究揭示了其作用机理
学位
工业生产中常常涉及到环境污染问题,水污染是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水体污染物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有机小分子染料,重金属离子和原油等。现阶段研究的水处理材料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处理效率低,循环利用性差,易二次污染等。因此,针对目前暴露出的问题,研究开发出一系列具有高效、环保、节能的新型水体污染物处理材料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优良的天然高分子多糖,胍胶因其独特的半乳-甘露糖直链结构以及优良的增黏性和水溶性
学位
对于低渗透轻质油藏,常常存在注水压力过高、注水困难的问题。注气开发是改善低渗油藏开发效果的有效方法,气驱当中空气驱技术具有气源丰富、注入成本较低的优点,并且空气能够与地层原油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的热效应能够额外提高原油采收率。目前在不同条件下针对原油氧化机理和氧化模式的研究不够深入;氧化热效应对轻质油藏注空气采收率贡献大小、形成的烟道气能否通过多次接触与油藏原油混相这两个方面学术界始终存在较大争议;
学位
光与物质在纳米限域空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对表面科学和光物理都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中我们研究两类典型限域体系中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一类为光通过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效应聚焦限域在纳米结构表面,从而特异地增强与表面分子和金属原子的相互作用,实现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和表面等离激元增强的金属光致发光。另一类为材料自身的空间限域使得激子离域于二维平面形成二维激子,从而实现与光的强相互作用。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建
学位
化学驱作为一项重要的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在我国老油田控水稳油的开发需求下取得了良好的现场应用效果。然而,常规化学驱技术存在高温高盐条件下稳定性差、非均质性条件下波及效率低等问题,难以满足高温高盐油藏水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需求。针对这一技术需求,本文提出了分散胶-乳化表面活性剂复合调驱技术,以塔河油田G油藏(油藏温度92℃、地层水矿化度214182.2mg/L)为目标油藏展开了研究,制备出了适用于
学位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世界各国都加快了能源储备的步伐。自从2000年国务院批准启动“西气东输”工程以来,我国也加入了地下能源储备建设的队伍。由于盐岩层具有渗透性低及损伤自愈合的特性,因此盐穴地下储气库被认为是天然气储存的理想场所。我国地下盐岩层的地质特性具有盐层薄、岩盐品位低、难溶夹层多而密、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特点,与国外高品位、厚盐岩层的特性差异较大,因此需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