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果芹的化学成分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ss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迷果芹(Sphallerocarpus gracilis(Bess.) K.-Pol.)为伞形科(Umbelliferae)迷果芹属(Sphallerocarpus)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北和东北、蒙古、前苏联以及远东地区。藏药中其以全草入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痛。本论文以迷果芹的根茎为研究对象,通过传统的硅胶柱色谱等技术和新兴的高速逆流色谱技术(HSCCC)等手段,围绕其化学成分的分离和鉴定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使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聚酰胺柱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从迷果芹根茎的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了30个化合物,并运用现代波谱技术(IR、HR ESI MS、UV、1H NMR、13C NMR、DEPT、HMQC、HMBC、1H1H COSY)确定了其中26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属于三萜类、苯丙素类、香豆素类、多酚类及其衍生物。其中化合物SP2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果芹素(Sphallerlin);人参炔醇、福尔卡烯炔二醇、3-乙酰基福尔卡烯炔二醇、3,8-双乙酰基福尔卡烯炔二醇、3-甲氧基-4-羟基苯丙酸等19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前期的硅胶柱层析表明,在迷果芹根茎的乙酸乙酯部位存在着一些对热不稳定的化合物。由于硅胶柱层析实验周期较长、上样和回收溶剂时需要加热以及填料硅胶对于样品具有死吸附等原因,使用硅胶柱层析很难从乙酸乙酯部位分离纯化出这些热不稳定性化合物。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建立了一种利用HPLC-HSCCC的联用技术,从迷果芹提取物中筛选、分离和纯化热不稳定性化合物的方法。应用该方法从迷果芹根茎的乙酸乙酯部位中筛选、分离和制备出了2个新的热不稳定化合物,并应用1H NMR、13C NMR、DEPT等现代波谱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分别命名为果芹烯酮A和B。   3.建立了一种基于HSCCC技术,从迷果芹根茎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和纯化大极性化合物的方法,分离和纯化出了3个极性较大的化合物,分别为为七叶内酯6,7-O-β-葡萄糖苷(6.8 mg)、东莨菪苷(8.1 mg)和5-甲氧基齿阿米醇4-O-β-葡萄糖苷(6.3 mg)并应用1H NMR、13C NMR、DEPT等现代波谱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   4.本文的创新性研究工作主要体现在:1.建立了一种利用HPLC-HSCCC的联用技术,从天然产物中筛选、分离和纯化热不稳定化合物的方法。2.建立了一种基于HSCCC技术,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和纯化大极性化合物的方法。3.首次对迷果芹根茎的各个极性部位进行了较系统的化学成分的研究。  
其他文献
复旦大学党委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党委 Fudan University Party Committee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Second Medical University Party commit
理解细胞网络的稳定性和功能已经成为当今系统生物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对细胞网络进行研究。一是通过数据挖掘的手段提取数据库中的蛋白质相互作用信息,建立蛋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益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在课前、课中、课后采取多种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具体为课前创设相关情景,有目的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中采用适当方法,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课后巩固知识,在已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创造,延续学习兴趣。这样三段结合才能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效益。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语文课堂新教法和新课例不断涌现,极大地丰富了语文
本文详述了一系列多脲基团功能化的阴离子受体的设计与合成,研究了它们在阴离子配位和模板组装中的性质。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概述了阴离子配位化学的起源与发展、阴离子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减反射薄膜由于可以减少反射,增加透射来增高光学系统影像的明晰度而在光学技术中起着关键作用。其基本原理是来自空气-薄膜和薄膜-基底等各界面的反射光进行破坏性相关干涉,从
本论文选取2-氨甲基苯并咪唑(ambi)、2-(2-氨乙基)苯并咪唑(aebi)、N,N-羰基二咪唑(cdi)、1,10-邻菲啰啉-5,6-二酮(pdon)四种含氮杂环刚性配体,一种含氮、氧柔性配体d-甘露糖肟,通
随着纳米技术及其单分子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细胞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纳米粒子因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的显著意义,它和生物分子乃至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也已经被广泛的研究。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