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城”艺术骨架建构策略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_y1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7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浪潮,中国开始了城镇化进程,若干个城市不断涌现出来,大建设、大的造城运动从来没有停止。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追求“新、洋、高”,盲目模仿大城市,把高层、超高层建筑作为现代化的代表,寄希望在短时间能拥有更多新、奇、怪的建筑,以迅速地改变城市的形象,结果反而使城市景观变得生硬、浅薄和单调。在旧城改造中把千百年积淀的深厚文化底蕴的旧城,仅仅定位于改造的对象,而没有强调它需要保护、需要有机更新的一面。“在推土机下,很多历史街区被推为平地,很多传统街区被写上大大的“拆”字。很多传统建筑,本来可以继续使用很多年,甚至几代,而成为城市珍贵的记忆,今天却被无情地拆毁”,令很多遗产变成“遗憾”……当前我国大量城市建设和快速城市蔓延对城市内部及周边的历史遗存和山水环境已经造成了巨大压力,历史特色逐渐丧失。   这些问题愈演愈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城市规划工作在过去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对中国传统观念重视不够、发掘不足,尚未形成与我国传统城市格局相适应的规划和设计方法。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笔者回归中国传统城市营造理念,以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为例,对“山-水-城”艺术骨架构建进行研究。桂林是世界瞩目的国际风景旅游城市,也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山水自然优美,人文历史资源丰富,桂林的“山-水-城”格局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论文首先在对艺术骨架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相关中外理论进行了评析。进而对国内外艺术骨架的建构思路进行对比,指出中国独特的城市营建模式-“山-水-城”格局;接着探讨了以历史文化景观为核心、以自然山水景观为依托的“艺术骨架”建构方法。最后以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为例,通过对市域形势、山川、城市和景点多个尺度的“山-水-城”格局的分析,提出强化“历史节点”、联系“特色片区”、塑造“艺术骨架”的建构思路,并制定了多个层次、多种途径的发展导则,对历史城镇在快速发展进程中发掘并延续传统“山-水-城”格局的可行途径进行了探索。  
其他文献
现今,以功能至上的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方式在我国经过长年的实践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并且事实也证明这样一种高效的设计方式是最符合我国国情的方式。但随着对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方
学位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的进程步伐日益的加快,在这一时代大背景之下,传统民居的居住理念面临着十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对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居住建筑
城市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载体,具有开放性、动态性、自组织性等特点。城市模型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有效工具。由于城市模型往往需要大量的数据和科学计算,因此直到1954
学位
城市街区边界空间是街区中建筑与街道空间的过渡、中介和融合点,它的设计与产生必然要依据城市环境与街区建筑相互参照的原则。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街区的设计品质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入发展,商务旅游的飞速发展带动国内酒店业的兴旺,同时吸引了众多国外酒店入驻中国,量多面广,遍布中国大小城市及地区。越来越多高层酒店建筑矗立于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为城市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规模一步步扩大,城郊空间一步步延伸。与此同时,位于大城市郊区的聚落空间的特色与风貌受到极大冲击,如何保留和更新
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使我国机场的数量空前增长,规模迅速扩张。在机场陆侧,新的交通形势和问题不断出现,特别是轨道交通的接入,在机场陆侧形成了多元化的交通换乘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