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二羟基二苯甲酮在(光)氯消毒处理中的转化机制及毒性评价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anwen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4-二羟基二苯甲酮(BP-1)是一种重要的紫外防晒剂,在个人护理品与工业产品中都有广泛应用。其在环境水样、人血清、尿液等样本中都有检出。氯化消毒工艺是水处理中重要的环节,由于其具有廉价、高效、操作简单等特点,在饮用水、再生水、游泳池水消毒等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研究了BP-1作为前体物质在氯化消毒过程中的转化机理以及毒性变化特征。另外,由于光在水处理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因素,因此本研究在BP-1氯化转化机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BP-1在光-氯联合作用下的转化机理与毒性变化,主要结论如下:  (1)揭示了BP-1在氯化消毒过程中的转化机理和毒性变化规律。首先借助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BP-1的氯化转化产物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共鉴定出16种BP-1的氯化转化产物,其中包括一些氯代苯醌类产物、联苯类产物等。在分析这些产物结构的基础上结合实验现象和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提出了BP-1在氯化转化过程中的转化路径。BP-1的氯化转化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六类反应:苯环上氢原子的氯化取代反应、酮的Baeyer-Villiger氧化成酯反应、酯类化合物的水解反应、羧基脱除反应、苯环偶联反应、对羟基苯酚氧化成醌反应等。正交实验发现BP-1的氯化过程中pH主要影响发生反应的类型,氯剂量主要影响反应进行的程度。毒性测试结果表明,在酸性与中性、5倍氯当量反应条件下,BP-1氯化产物的混合液的遗传毒性较BP-1母体有明显的升高,表明在此过程中有具有较高遗传毒性产物生成。  (2)BP-1在光-氯联合作用下,其转化产物的种类与氯化条件下相同。但其两种转化产物P7与P10的产量较氯化过程中有明显的升高。转化产物P7是P1经过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生成的。P10是P2经过苯环偶联与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生成的。这一结果表明BP-1在氯化过程中,光很可能促进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与苯环的偶联反应的发生。
其他文献
本论文在本实验室已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了原子簇和非线性材料的研究范围,就Mo(W)/Cu(Ag,Au)/S原子簇化合物的几何结构、不同的配体和不同取代的重金属原子与其三阶非线性
多吡啶Pt(Ⅱ)络合物为d族具有平面四边形构型的不饱和络合物,由于其特殊的分子构型及电子排布,能够产生许多特殊的、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激发态性质.该论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
自20世纪60年代Pederson等第一次发现了冠醚,此后超分子化学家们陆续发现了环糊精、杯芳烃、葫芦脲等四代重要的大环分子化合物。自超分子化学的概念后提出以后,研究人员在几十
该论文主要开展了碳纳米管用作电化学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详细讨论了多壁碳纳米管的结构与其电化学容量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碳纳米管的比表面积是决定其电化学容量
This paper provides a new adaptive algorithm for single-step prediction by modeling the potential field of a one dimension Schr¨odinger wave equation using neu
以分子设计理念为指导,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含联苯结构的聚芳醚酮共聚物.通过示差扫描量热分析、广角X射线衍射、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聚合物凝聚态结构随共聚物组成、嵌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党委办公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办公厅做好“三服务”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1997年以来,我们就新形势下如何加
该论文包括三个部分:药用植物豺皮樟(Litsea rotundifolia var.oblongifolia)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红树林植物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海
该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研究了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分离和分析.第二章考察了芦丁与一系列金属的配合物.第三章探讨了厚朴酚、和厚朴酚、荷莲豆碱,芦丁配合物的清除自由基活性.
细胞行为调控,尤其是干细胞多潜能性维持和分化方向精准控制,是重大科学问题也是亟需解决的临床需求。体外研究证明可以通过控制基底微结构和生物化学性质实现对细胞行为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