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改革比较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j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党的产生在世界政治文明演进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正如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所说,政党不仅是现代政治组织的独特形式,而且是它的中心。然而,政党要在现代政治中发挥应有功能,绝不能固步自封、僵化守旧,必须随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变革。如果政党尤其是执政党缺乏改革意识、贻误改革时机或者改革偏离正确方向,不仅会给所在民族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后果,也会给党自身的发展种下灾难的种子。历史所形成的基本结论是,任何一个政党,无论其性质如何,也无论其经历如何,只有通过自身改革,才能化解政党政治危机,只有实现政党现代化,才能赢得政党政治的健康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于1917年在具体的民族国家建立社会主义政权并开始长期执政。近百年以来,在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变化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改革的道路上始终进行着不断的尝试和探索,既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成功经验,也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历史教训。对此加以认真总结,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改革在理论上的认识再深刻一点,在规律上的把握再全面一点,对于进一步提升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改革的科学化水平有积极意义。本文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改革问题的宏观性、整体性研究。以苏联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和当代国外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为研究对象,探讨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基于自身生存、发展和发挥作用的需要,对自身的意识形态、执政基础、党内民主制度、执政方式等进行的调整和变革,旨在通过对它们自身改革理论与实践的梳理和相互比较,进一步总结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改革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改革的理论认识,以此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在研究思路和框架结构方面,论文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由分到总的思路展开论述。前四章以专题形式研究探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改革的四个重要内容:意识形态的革新、执政基础的巩固、党内民主制度的改革和执政方式的转变。在每个专题下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先分别梳理总结苏联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和当代国外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改革状况,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和分析,总结其经验教训。整篇文章布局采用由分到总的结构,在前四章分而述之的基础上,第五章总结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改革的整体性经验,并形成若干理论认识。导言部分论述了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研究对象与研究现状,着重对政党改革这一核心概念进行了辨析和界定,在此基础上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改革的含义,继之概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框架结构和主要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一章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意识形态革新问题的比较研究。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灵魂。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意识形态是否具有解释力、号召力和凝聚力关系到党执政的稳定性和长期性。本文通过对比苏联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和当代国外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在意识形态革新问题上的探索历程并总结其经验教训,形成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应在坚持和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不断实现意识形态的发展创新,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和时代化,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解答、应对发展变化了的现实,才能引导政党政治实践的正确发展。具体来说,自觉的革新意识是党的意识形态改革成功的前提;正确的推进策略是党的意识形态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正确处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的关系是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中始终需要重视的问题;意识形态宣传方法的创新是党的意识形态改革的重要保证;而党的领导人是否具有革新的魄力和能力对于开启和控制党的意识形态改革进程作用重大。第二章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巩固执政基础(主要是指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问题的比较研究。执政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立身之本。阶级基础规定着党的阶级性或党性,群众基础彰显党的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增强自身的阶级基础并扩大群众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苏联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和当代国外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执政基础建设的基本实践及其正反两个方面经验的研究,形成的基本观点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执政基础和依靠力量,但因经济社会发展历史阶段的不同尤其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其具体的内容构成和发展要求也会有所不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基本要求;正确处理知识分子问题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内容;重视新社会阶层力量的发展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新要求;治理官僚主义和贪污腐败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关键举措。第三章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内民主制度改革完善问题的比较研究。党内民主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生命,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活力和实现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总结比较苏联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和当代国外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党内民主制度改革的实践,形成的主要认识是:改革完善党内民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改革的核心内容;党内民主制度改革要根据本国、本党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改革党内民主制度的核心是通过完善的制度保障和维护党员的主体地位;改革党内民主制度的重点是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尤其是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关键是规范制度建设并保证制度得到贯彻落实。第四章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转变执政方式问题的比较研究。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有无科学的执政方式,能否因时代背景和历史任务的不同在执政方式上予以有效回应,关系到党的先进性能否保持和弘扬,关系到党的执政实践是否科学而高效,进而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和加强。因此,转变执政方式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梳理比较苏联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和当代国外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执政方式改革的实践,形成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应顺应民主潮流,转变执政思维,根据执政环境的变化不断推动执政方式的科学化;实现党政职能的合理划分,消除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弊端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执政方式改革的首要问题;保持党的领导地位和政局稳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执政方式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保障;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执政方式实现历史性转变的目标指向。在上述专题性归纳比较的基础上,第五章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改革问题进行了整体性思考,并形成了若干规律性认识:(1)改革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永恒主题。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真正实现由“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要切实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的各种考验,必须进行自身改革。(2)保持与发展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改革的价值指向。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之所以能够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并获得成功,最根本的经验在于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加强和推动党的先进性建设。(3)积极回应世情、国情与党情的变化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改革的根本动力。政党所处的执政环境的变化以及政党自身发展过程中的现实挑战推动和催发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开启或深化自身改革,外压内需成为改革的动力。(4)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改革的基本遵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自身改革目标与保持长期执政、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是相一致、相协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改革需要遵循这三大规律,在正确认识、遵循和利用规律的前提下进行。(5)整体配套、重点突破、全面推进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改革的基本策略。改革要从整体上规划和安排,从自身内部矛盾和问题的根源入手,分析影响改革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准确选择核心环节作为改革突破口,然后带动各环节整体推进。(6)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世界其他政党的经验做法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改革的必然要求。应当说,本文所研究的问题涉及内容很多,把握难度较大。就研究对象来讲,除中国共产党外,还包括历史上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一个长期执政却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的苏联共产党,以及目前改革发展状况各异、党情十分复杂的当代国外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就研究内容来说,既要在纵向上对不同政党自身改革过程进行系统梳理,对其历史经验进行归纳总结,还要在横向上对不同政党自身改革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成效进行分析比较,由此形成关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改革的一些规律性思考。这样一个时间跨度大、涉及政党多、内容繁杂的课题,对作者的驾驭能力和理论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基于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改革进行整体性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本文就此做了艰难的尝试,期望在以下方面能有所作为:在研究对象上,突破学者多从单一政党进行研究的状况,通过综合考察苏联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和当代国外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自身改革实践,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进行整体性、宏观性的研究。在研究内容上,突破当下研究中多针对政党某一要素的改革进行研究的状况,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意识形态、执政基础、党内民主制度、执政方式四个方面的改革状况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和比较,形成若干规律性认识。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比较分析法,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由分到总的思路,通过纵向梳理和横向比较,系统分析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改革的成败得失,既有微观方面的剖析,又有宏观方面的论述。毫无疑问,受自己知识、能力所限,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对每一党在每一历史时期改革状况的微观考查有所欠缺,不够深入细致;二是没有探讨东欧八国共产党自身改革的状况,等。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其他文献
后现代主义时期的西方美术,以全新的理念激发出种类繁多的艺术样式,纯粹的观念展示和形式创新,打破了传统艺术遗留给人们的审美经验,但其中的实验型新绘画浪潮,却使架上绘画
生产物流作为制造企业日常基本活动之一,是企业实现利润增长的下一个“利润源”。然而,目前制造企业中生产物流的管理非常随意,人为操控因素占很大比重,管理的不规范现象十分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对动产担保融资需求的增加,动产作为担保物越来越受到商主体的重视,但是动产本身流动性较强,抵押人设立担保后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仍需要进行处分,如果每次处分
城市是人口、资本、技术、企业等经济和社会发展资源按一定空问结构与社会分工聚集起来的有机体,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断进行着自我进化、完善和更新。近代意义上的城市更新始于
为了回应理论上“法律是工具还是目的”的争论,更为了回应中国实践中法律要“服务大局”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种新法律工具主义,本文选取了最为发达同时也最为典型的美国工具
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对金介甫英译《边城》的译者、译文与翻译生态环境进行整体性研究。金介甫作为译者适应了翻译生态环境,体现了与生态环境中各要素的和谐统一。"三维"转换
拍摄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本命年》是中国写实电影的一个里程碑,它留驻了一个时代生存状态的集体记忆。它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超过了以往的中国写实主义电影,主要体现在
西方翻译理论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形成较多理论派别,各从不同角度阐释相关翻译认知和理解,自觉而有效地服务于翻译实践。认知语言学及语用学等学科理论应用于翻译领域,形成相应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影响,摸索临床护理的有效方法。方法 1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住院期间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