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西部小檗属3种植物分类学特征观察及变异式样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hi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四川省宝兴县和康定县,通过野外调查与居群取样,结合标本观察,及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了疣枝小檗(Berberis verruculosa)、宝兴小檗(B.baoxingensis)和刺红珠(B.dictyophylla)的叶、花部和果实等主要性状特征的变异式样,并对这3种植物的分类学特征进行了观察。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对疣枝小檗的重要分类学性状特征进行修订与补充,17株疣枝小檗330个叶片的叶缘刺齿数为1~11,平均为3.72±1.33个,10株植株上的花序类型为单生或2~4簇生,平均为1.45±0.69个,170个子房内胚珠数目为2~7,平均为4.17±0.86枚,以上特征分别与《中国植物志》记载“叶缘具2~4刺齿”、“花单生”以及“胚珠4~6枚”有所差异。《中国植物志》中缺乏疣枝小檗的果实颜色与种子数目资料,结果显示其成熟果实呈紫黑色至黑色,8株植株中150个果实内种子数目为1~7,平均为3.07±1.59粒。  2.宝兴小檗是疣枝小檗和血红小檗的自然杂交新种,该种枝条具柱状皮孔这一特殊性状特征与疣枝小檗相似,但区别在于宝兴小檗叶片较长,为1.1~5.1cm,平均为2.8±0.79 cm,叶背面不被白粉,外萼片紫红色,果实表面不被白粉;本种花2色的特殊性状特征与血红小檗相似,但区别在于宝兴小檗的叶片较宽,叶宽为0.3~1.4 cm,平均为1.79±0.22 cm,枝条棕黄色,近圆柱形,并具柱状皮孔。对宝兴小檗主要分类学性状特征的变异系数进行研究,发现花部的大部分性状特征相对比较稳定,如花被片数目、内萼片长度和宽度、花瓣长度和宽度以及雄蕊长度的变异系数均小于等于0.1。  3.对刺红珠的重要分类学性状特征进行修订与补充,13株刺红珠的250个叶片中,有119片叶缘具1~12刺齿,平均为1.89±2.67。110个花序中,花单生或2~3簇生;7株植株202个花瓣的先端全部为缺裂,5株植株105个子房内胚珠数目为3~7枚。以上特征分别与《中国植物志》记载“叶片全缘”、“花单生”、“花瓣先端全缘”以及“胚珠3~4枚”较大差异。《中国植物志》缺乏刺红珠果实内种子数目资料,结果显示,60个果实内种子数目为1~6,平均为2.81±1.36粒。  4.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疣枝小檗、宝兴小檗和刺红珠的花粉进行观察,后两者为首次研究。结果显示三种植物花粉均为近球形,极轴长42.13~60.93μm,平均为50.48±4.95μm,赤道轴长40.63~56.74μm,平均为47.40±4.04μm;花粉表面具螺旋状萌发沟,沟宽为1.32~3.85μm,平均为2.21±0.56μm,并且萌发沟内具脊状突起及颗粒物质;花粉外壁纹饰为点穴状,外壁厚1.56~2.98μm,平均为2.14±0.29μm。3种植物花粉在形态特征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5.国内首次报道了刺红珠和疣枝小檗的染色体数目,两者均为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28。  6.首次对刺红珠和疣枝小檗种子的萌发条件进行探究,结果显示在黑暗,20℃(12h)/25℃(12h),湿度为70%,培养介质为纱布的条件下,疣枝小檗种子的萌发率为64%,萌滞期为14d,萌发持续时间为20 d。刺红珠种子的萌发率为61%,萌滞期为16d,萌发持续时间为41d,为小檗属植物播种育苗条件提供参考。疣枝小檗幼苗时期的真叶为卵形,革质,叶背面被白粉,边缘具5~6刺齿。刺红珠幼苗时期的真叶为近圆形,厚纸质,叶背面被白粉,边缘具5~6刺齿。通过观察植物幼苗期的真叶形态不能识别植物种类。
其他文献
黑柄炭角菌[Xylaria nigripes (KI.) Sacc.]是一种珍稀的药用子囊菌,生长在土栖白蚁废巢中。目前,对该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药用价值进行了研究,但关于其大规模人工栽培及生活史的报道尚未出现。本文首次对黑柄炭角菌的生活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1.黑柄炭角菌不同发育时期的人工栽培优化黑柄炭角菌的栽培条件,观察各个阶段的生长情况,收集孢子进行萌发实验。结果表明:菌丝
该文研究了微胶囊技术在电镀液中的应用,即微胶囊与金属的共沉积.与金属共沉积的物质首先制成微胶囊.微胶囊是微小的液滴被包覆于固体的壳中.微胶囊化是通过将液体物质制成一
双黄连注射液是医药市场上重要的中药注射剂,但传统的生产方式不能有效的去除高分子量杂质,而高分子量杂质是引起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超滤技术是基于膜分离原理,对体
硫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在自然界中,硫同化的代谢形式因物种而异。在植物中,转运至胞质的硫酸盐可被胞内ATP硫酸化酶催化为腺苷-5-磷酸(APS),APS可被还原形成亚硫酸盐,也可在腺苷-5-磷酰硫酸激酶(APSK)的催化下转化为3-磷酸腺苷5-磷酰硫酸(PAPS),提供硫酸基团供体以修饰各种代谢物。APSK在植物中与APS还原酶共同竞争硫同化途径的一级和二级分支之间的硫酸盐,其对植物的正常
海藻糖是自然界分布较广的一种非还原性双糖,几乎对所有的生物分子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本文对以淀粉为原料酶法制备海藻糖的过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生产工艺流程并对工艺过程进行了优化。 以微球菌(Micrococcus roseus)为出发菌种,通过物理和化学诱变方法筛选菌株,得到紫外诱变处理后的6号菌命名为QS412菌作为本实验的生产菌。考察了发酵培养基组成和比例对产酶的影响,得到最佳发酵培养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