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冷却与相变材料耦合式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性能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ydedao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离子电池凭借其较大的能量密度和较长的循环寿命成为电动汽车理想的储能部件。随着应用场合的拓展,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与充放电倍率不断提升,对电池热安全性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基于液体冷却与相变材料的耦合电池热管理系统是一种新型电池散热系统,能在较低的散热功耗下满足大功率电池组的控温需求,使电动汽车安全且高效地运行。本文首先设计了基于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和强制液冷的耦合热管理系统,通过实验结合数值仿真的方法研究了耦合电池热管理系统的传热特性,揭示了液体冷却与相变材料的耦合控温机制。然后,对相变材料和液冷流体进行改性研究,分别采用高导热的柔性复合相变材料和高比热容的纳米相变乳液作为传统碳基复合相变材料和水冷流体的替代材料,实现了耦合热管理系统的性能升级。最后,针对液冷和相变材料耦合式电池热管理系统提出了一种延迟液冷新策略,提升了电池组高倍率放电时的均温性,并大幅降低了系统能耗。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自主设计液冷与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耦合的热管理系统,并建立了相关传热模型,系统地研究了液冷系统参数(进口温度、流量)与相变材料热物性(热导率、相变焓)对电池温度场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对于高倍率放电的锂电池,相变材料是控温的核心,具有高相变焓的相变材料能够利用其相变过程中恒温储热的特性将电池模组的温度控制在相变温度附近,从而有效抑制电池组的温升和温差;液冷能加速相变材料潜热的释放,对维持相变材料持续控温的能力具有关键作用。二者功能相互补充,缺一不可。此外,降低液冷流体的进口温度或提高流量可以有效抑制电池的温升,但是由于液冷流体与电池的接触面积有限,接触部位的温度明显低于电池其它部位,导致电池组表面温度分布不均,存在轴向温差和平面温差。填充在电池间隙的高导热复合相变材料不但增加了电池的散热面积,还作为传热媒介将吸收的热量迅速传递至液冷板,提高了电池组的均温性。通过对复合相变材料热物性的优化,发现当复合相变材料的密度一定时,其焓值和热导率存在竞争关系。对于储热密度较低的复合相变材料,提升相变焓相比提升热导率可以更有效地提升控温性能。2、针对商用间接接触式液冷系统将液冷板置于电池底部,导致电池存在较大轴向温差的问题,本文以石蜡(OP44E)为相变材料,六方氮化硼(h-BN)为导热增强剂,制备出一种高导热的柔性相变材料散热垫片并将其填充在电池间隙,有效改善了电池的均温性能。该相变垫片不但具有高相变潜热(148.3 J/g)和高导热系数(2.6 W/(m·K)),且在温度升至相变温度(41℃)以上时软化,可拉伸、压缩和弯折,弥补了传统相变材料机械性能差的缺点。高导热的柔性相变垫片在熔化时可大量吸收电池产生的热量,并加速热量向底部液冷板的传递,成功地将电池表面不同区域的温度控制在相变温度附近,从而有效降低电池的轴向温差。柔性垫片熔化时软化的特性也使电池与垫片的接触热阻大大减小,进一步强化了电池与垫片的传热效果。相比单一底板液冷系统,耦合热管理系统的电池组在5C倍率放电时的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差分别降低了9.1℃和4.7℃。对柔性复合相变材料的热物性进行优化,发现当OP44E和h-BN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0 wt%和20 wt%时,材料的导热性能最好,对电池的控温性能最佳。3、为了改善液冷系统的散热性能,降低液冷能耗。本文率先将过冷度低、流阻小的纳米相变乳液作为传统水冷液的替代材料应用于电池热管理系统中。纳米相变乳液是一种将相变材料分散至水中形成的潜热型功能热流体,同时具备相变储热和流动性,其表观比热容可达水的1.8倍。凭借高比热容的特性,乳液不但能在相同流量条件下吸收更多热量,抑制电池的温升,还能在相同的换热量下降低液冷板的进出口温差,进而提高电池的温度一致性。实验结果表明,电池组以9C倍率放电时的温度和温差相比水冷时分别降低了3.5℃和1.3℃。另外,虽然纳米相变乳液的黏度高于水,但基于乳液的冷却系统可以在低于水冷系统的流量下实现相同的控温目标,使液冷系统的泵功耗大大降低。4、冷却流体流经电池模块时不断升温,导致电池组沿流体流动方向存在较大温度梯度,是所有液冷系统存在的共性问题。因此,基于液冷与相变材料的耦合控温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能够显著降低进出口区域电池温差的延迟液冷新策略,当电池温度低于相变材料的熔点时,液冷系统关闭,利用相变材料的显热对电池进行控温,当电池温度升至相变材料的熔点时,启动液冷系统,利用冷流体释放相变材料储存的热量。延迟液冷策略延长了单一相变材料被动控温的时间,减少了液冷系统的运行时间,使流体流动造成的进出口温差大大减小,液冷系统的能耗大幅降低。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冷却工况,采用延迟液冷策略的电池组以4C倍率放电时的最大温差由5.4℃降低为4℃,且液冷系统的运行时间减少了310 s。这种控温策略充分发挥了相变材料熔化时“均热”和强制液冷“散热”的优势,实现了主动式与被动式冷却的高效结合。
其他文献
辐射固化技术,按辐射源可分为紫外线(UV)固化与电子束(EB)固化,按化学类型可分为自由基固化和阳离子固化。传统意义上的有机硅材料主要是通过潮气与加热等方式进行固化,少部分是通过辐射引发Si-C=C与Si-H或Si-C=C与Si-S-H固化的同时伴随着潮气固化与热固化等多种复合方式。而本文所述的可辐射固化有机硅配方系统主要是依靠含丙烯酸酯基或环氧基的有机硅聚合物分别被自由基或阳离子光引发剂所引发固
学位
材料产生的二次谐波已经在激光变频、非线性全息、非线性编码、量子光源等领域取得应用。高效的二次谐波发射需要满足相位匹配条件,但这要求材料具有零色散,这一般是难以达到的,因此对二次谐波调控的关键在于对其相位匹配过程的调控。材料的畴结构调控已被证明是相位匹配过程调控的有效手段之一。如何实现非线性材料的畴结构调控是非线性材料开发的关键科学问题。目前,已经有成熟的商业化的技术实现材料的一维以及二维周期性的畴
学位
金属矿区周边的稻田土壤由于长期受到酸性矿山废水(Acid mine drainage,AMD)的影响,重金属污染严重,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AMD具有低p H值,富含硫酸盐和重金属等特点,其输入会改变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状态、矿物组成和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影响重金属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因此,开展AMD影响下综合性环境因子变化对重金属迁移与转化过程的研究尤为必要。本研究以粤北大宝山多金属硫化
学位
Sn-Pb焊料因铅元素具有生物毒性而被禁止使用,Sn-Ag及Sn-Cu系等焊料因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已成为电子封装行业中常用的无铅焊料,然而其熔点过高,在高度集成化和轻薄化芯片封装过程中容易导致基板翘曲变形和焊接缺陷等问题,无法满足新一代电子产品发展的需求。低温无铅型焊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Sn-Bi系合金因具有良好润湿性和低熔点而被视作最具发展前景的低温无铅焊料。然而,Sn-Bi共晶合金
学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臭氧和PM2.5的重要前驱体,会造成光化学烟雾、气候变化和环境中的大气毒性等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燃煤过程除了排放NOx等常规污染物,也是VOCs的重要排放源。燃煤烟气中的VOCs浓度低、总量大、毒性高,对生态环境构成重大威胁。在SCR区段实现VOCs和NOx的协同控制是最具技术经济性的控制策略。然而,燃煤烟气中SO2、NO、NH3和H2O等含量高,易造成催化剂中毒
学位
锂离子电容器(Lithium ion capacitors,LICs)作为一种兼具高功率密度和高能量密度的新型储能设备,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LICs面临着能量密度偏低和正负极材料动力学性能难以匹配这两大问题的困扰。因此,高性能电极材料的制备和优化便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之一。当前,电化学活性位点丰富、电导率高与电化学性质稳定的杂原子掺杂多孔碳(Heteroatom dope
学位
我国的一次能源储量是煤炭资源丰富、天然气和石油资源缺乏,长期以来煤炭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一次能源。但是由于煤炭资源固有的氢碳元素配比和化学品不匹配会导致煤炭资源利用率低。煤化工产业普遍存在碳排放量高、能耗高的问题。因此,实现煤炭资源的科学合理、清洁高效利用是实现煤化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以典型的煤基多联产过程为研究对象,旨在有效解决现有的煤制天然气过程的若干问题,比如在非供暖季天然气剩余,经济
学位
玉米醇溶蛋白(zein)是一种天然、生物相容、可生物降解的可再生材料,因其独特的两亲性和自组装特点,zein常被制备成微纳粒子、薄膜和纤维,广泛应用于抗肿瘤、疫苗、组织工程和基因递送等医药领域。但zein不具备靶向性和免疫逃逸能力,使得所制备的药物递送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DDS)无法在病变部位累积,或在还未到达病变部位之前就已被免疫系统清除。此外,zein是一种混合蛋白
学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以及新的生育政策实施,老幼伴随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由于老年人的生理机能衰退以及儿童对熟悉环境的依赖,老幼群体外出活动的最佳范围逐步缩小到社区,所以社区内的公共活动空间成为老幼群体户外活动的重要载体,但现有社区多为单一化的公共活动空间,这加剧了社会隔离和年龄隔离。因此置入既能满足老幼群体独自活动需求、又能促进其交流、共娱共乐的活动场地,不仅能解决两类人群对空间需求
学位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是形成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的重要前驱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催化氧化因低温降解效率高和无二次污染等优势,成为目前最具有应用前景的VOCs治理技术之一,该技术的核心是低温、高效和稳定催化剂的研发。考虑到贵金属Pt对VOCs分子具有较高的活化能力,同时可还原性金属氧化物载体表面氧空位不仅可以锚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