铑存在下的磺酰胺化合物分子内碳-氢键胺化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dixi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磺酰胺分子内胺化反应的产物是合成多种生物活性化合物的重要中间体。铑(Ⅱ,Ⅱ)催化剂在催化磺酰胺分子内胺化反应中表现出优秀的化学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因此是胺化反应过程中的首选催化剂。在催化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配体对反应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DZVP水平上研究了铑(Ⅱ,Ⅱ)催化磺酰胺分子内胺化反应的反应机理,试图在反应机理中找出催化剂配体是如何影响反应的结果的。   计算结果表明,铑(Ⅱ,Ⅱ)催化磺酰胺分子内胺化反应需要经历三个步骤。首先,反应物RSO3NH2与氧化剂PhI=O或PhI(OAc)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中间体RSO3N=IPh(INT0);然后,INT0与Rh2L4经历过渡态TS1,形成中间体RSO3N=Rh2L4(INT1),过程中需要克服8kcal/mol左右的能垒;最后,INT1发生一系列的构象转化后,经历氢迁移过渡态TS2,克服大约6kcal/mol的能垒,形成产物与催化剂的络合物COM1,再由COM1自发分解,形成产物PRO和催化剂,完成催化循环。   基于上述的反应机理,再对Rh2(S-nap)4和Rh2(R-nap)4在催化过程中的立体选择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催化剂的立体选择性均源于INT1的构象转化过程中。由于两种催化剂的对映异构关系,使得INT1中反应物侧链的旋转带有单向性。在Rh2(R-nap)4的催化过程中,R-INT1倾向于通过空间位阻较小的旋转而生成能量较低的R-INT1s,使得R-INT1s在体系中处于优势地位,从而以生成PROs为主。而在Rh2(S-nap)4的催化过程中,S-INT只能直接转化为S-INTr;S-INTs只能在克服一定的位垒的条件下,由S-INTr发生转化而生成,所以催化反应以生成PROr为主。
其他文献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一种硫过氧化物试剂与三氟甲磺酸三甲基硅脂(TMSOTf)组成的新的糖苷化反应促进剂对硫代糖苷给体的活化。全文共合成了二十个双糖,通过这一系列的糖苷化反应结果,证实该促进剂既可以活化高活性的“活化”的硫苷给体,也能活化活性较低的“去活化”硫苷给体,反应条件温和、产率较高。全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介绍了糖苷化方法的研究意义。第二部分概括了硫代糖苷作为给
DNA是一种理想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构筑材料,它不仅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水解性、酸碱性、紫外吸收特性及变性和复性等,还能通过多种模式与蛋白质、小分子、金属离子进行特
手性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手性识别是生命体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过程之一。迄今为止,有很多关于手性识别氨基酸和氨基醇的主体分子的研究,有一些受体分子能够很好的区分
金纳米粒子,由于具有独特的粒子距离依赖性的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比色传感器。纳米粒子表面适当的化学修饰,不仅能够提高纳米溶胶的稳定性,而且为底物的检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在辛可宁作用下不对称合成新型的吲哚螺-2,3-二氢呋喃衍生物的研究;第二部分是手性联萘二苯膦-铱体系催化烯酰胺的不对称氢转移氢化反应的研究。一、靛红骨架广泛存在于大量的天然产物及生物活性分子中。此外,二氢呋喃作为一类重要的结构单元广泛地存在于多种天然产物和具有生物活性的杂环化合物中。该部分课题实现了以廉价易得的辛可宁为催化剂,在1,3,5-三甲苯为溶剂条件下,通过腈基苯乙
自从1967和1968年Soffer和Peterson分别报道了染料掺杂聚合物固态激光器后,有机染料固相激光器因其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成为世界各国研究者关注的热点。聚合物发光材料是同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发展的不断进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重金属汞的污染问题,传统的检测汞的方法存在操作复杂,仪器设备价格昂贵等缺点,都不利于实现在线分析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