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传统干栏式居民气候适应与功能整合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110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居与气候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它必须能适应当地气候,并改变它为人们提供一个更方便、舒适的活动场所。位于湘西南部的通道县是侗族传统聚落和民居建筑资源较丰富的地区。这里的气候具有中国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如冬冷夏热、季风气候、雨热同季等。除了漫长的冬夏极端气候外,终年降雨频繁、潮湿也是湘西气候的一大特点。面对这样的气候环境,侗族传统干栏式民居作为一种成熟和稳定的建筑形态,其恰当地适应了当地的地理条件与气候因素,以低技术被动式的原生态建筑设计策略来实现保温隔热、注重通风和防潮等改善小气候环境的措施,用低代价满足了房屋的实用功能。然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侗族传统民居提出新的功能要求,随之出现千篇一律的砖房代替侗族传统民居的现状。因此从气候适应性出发,发掘并延续这种低技生态设计策略,在不改变侗族传统民居平面的功能特色的前提下,对新的功能要求进行整合,使侗族传统干栏式民居适应新的功能需求,这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护侗寨的特色,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因此,本文首先从人、建筑与气候的关系入手,论述了气候的各个组成要素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建立了室内热舒适区域与气候要素之间的联系,形成气候要素与人体舒适度的标准以及气候影响建筑设计的不同层面的设计原则。其次,本文对主要研究对象,干栏式民居的起源,侗族干栏民居平面的特点、建造技术和侗寨的村落结构、选址特点做了系统描述,旨在建立完整的侗寨形象,并通过对通道侗寨的实地调研,调查问卷和实地测量的方式对该地区民居的气候适应性进行深入研究,探索传统民居气候适应性的本质和具体的新功能要求,为下面章节提供理论实证。再次,从适应气候的宏观层面以及微观层面对侗族传统民居的选址布局、室外空间环境进行了分析,归纳出传统民居生态技术策略的优势和局限,并通过对干栏民居的功能整合,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最后,总结了侗族传统民居的生态优点和功能整合的改进策略。
其他文献
公共租赁住宅由于国家保障体系向大众的倾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帮助不能通过市场解决住房问题的家庭实现“居者有其屋”,将成为我国公共住宅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解决当前
中国正经历高速城市化的过程,商业中心区作为城市形象和建设水平的集中体现者,发展迅猛,在城市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但随着小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城市的交通压力不断增加。作为城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逐步进入产业布局、结构类型重组和转型的发展阶段,城市用地功能置换、整治改造正成为许多城市建设,特别是旧城更新改造过程中的主题,在这其中,如何有效地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掀起建设购物中心的热潮,尤其是以北京、上海、广东、深圳、大连、青岛、武汉、西安、等地最为明显,到目前为止,国内有超过230个10万平方米以上的购物中心正在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饮食文化的内涵在经济发展浪潮的推动下以及时尚文化的洗礼中产生了巨大变化。餐饮建筑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公共交往空间,人们对其
自国内高层住区出现至今已过去了四十余年,其出现很好的解决了我国土地与人口之间的矛盾。但早期高层住宅不论户型或是公共空间的设计建造都不成熟,发展过程中逐渐摸索进步。随
近代医院建筑为西方外来建筑类型,中国在历史上从未发展出医院类型建筑。由于近代安徽省未出现国人建造的医院建筑,因此安徽省近代医院建筑为西方各教会建造的教会医院。教会
当今,室外污染物越来越严重,城市的空气质量也大不如前,在这样的空气条件下,如何提高住宅室内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风口作为主要的室外与室内空气交
在物质欲望的浪潮几乎席卷全球的今天,为数不少的中国建筑从设计之初便染上了浮躁之气,以至于无法表达出建筑的内在精神。然而建筑的本质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建筑因为有人的
本设计希望能通过“外”少“内”多的设计理念以实现基于基地实际的空间体验最大化,即在保存遗址原有自然环境和满足展览功能的同时,还能为参观者营造出独特的体验空间,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