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进饮对胃容量的影响

来源 :海南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l6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超声技术测量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的胃容量,评估择期妇科腔镜手术患者饱胃情况,探讨其术后患者早期进饮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120名进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0~59岁,体重指数(BMI)18.5~30kg/m2,通过密闭信封法随机把120名患者分为A、B、C、D四个组(n=30)。A组:术前禁食8小时,术前2小时患者饮入5%葡萄糖溶液(250ml),术后复苏拔管后,即刻饮入5%葡萄糖溶液(患者自述满意为止);B组:术前禁食8小时,术前2小时患者饮入5%葡萄糖溶液(250ml),术后复苏拔管后,不饮液体;C组:术前禁食8小时,术后复苏拔管后,即刻饮入5%葡萄糖溶液(患者自述满意为止);D组:术前禁食8小时,术后复苏拔管后,不饮液体。分别记录各组患者:进手术室后麻醉前(T0),手术结束后拔管前(T1),拔除气管导管10分钟后(T2),这3个时间点下测量的胃窦前后径AP(cm)、左右径CC(cm)和血压、心率、血糖,以及术后24小时回访患者的口渴、饥饿、胃胀感,术后排气时间、恶心呕吐等指标。应用AP和CC计算出各组各点的胃窦横截面积(antral cross-sectional area,CSA)及胃容积(gastric volume,GV)。记录患者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ASA分级、补液量、失液量、麻醉时间。所有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0.05,则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四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三个时点下四组患者的血糖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不同时点,P<0.05,有统计学差异;组与组间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三个时点下四组患者GV/W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不同时点,以及组与组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三个时点四组患者的“空胃”或“饱胃”卡方检验,P>0.05,无统计学差异。说明术前2小时饮水和术后拔管后即刻饮水都不增加饱胃发生率。4.四组患者排气时间、恶心呕吐、饥饿、腹胀感等的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四组患者口渴卡方检验,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两两比较,A组与B、C、D组,B组与D组,C与D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术前2小时饮水和术后拔管后即刻饮水解决口渴更佳。结论: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前2小时饮用5%葡萄糖溶液(250ml)与术后拔管后即刻饮用5%葡萄糖溶液(患者自述满意为止)是安全的,并没有增加“饱胃”风险,也没有延长术后排气时间,不增加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并且能减轻术后患者口渴的发生率,且血糖,饥饿、腹胀感与禁饮组无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癌症免疫治疗近年来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在此,构建了层状双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纳米颗粒并搭载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ligand 1,PD-L1)siRNA,并于体外沉默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中检查点的表达。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LDH纳米颗粒,其中镁离子与铝离子的摩尔比为3:1。干燥后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CRP、血脂和肿瘤标志物与肿瘤的病理分期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就诊于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并且成功实施手术的60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61例为男性,240例为女性,年龄在25至92岁(64.27±12.53)岁之间,BMI:13.04sup>32.05kg/m2,结肠癌371例,直肠癌230例,肿瘤低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是肝癌的主要组织学亚型,占原发性肝癌的90%,是全世界癌症相关死亡率的第三大常见原因。MicroRNA-206(miR-206)参与人体中一系列的生物学过程例如细胞增殖、组织器官的生长及肿瘤的发生等,其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深入了解miR-206对肝癌的作用机制,对今后肝细胞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都具
目的:胰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人类恶性肿瘤之一。因早期难以发现以及常常出现化疗药物耐药的原因,而导致临床胰腺癌患者治疗效果欠佳。因此急迫开发新的有效药物治疗胰腺癌。药物再利用与新药开发相比,因其大大缩短了药物开发的时间、成本和风险,所以在医学领域取得了成功,致使旧药新用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自噬已经被发现在肿瘤细胞处于营养缺乏、代谢压力、低氧及化疗药物诱导细胞死亡的情况下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而除了保
目的:采用真实世界研究方法(Real World Study,RWS),回顾性分析海南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情况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分析III-IV期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1、研究对象为海南地区NSCLC患者223例,其中III-IV期
目的探讨IVF/ICSI-ET周期中超排卵Trigger次日血清E2、P水平以及变化值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IVF/ICSI-ET促排卵周期临床结局提供新的预测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ICSI-ET治疗的患者,共纳入黄体期长方案、卵泡期长方案、拮抗剂方案共1040个治疗周期。依据是否获得妊娠分为妊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胃肠道淋巴瘤(GIL)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学相关参数和临床、病理等资料,研究胃肠道淋巴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以及18F-FDG PET/CT影像特征,探讨18F-FDG PET/CT在不同病理类型胃肠道淋巴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9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海南医学院附属海南医院确诊的42例GI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
目的探索β-地中海贫血的无创性产前检测技术,利用孕妇血浆胎儿游离DNA和父亲外周血开发一种对胎儿进行非侵入性产前诊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一步探讨孕妇血浆胎儿游离DNA对胎儿β-地中海贫血非侵入性产前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孕妇中,收集了10例夫妇双方携带非同型的β-地贫突变基因的志愿者家系,经孕妇和她的丈夫双方知情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在妊娠17周至28周时
目的:观察小组治疗结合常规言语治疗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的生活质量、交流能力、语言功能及情绪方面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例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言语治疗,包括听理解、口语表达、阅读理解、书写训练,每周5次,每次治疗时间为30分钟,在小组治疗时间段嘱患者自由形式语言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每周安排一次小组治
目的:探讨抗苗勒氏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在海南地区女性首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IVF-ET)助孕过程中卵巢反应性的临床意义,为预测卵巢反应性的阈值制定标准。方法:收集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首次IVF-ET患者病例数1106例,分为低、正常和高反应三组。分析三组年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