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40年代末,世界范围内开始了新一轮的科学技术大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以综合、整体为特征,给人类社会的各方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这次科学技术革命的主要理论成果是系统科学。系统科学-反近代以来围绕物质“实体”来展开的科学传统,而是将“关系”作为认识论立论基础,将研究对象视为一个系统,从不同的侧面揭示客观事物与其过程的关于“关系”的共同规定性及其规律。系统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开创了一个广阔的新天地。系统科学方法和系统科学思想则是人类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的大革命。系统科学思想所引起的世界图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比以往任何一次科技革命都要广泛的和深刻。论文从“关系”和“实体”的角度切入,详细地研究和总结了系统科学思想的丰富内涵及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展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过程乃至整个世界都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事物和过程所形成的统一的有机整体。这种把世界看作是普遍联系的整体性思想就是系统思想。系统思想源远流长,它表现为古代定性的朴素的系统思想、近代的机械论和辩证论的系统思想和现当代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科学思想,只有当系统思想发展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时候才是系统科学思想。系统科学所体现出来的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关系”思想、整体思想、非线性思想和演化生成思想。
系统科学蕴涵“关系”思想。系统只能在个体与环境、背景的“关系”中才能得以存在、定义、描述和认识。关于系统,贝塔朗菲给出的定义是:处于一定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要素)的总体(集)。系统定义所反映的正是这种跨越层次之间的不可化约和还原的相互“关系”。结构和功能作为系统论的两个基本范畴,也以“关系”来表征。所谓结构,是指系统中各种联系或关系的总和。而功能则是系统在内部特别是在外部关系中表现出来的特性和能力。系统方法就是立足于部分与部分、整体与部分、系统与环境的“关系”特征去考察系统的功能规律,以达到最佳处理问题的方法。
系统科学蕴涵整体思想。系统科学认为,不仅部分存在于整体中,而且整体也存在于部分中。如果人们不认识部分,那么他们就不能理解整体,通常这个判断是成立的;反之,如果人们不认识整体,那么他们也就很难理解部分,这个判断同样成立。分形学理论揭示,自然界的许多现象具有分形结构。所谓分形结构,就是分形体的整体与部分具有某种自相似性。人们认识外部事物需要通过:既要从整体中来认识部分,又要从部分中来认识整体。通过这种方式达成的认识,才是比较全面的认识。系统科学要求从整体上探索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整体与部分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辨证关系,以求得对系统的整体理解。
系统科学蕴涵非线性思想。现实世界中,广泛地存在着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系统科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非线性系统,线性系统只是特例。非线性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多样性。从本体论上讲,是否存在多样性,是否存在非线性的相互作用,成为判断是否为系统科学的一个基本标准。非线性思想要求人类彻底放弃对复杂系统演化的长期预测,并对人类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各方面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系统科学蕴涵演化生成思想。大自然时时刻刻都在生长着、变化着。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就是依靠其不断的生长、繁茂、灭亡等变化过程来体现。系统科学通过耗散结构理论对时间的再发现,通过自组织机制,揭示了自然界演化发展的内涵:世界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具有生命与活动能力,并处于不断的演化、生成、和创造过程之中。
依据对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学派的考察,对系统科学思想史研究的具体展开,则可划分为六个部分:一般系统论前期的系统思想、构成论阶段的系统科学思想、自组织理论阶段的系统科学思想(此阶段又为分上和下)、国际上代表性系统科学学派的系统思想、中国学者对系统科学思想和系统哲学思想的独特贡献。
全文展开为七章。论文的第一章,“实体”与“关系”的提出及其演进:一般系统论前期的系统思想。主要讨论并包括古代东西方哲学中素朴的系统思想、作为系统科学思想之逻辑环节的近代机械论与辩证论系统思想、贝塔朗菲的机体论系统思想。第二章,破“实体”立“关系”:构成论阶段的系统科学思想。主要讨论并总结包括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维纳的控制论、申农的信息论所蕴涵的系统科学思想。第三章,从存在的“实体”到演化的“关系”:自组织理论阶段的系统科学思想(上)。讨论并总结包括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哈肯的协同学、艾根的超循环理论所蕴涵的系统科学思想。第四章,从“关系”的演化到“关系”的生成:自组织理论阶段的系统科学思想(下)、讨论并总结包括突变论、混沌和分形理论、复杂性科学所蕴涵的系统科学思想。第五章讨论并总结了当今国际上代表性系统科学学派的系统科学思想,包括美国圣菲研究所(Santa Fe Institute,简称SFI)的复杂性适应系统(CAS)理论、布鲁塞尔三人小组的“控制论原理研究计划”、拉兹洛的系统哲学、牛津大学的弗洛里迪的信息哲学学派所蕴涵的系统科学乃至系统哲学思想。第六章讨论并总结了中国学者的系统科学思想和系统哲学思想,包括钱学森的系统学、邓聚龙的灰色系统理论、吴学谋的泛系理论、乌杰的系统辩证论、罗嘉昌的关系实在论等所包含的系统科学乃至系统哲学思想以及他们对系统科学的独特贡献。第七章则扼要的讨论并展望了系统科学思想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及其哲学发展的启示。第五章得出的“构成、组织、生成兼容,物质、能量、信息兼容”的观点和本论文结尾提出的“普遍兼容的思想路线”的观点,则是本论文的创新。
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各种全球性问题,如环境生态问题、人口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等,都是一个个因素众多、结构复杂的系统问题,涉及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及其它们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解决这些问题,要求人类放弃以往的简单性思维方式,吸取系统科学的复杂性思维方式,依靠系统科学方法及其思想。因此,对系统科学方法及其思想史的研究不仅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