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活动断层隧道地震动力响应及抗震措施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铁路“十三五”规划的不断实施,西部地区涌现了大量隧道工程,隧道掘进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断层破碎带,尤其在地震作用下跨活动断层隧道衬砌结构更易遭受破坏,因此开展山岭隧道跨断层破碎带地震动力响应规律及抗减震措施研究至关重要。本文以孔塘拉隧道为依托工程,利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研究了地震作用下跨断层破碎带隧道地震动力响应基本规律,分析了地震发生时活动断层错动对隧道结构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抗震措施的抗震效果,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工程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1)开展了跨断层隧道三维地震动力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断层破碎带对隧道衬砌结构加速度、应力、内力有显著地放大作用,以最大拉应力角度分析得出断层破碎带衬砌结构最不利位置为拱脚,在抗震设防中应重点考虑;研究了不同破碎带倾角下隧道结构动力响应规律,随断层破碎带倾角由90°减小到30°,衬砌安全系数逐渐减小,提出了断层倾角为30°、50°、70°、90°的抗震设防范围。
  (2)通过在模型底部施加速度边界研究了正断层错动形式下衬砌结构的动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断层错率下,隧道结构主要受拉应力控制,其拱腰、拱脚是危险部位,隧道抗错中应重点考虑;研究了不同注浆加固范围的抗错效果,结果表明,当注浆范围为5m时,衬砌结构已趋于安全。
  (3)设置不同材料参数泡沫混凝土减震层的抗震措施,研究了不同密度、弹模泡沫混凝土减震层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设置轻质、低弹模泡沫混凝土减震层后,衬砌结构主应力大幅度减小,安全系数大幅度提升,随着质量、弹模的降低,减震效果逐渐提升。
  (4)采用地震动和断层错动综合加载的方式模拟了地震作用下穿越活动断层隧道的变形和受力特征,并且同时采用了具有抗错效果效果和减震效果的“刚柔并济”抗震手段来分析其抗震效果。得到断层附近位置的隧道结构变形主要受断层错动控制,距断层较远处隧道结构变形主要受到地震作用控制;设置联合抗震措施后,衬砌结构主应力大幅度降低,验证该抗震措施是合理有效的。
其他文献
钢管桩能够提供足够的承载力、易于施工和拆除、可重复使用,因此,常用作施工平台的下部结构。施工平台钢管桩的顶部与结构主横梁相连,在某些位置,主横梁的横纵布置发生改变,此时的钢管桩就是交界墩。交界墩存在非中心受力,且桩-土共同受力机理复杂,影响因素较多,研究交界墩的力学性能对于施工平台结构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基于某桥施工平台建设项目,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交界墩力学特性研究,主要研究
学位
桥梁结构变形监测作为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桥梁结构承载力评估及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指标。目前,桥梁结构变形测量仍停留在传统的接触式与非接触式的单点测量方法上,而这些方法普遍存在工作量大、周期长、工序繁琐等缺点,且仅能获取有限监测点的数据。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点对点测量理论,弥补了现有测量技术的不足,能够实现对桥梁整体空间几何状态的高精度测量。基于此,本文将地面三维激光
学位
弦支穹顶作为大跨度空间结构的一种主要形式,将预应力引入下部索撑体系,降低了结构杆件的应力,减少了结构的位移,抵消了支座水平推力,弦支穹顶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也得到了提高,从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要公共建筑中。实际工程中多采用张拉环索的方式对弦支穹顶结构施加预应力,但研究表明环向拉索在索撑节点处存在摩擦滑移,会造成预应力摩擦损失,进而影响结构的整体静力性能。本论文依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0806
学位
随着拱桥的跨度不断增大,其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刚度相对不断减小且趋于轻柔化,对风的作用也愈发敏感。近几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通过对实测风速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山区等复杂环境下的风场具有显著的非平稳特征,其风速由时变平均风和非平稳脉动风构成,此时研究山区复杂风场下的大跨拱桥施工过程的风致振动行为将会更加复杂。然而以平稳随机过程为假设的传统桥梁抖振分析方法,将无法准确预测山区非平稳风场下的大跨桥梁抖振响应
学位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一种能够精准、高效采集物体对象表观信息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地形测绘、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业测量等领域,且正逐步应用于桥梁工程领域。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硬件设施的发展已日渐成熟,但是对于点云数据的后处理以及与多学科的融合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目前,已实现基于三维点云数据对既有桥梁结构的空间形态进行识别,但尚未建立形态变化与桥梁受力状态之间系统、定量的联系。本文以桥梁结构的全息点云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们需求,人们对大跨度、大空间的需求促使建筑结构向更大跨度突破。弦支穹顶结构通过在下部索撑体系引入预应力,实现结构跨度的突破,同时凭借优美的结构造型,将在未来更广泛地被应用于各种重要公共建筑中。拉索作为弦支穹顶结构中预应力的载体,对结构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而拉索在服役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遭受环境腐蚀,造成拉索力学性能退化进而影响结构静力性能,威胁结构安全性。本论文以建筑常用拉索—1×7
学位
岩土工程数值计算结果准确度依赖本构模型的选用及输入的参数。目前,已建立的各种岩土本构模型——物理意义明确的、数学逻辑严谨的、试验验证合理的,由于岩土工程问题中存在种种不确定性使其在应用中总与实际所反映的变形特性存在一定差异,虽通过位移反分析法能获得相对符合工程实际的岩土参数,但这也有赖于所获取监测位移本身的精度,而实际监测时总不可避免受到岩土介质本身、环境、人为、测量仪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依据传统
学位
目前,我国的城市公路交通已经很难适应城市更新的需要,为了构建“外联内畅”现代城市交通体系,加快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全力畅通交通微循环,通过桥梁与隧道相连的方式拓宽城市路网就显得尤为重要。桥隧相连工程是指隧道、桥梁、洞口围岩及连接段既有结构物的复杂组合体。由于结构物之间互相影响,连接段的力学行为更为复杂。目前,大多分析为山区中已完成桥梁对隧道,或者已完成隧道对桥梁的单一影响,而城市复杂环境中连接段
焊接空心球节点是用于连接大跨度空间网格结构杆件的常见节点形式之一,具有构造简单,施工方便的特点。然而,焊接过程的热效应必然导致残余应力的产生,并且结构实际施工过程中,通常不对空心球节点球-管对接焊缝进行焊接残余应力的消除作业;既有研究表明焊接残余应力会削弱构件力学性能如降低空心球节点轴向刚度,因此研究焊接残余应力对空心球节点力学性能的影响具有必要性。空心球节点属于半刚性节点,不仅可传递轴力还能传递
随着“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交通强国”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推进,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工程相继在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频发的三峡库区大规模建设,随之而来的岩土边坡稳定性问题与日俱增。悬臂抗滑桩兼具抗滑能力强、结构灵活简单等优点已成为岩土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边坡防治技术。但随着大量治理工程中抗滑桩逐渐步入服役期中段或老化阶段,尤以西部严酷的硫酸盐侵蚀环境下抗滑桩服役期内不可避免地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