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喀斯特地貌下陆生贝类多样性及钙利用研究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SC_li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生贝类种类多、繁育快、分布范围广泛且群体数量大,是一类重要的野生动物资源,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目前在贵州、云南等地部分自然保护区已经开展了本底调查,但仅限于物种多样性和分布的基础研究,而围绕喀斯特地貌与陆生贝类关联性研究未见报道。本文基于已有的贵州省陆生贝类样本数据,结合实地采集调查,系统地整理了贵州省陆生贝类的物种组成和区系分布,对贵州总体陆生贝类的资源特点作以初步研究,探讨贵州喀斯特地貌下陆生贝类多样性及其钙利用。进而选择兰鼎山喀斯特地区和龟背山喀斯特地区作为代表性区域,再以VES(Visual Encounter Surveys)方法进行随机采样,并对采样点内不同生境下陆生贝类的物种分布和钙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基于辛普森指数、香浓-维纳指数等物种多样性指数讨论不同地质条件对陆生贝类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喀斯特地区钙循环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同时也为物种保护、生境保护及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提供科学支撑。其主要结果如下:(1)共记录贵州省陆生贝类316种及亚种,分别隶属于2亚纲4目20科76属;区系分类显示,贵州省陆生贝类区系组成以东洋界西南区为主,华南区次之,同时有少部分古北界种类渗透。其中只分布于东洋界的陆生贝类有263种,约占总物种数的83.23%;只分布于古北界的陆生贝类有13种,约占总物种数的4.11%;既分布东洋界又分布于古北界的陆生贝类有16种,约占总物种数的5.06%;广布种11种,约占总物种数的3.48%;未定种13种,约占总物种数的4.11%。(2)从物种分布来看,黔中中亚热带湿润溶丘山原区陆生贝类多样性最为丰富,有17科54属170种;黔南中亚热带湿润山原斜坡中低山区和黔西南亚热带半湿润丘原中山区次之,分别有18科56属152种、17科57属150种;黔东温热湿润中低山丘陵区陆生贝类多样性最少,仅发现陆生贝类10科18属27种。(3)从不同地质下陆生贝类多样性来看,兰鼎山和龟背山在物种数、香农-维纳(Shannon-wiener)指数、辛普森(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物种丰富程度上都体现出显著的差异。与兰鼎山相比,龟背山的陆生贝类物种数占据优势,物种丰富度也明显高于兰鼎山。(4)从土壤因子与陆生贝类的相关性来看,龟背山土壤中以及陆生贝类的钙含量均明显高于兰鼎山的样本含量。发现陆生贝类的钙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存在相关性(P=0.8540)。龟背山与兰鼎山的土壤均呈弱碱性且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碱性土壤中其p H值对陆生贝类钙含量的影响非常微弱。而陆生贝类和土壤样品钙含量之间存在相当紧密的关联性,陆生贝类的钙含量随土壤钙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其他文献
随着各类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获取大量的高质量高光谱遥感影像数据的途径越来越多,高光谱成像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地球科学应用领域。高光谱遥感不仅具有一般遥感技术的全天候、现势性强等特点,还可利用其丰富的光谱信息和图像的形状、纹理和几何结构等特征来提高土地覆盖的识别能力。茶园是一种形态规整、分布具有规律性的地物类别,可以作为以高光谱遥感技术为基础的目标地物识别方法的研究对象。同时具有对代表性特
学位
气象干旱、水文干旱间的传播是一种复杂且难以掌握的自然现象,两种干旱类型间存在多种传播方式,同一传播方式中又存在多种干旱程度对应关系,尤其是在特殊的喀斯特地区,气象-水文干旱传播过程深受下垫面介质差异影响,因而表现出其特有的干旱传播-响应特征。深入分析喀斯特地区气象、水文干旱传播过程的主要传播方式和对应关系及流域介质对传播过程的驱动作用,对流域内干旱灾害监测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贵
学位
花卉自古以来就被世人所描绘,人们将自己的精神思想和情感寄托于花卉上,借花喻情,用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因此花卉的自然属性加上这些人们所赋予的情感就形成了花语。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花鸟画的独特之处在于画面上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并且多表现宇宙和生命的意识。近年来,由于中西思想的融合,花语在不断丰富发展的同时,画家也通过对西方绘画的借鉴和学习,尤其是对空间感和画面形式的研究,使花鸟画逐渐走出传统的绘画形式
学位
在产业融合、脱贫攻坚、城乡振兴等经济社会发展新动态背景下,中国传统制茶产业已由第一产业逐步向二、三产业拓展,产业链横向、纵向延伸的发展态势明显。茶产业作为湄潭县的主导产业,在时代变化和地方政府政策推动下,已呈现出了自主突破和创新格局,湄潭县将把握自身的资源优势,把握国家政策帮助贫困农村地区脱贫致富和促进农村繁荣发展的良好机遇,把传统茶叶生产种植与新型观光旅游态融合起来,促进茶旅一体发展,带动农业经
学位
在国家文旅融合与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研学旅行发展方兴未艾,“文旅+教育”的结合成为研学旅行发展的主导模式。近年来,国家把坚定文化自信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到更高的位置,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文中简称非遗)为载体的研学旅行日渐受到重视,成为非遗与研学旅行领域新的关注点。非遗研学旅行以非遗教育的形式促进非遗保护与活态传承。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文中简称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系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承
学位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压力不断增大,国内外形势变化多端,在这种环境下如何做好“三农”工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乡村旅游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点,得到了社会多方的关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乡村旅游发展仍存在资源特色挖掘不足、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郝堂村通过对乡村治理的不断优化,逐步实现了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进步,乡村旅游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目
学位
直觉作为一种观看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在风景画作品中可以体现出艺术家观察自然的角度和方法,每个艺术家都通过各自的方法去观看世界,在作品中呈现出风格各异的表现性,这是当代绘画艺术家追求的核心价值。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当代西方风景画,西方风景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绘画门类,在现当代艺术不断发展中有着明显的表现性特征,这是艺术家对待世界的态度与思考。本研究的切入点是直觉,直觉作为一种观看方式,在不同个体
学位
种内性状变异是功能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探讨植物种内性状变异的驱动因素,对于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种内性状变异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探讨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叶性状如何发生变化。分析生长发育过程如何塑造植物的种内叶性状变异,有助于加深对于种内叶性状变异驱动因素的认识。森林内,随着个体生长发育过程的推进,植株的体型变大逐渐接近林冠层,其叶片所接收的光照和水分运输等过程发生着定向变化
学位
期刊
随着文旅融合趋势的不断深化和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在体验经济时代,博物馆旅游成为了更多游客选择的文化旅游载体,游客对于旅游的品质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更偏重于追求博物馆旅游产品中个性化和体验化的一面。我国博物馆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发展也十分迅速,但由于起步较晚,在运营理念、管理模式以及产品供应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为了促进博物馆旅游的快速发展,从满足博物馆游客对个性化的需求的视角出发,研究游客在博物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