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小麦黑胚病致病病原及侵染机理研究

来源 :新疆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rui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黑胚病是一种国内外发生比较普遍的病害,在世界大多数的小麦种植区都能引起可观的经济损失,多种病原菌可引起该病,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病原种类及其比例存在差异。对采自南、北疆的31 个县市119 份小麦样品初步的病菌分离鉴定,根据柯赫氏法则,通过田间回接试验,确定引致新疆小麦黑胚病的主要病原物是细链格孢[Alternariatenuis C.G. Nees.],病原分离率和回接分离率分别达73.98%和86.67%,在新疆小麦产区均有分布;其次是小麦根腐离蠕孢[Biplaris sorokiniana (Sacc.) Shoem.],病原分离率和回接分离率分别达9.48%和96.97%,主要分布于阿勒泰、博州、昌吉的奇台等地区,田间致病力较细链格孢强;在吐鲁番地区小麦样品中首次获得新病原,喙状突脐霉(拟)[Exserohilum rostratum (Drech.) Leo.& Sug.],田间回接分离率高达75%,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匍柄霉[Stemphylium consortiale (Thüm.) Goves & Skolko.]侵染也可产生黑胚症状,但致病力较弱。小麦黑胚病严重影响小麦的发芽和出苗,发病程度与种子的发芽势呈极显著负相关性,尤其是与细链格孢的侵染危害呈显著负相关,而小麦根腐离蠕孢则是引起幼苗病害的主要病原。田间试验表明,小麦黑胚病的两种主要病原物从抽穗期至灌浆盛期均可侵染,以扬花末期和灌浆初期为侵染的最适时期;适宜的侵染部位为小麦穗的颖壳、外稃和小穗轴。室内生物学研究表明,细链格孢和小麦根腐离蠕孢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28℃和25℃左右,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8℃和25℃。细链格孢孢子首先产生附着孢,通过侵入钉侵染植物组织,而小麦根腐离蠕孢孢子则直接通过一端萌发或两端萌发产生菌丝侵入植物组织。室内药剂筛选试验表明世高和爱苗对细链格孢和小麦根腐离蠕孢有较好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正>片段一:读通课文,联系已知,交流课文大意:宋国有个农夫,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心里十分焦急,就把禾苗都拔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和新教学理念的引入,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的弊端的逐渐的被发现,针对这些弊端多媒体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并被应用到教学领域。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学习研究多媒体技
通过介绍赤峰桥环氧涂层钢绞线群锚拉索张拉施工工艺,解析施工特点和工艺流程,运用"等值张拉法"的施工技术以单根等值张拉的方式解决整根索体一次张拉的困难,从而使得成桥线
本文对92例乳头溢液病人作了分析,表明:30岁以上患者恶性肿瘤机会明显增加;病期及溢液性质(脓性除外)均无助于良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的鉴别。不伴有肿块患者癌瘤虽属少见,但应引
期刊
采用365 nm的门光束和633 nm的记录光,在LiNbO3:Fe:Cu晶体中实现了双色记录和无损读出.通过适当的预敏化,在门光束光强与记录光强分别为20 mW/cm2和390 mW/cm2时,得到的灵敏
目的:检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提取液(PRFe)对人牙周膜细胞(hPDLCs)增殖及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组织块法分离培养hPDLCs,免疫组化鉴定来源;Choukroun法制取PRFe;MTT法检测不同体积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在三维体全息信息存储中,全息图叠置将引起信息读出噪音.利用凹球面反射镜反射光进行信息读出,有效抑制了全息图叠置造成的噪音,实现了存储信息的无叠置噪音读出.结果显示,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