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流扩散火焰中Fe(OH)和稀释剂替代物灭火及抑制效果的条件矩封闭模拟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lianwaiguo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湍流燃烧中灭火添加剂效果的数值模拟研究,对理解灭火添加剂的灭火机理以及高效灭火剂的研制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湍流燃烧的模拟其本身就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目前国际上也有很多燃烧模型用以解决这一问题。由20世纪90年代Bilger和Klimenko共同推导出的条件矩封闭模型是其中模拟效果较好的模型之一,目前已成为与层流小火焰以及PDF输运方程模型并重的湍流燃烧模型之一。其基本思想是以混合分数为统计条件对温度等反应标量进行条件平均,减弱了湍流脉动的影响,使得化学反应源项在一阶矩上得以封闭。
   另一方面,随着哈龙产品的禁用,各国都在积极的寻找合适的替代物。其中羰基铁化合物是目前最为高效的灭火添加剂之一,国内外对其的研究也非常多。这些研究包括各种条件下的实验以及层流燃烧中的数值模拟,对湍流燃烧中该灭火添加剂的效果尚缺乏体系的研究。条件矩封闭模型作为一种湍流反应流的封闭模型,用以研究湍流燃烧中该添加剂的效果是合适的。
   本文首先对条件矩封闭模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算法设计,对Sandia H2/He火焰实验上进行测试对比,建立了一个较为准确的条件矩封闭模型平台。在此平台之上耦合进Fe(OH)2添加剂的简化反应机理,计算结果表明该灭火添加剂在湍流燃烧中对H、OH和O的最大抑制效果要比层流下分别高出40%,10%和15%,其原因在于湍流扩散作用加强了某些不良输运特性组分的扩散,使得灭火添加剂的效果更强,相比与层流燃烧,Fe(OH)2更容易使湍流燃烧发生熄火。在这之后本文对不同Re数下该灭火添加剂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引入Damkohler数对火焰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湍流燃烧中该灭火添加剂的作用类似与层流燃烧,即使得火焰变的不稳定,Damkohler数的分布表明稳定燃烧位置沿轴向方向提高了3倍喷口直径的距离。
   最后本文将灭火剂替代物的思想引入湍流燃烧中,得到层流扩散火焰和湍流扩散火焰中稀释剂替代物抑制效果占稀释剂抑制效果的比例。由于缺乏该物质在层流扩散火焰中的研究,本文利用CHEMKIN对层流对撞火焰中替代物的作用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发现层流对撞火焰中替代物对温度的抑制效果占Ar的70%,而这一比例在湍流燃烧中要高达95%。
其他文献
电磁频谱作为无线通信技术中信息传输的载体,是支撑现代信息通信产业的基础性资源。分析人员在对电磁频谱的监测和分配策略的制定过程中,如何系统直观地描述频谱信息通常是电磁频谱监测与管理领域的难题。可视分析技术结合数据挖掘和图形学知识,基于特定的分析模式和流程,对数据信息松散,数据结构不统一的问题提供辅助决策系统,为频谱资源监测和规划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撑。  以往的电磁频谱的可视分析研究中,一些研究受限于数
学位
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是一种集信息空间、通信网络、物理空间于一体的深度融合系统,是加快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于一体的智能制造的重要支撑体系。由于CPS在智能电网、无人机、智能工厂等许多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最近十几年其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在CPS中,通信系统在融合信息空间和物理空间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无线网络由于其配置灵活、成本低等特点
自适应信号(目标)检测是雷达信号处理领域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目标聚焦、成像、识别和跟踪等过程的重要前提。在信号检测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噪声和/或干扰的影响。如何提高信噪比并降低干扰的影响一直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高斯噪声背景下的子空间信号检测问题,就有无干扰、干扰是随机的还是固定的等问题展开研究。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总结如下:  (a)针对训练数据不足而无法估计噪声协方差矩阵(Noise C
万物互联时代的来临将为无线通信业务带来几何级增长的数据流量,使得承载无线通信业务的频谱资源变得日益紧缺。基于动态频谱接入机制的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CR)技术成为解决频谱稀缺问题,推动未来认知网络发展的前景技术之一。要使CR技术得以实现,可靠检测是 否存在可用频谱的频谱感知技术是首要环节。多用户参与的协作频谱感知利用空间分集提高频谱感知性能,然而合作的引入和CR网络的开放性使
频控阵(Frequency Diverse Array,FDA)雷达是在常规相控阵(Phased Array,PA)的基础上,对各阵元载频依次施加不同的频率偏移而形成的新体制阵列雷达。与常规相控阵雷达的发射波束仅具有方位角依赖性不同,频控阵雷达的频偏使其发射波束具有距离和方位角的联合依赖性。因此,频控阵不但具有相控阵的功能特性,还在距离相关的波束形成、目标探测、干扰抑制、电子对抗和安全通信等领域具
无线通信已逐步迈进5G时代。5G使万物互联成为可能的同时也给信息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近年来,物理层安全方法在信息安全的研究中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传统基于密钥交换的加密机制不同,物理层安全利用无线信道的固有属性来保证信息安全传输。定向调制(Directional Modulation,DM)技术以其可以定向地发送保密信息确保信息安全而备受关注。但以传统相控阵(Phased-array,P
契伦科夫荧光成像(Cerenkov luminescence imaging, CLI)技术开创性的利用了核医学领域中放射性核素在衰变过程中产生的可被光学探测器收集的近红外光,由于大量放射性核素可被用于临床,因此CLI为解决光学分子成像技术临床转换面临的分子探针局限性这一问题提供了新思路。通过结合生物组织中的光传输模型和光源重建算法,契伦科夫荧光三维成像(Cerenkov luminescence
荧光分子断层成像(Fluorescence Molecular Tomography, FMT)可对生物体内特异性荧光分子探针的时空分布进行可视化,因其成像灵敏度高、无电离辐射风险及成本低廉等优点,在药物研发筛选、疾病早期诊疗、手术导航等可视化检测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FMT通过使用高灵敏度相机采集体表面近红外光学信号,并结合光在生物组织中传播的物理模型,进而由重建算法得到荧光光源的三维分布。近年来
5.12汶川地震诱发了大量崩塌滑坡体,为震后泥石流的爆发提供了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震后大多拦挡坝被淤满,防治效果不甚理想,其根本原因为对特殊的震后泥石流物源起动机理认识不深刻,工程设计所需的泥石流一次冲出量及动储量仍采用震前的常规计算方法,导致计算结果产生较大偏差。迄今为止,汶川地震已过去十年有余,震后泥石流以及雨季水流作用,使得沟道物源已逐渐成为了震后泥石流爆发的主要物源之一。  “宽缓”型沟道
学位
断层作为煤矿一种常见的地质构造体,严重影响着矿井的安全生产,如何准确地对断层产状作出探测,已成为煤矿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煤矿所采用的普通钻进方法,由于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主要有探测距离短、探测误差大、钻孔事故率高、单孔钻进角度单一等缺点。定向钻进技术作为一种新的钻探手段,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充分的弥补,且已成功地在多个工程领域得到应用。因此,在煤矿井下断层的探测中引进定向钻进技术并总结出一套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