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经学思想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从文献学角度对《朱子语类》(以下简称《语类》)经学思想进行考察,审视了朱熹对《五经》、《四书》及佛道主要经典的研读情况。一方面,展现《语类》经学思想广博的文献基础;另一方面,对朱熹的一些重要著述,如《周易本义》卷首九图以及署名朱熹撰的《阴符经考异》等书的著述情况予以探讨,提出卷首九图为朱熹自撰,而《阴符经考异》一书并非朱熹所作,同时也不是蔡元定作、朱熹校订的。 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语类》经学思想中经典体系构建的问题。作者认为:朱熹构建了新的以《五经》、《四书》为主体、以《近思录》、《小学》及北宋四子著述为羽翼的经学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四书》为先,《五经》为重,《四书》对《五经》的地位超越是后来历史发展的结果,而非朱熹构建新经学体系的初衷。同时,《近思录》在这一经学体系中,是作为北宋四子书而非《四书》的入门阶梯被纳入的。 接下来本文讨论了《语类》提出的经学阐释理论。作者认为《语类》将经学阐释的基本精神定位为“圣人本意”,通过心理阐释、语法阐释和实践阐释三个层面,超越了传统经学从文本到文本的阐释路线,开辟了由人到人的阐释新途,并据此对儒家经学思想进行重新解读,形成了大量具有全新内涵的经学概念。在这些经学概念中,本文着重考辨了“天理人欲”、“仁”及“止”三个学界比较熟悉,也是《语类》经学思想中十分重要的概念。通过对《语类》典型语录的梳理和重新解释,作者区分了与“人欲”对言的“天理”和与“气”对言的天理,指出“天理人欲”说的实质是讨论人的行为如何合中的问题,与老子的“无为”思想具有极大的一致性。在对“仁”概念的探讨中,着力分析了《语类》说“仁”对当时学术风向的逆行特色,及对孔孟仁学的回归与学脉梳理。而“止”概念在《语类》中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对道家文化更深层次的吸收,将“止”从侧重于外在类比的道德规范发展为内外并重,以天人一源为根基的系统修养路径。 最后,本文考察了儒家经学中的宗教传统及朱熹的宗教情怀,着力分析了《语类》经学修养论和天命观,指出作为《语类》经学思想重要修养方法的“观”是以古代祭祀为根源发展而来的,在其被纳入经学修养论后,仍保存着浓厚的宗教意味。而《语类》对儒家“天命观”的发展,虽然从文字表征上,通过以“理”释“天”、“帝”,以“气”解“神”等形式,在一定意义上去除了“天”的人格神意味,但并没有去除其内在的神性。朱熹是承认鬼神存在的,反过来由此衍生出世人对“理”的敬畏和膜拜之心,使“理”、“气”概念增加了神秘不测之意,这些都进一步增加了其经学思想的宗教意味。
其他文献
本文所论之“道学”,指的是以老子的“道”论为理论基础,以探索自然、社会、人生所当然和所以然为宗旨,以发掘生存智慧为目标,以成道为终极关怀的学说。考察道学的发展历程,
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总是以时时翻新、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在我之中的道德法则”。而当我们
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技术的发展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在促进经济发展、引导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信息技术作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潮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好课应当越讲问题越多;现代教育理论又认为,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如何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
第一次叙述第四心音(以下简称 S_4)迄今虽已一百多年了,只是近十多年来,随着人们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深入了解,心血管造影的应用和记录心音仪器的改进,才使 S_4的研究有了新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新兴媒介正在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而微信自媒体也已走进了高校,并影响着高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本文在分析微信自媒体在高职院校
期刊
管理哲学是对管理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信仰的科学研究。政治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一个分支,是政府或统治阶级在施政过程中,将科学管理理念、方法、手段运用于公共事务,以达到社会健
在酸性介质中,痕量Ru(Ⅲ)的存在对KIO4氧化偶氮氯膦Ⅲ的褪色反应有明显的催化作用,且褪色程度与钌含量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据此褪色反应,提出了痕量钌的催化分光光度分析法。方法检出限为
马丁·海德格尔作为现代西方哲学中最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思想家,以提出了“此在”、“沉沦”、“面向思的事情”等思想,使世人沉浸在对其思想的热烈讨论之中。的确,海德格尔对“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