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主导下的鹰潭市委党校环境更新与改造设计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fw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校作为我们国家培训教育优秀党政干部的重要场所,校园环境在课堂内外为党校学员及教职工提供了优良的工作学习生活氛围,以促进党校学员及教职工工作学习、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所以,无论是培育有知识、高修养、好品德的干部队伍,还是面临风云变幻的国内国际新形势的实践理论研究,还是树党风、促学风的党校校风建设都要求亟需加强党校的环境建设。在符合党校实际发展现状的同时承接其校园的文化底蕴,使改造更新做到党校校园的人、文、环境的共同进步与升华。本文以景观设计学理论、环境微更新理论、环境心理学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研究基础,运用文献查阅、案例分析、归纳演绎、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以鹰潭市委党校为实践研究对象,探讨了在文化主导下如何改造与更新党校景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相关专著、文献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党校环境与一般高校的区别在于其文化背景、面对人群、教学上的特殊性,从党校的环境更新与改造的设计思路、原则、布局、手法得出其设计基本方法,从党校的构成元素、影响因素总结宏观范围内党校所存在的问题得出党校的设计要素,梳理出党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的文化景观设计元素及其提取与表达方式。(2)通过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等方法,选取五个党校的相关案例,从地域特点、整体布局、设计理念、特色小品、文化解读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归纳出要以现状为基础,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的同时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构建内涵丰富的文化景观要深刻探析场地地域文化积淀,利用地域特质延续场所精神的独有氛围;要建设生态节约、环境友好的党校氛围,增减适宜得当。学其所长,为鹰潭市委党校的环境更新与改造设计设计提供借鉴意义。(3)以鹰潭市委党校为实践项目,分析项目基本现状及问题,梳理提取出场地的党政文化、地域文化、生态文化,从中提取出“三区三色”的景观改造思路,在满足党校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合理安排“一轴三园多点”的功能分区结构,重点打造尺水微澜、英模长廊、红歌园地、樱明海绿、香雪草坪等景观节点,突出文化和校园两大设计定位,将其打造成文化校园、生态校园、园林校园。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钢-木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组合结构,在一般钢结构中钢板都较薄,在地震作用下容易出现局部屈曲或整体失稳,而加入木材形成组合构件后,木材对钢板有侧向支撑的作用,可以防止钢板过早屈曲,从而能提高钢结构的稳定性、充分发挥钢材的强度优势。目前,科研人员已经研究了钢、木之间采用结构胶和螺栓连接的静力性能、各种截面形式的钢-木组合梁的受弯力学性能及H型钢-木组合柱的偏压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结构胶、螺栓连接的钢
近年来,现代木结构建筑应用覆盖广泛,但受木材自身的材性缺陷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木结构的服役寿命大大降低。因此,需要对木结构进行增强。目前,国内外对于胶合木梁增强研究主要是静力性能方面,动力性能研究方面还远远不足。因此,开展CFRP增强胶合木梁的静力性能试验研究和等幅疲劳性能试验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本文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对CFRP增强胶合木梁进行静力荷载试验。通过静力荷载试验对3根
植物园营造在现代社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伴随植物园的发展,植物园引种的专类植物越来越多,自然就形成了植物的专类园。植物专类园的功能是植物园功能的体现,它的功能包括了收集研究、自然教育、休闲娱乐等,植物文化科普作为自然教育的一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植物本身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凝聚了深厚的底蕴,植物专类园中的植物是其部分文化的体现。本文是基于对植物文化的了解,研究植物园中专类园植物文化的表达载
学位
在我国南方地区分布着大量的红砂岩,此种岩类强度较低,水稳定性差,结合南方地区湿热多雨的气候特点,如何有效的将红砂岩土作为路基填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以及三轴试验,对干湿循环作用下红砂岩土强度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结合土体微观结构分析,阐明改良机理;最后开展红砂岩水泥改良土路基填筑现场强度检测试验,对改良性能进行论证。得到的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矿物成分分析、崩解及CBR等
膨胀土遇水膨胀、失水收缩,是一种特殊的灾害性粘土。在膨胀土地区修建铁路和公路时,通常需要将路堑施工中开挖出的膨胀土进行改良后用作为路堤填料。然而,现有对膨胀土的改良方法通常以物理改良和化学改良为主。主要是通过掺加水泥、石灰、粉煤灰、离子固化剂、生物酶和橡胶颗粒等方法抑制膨胀土的亲水性和胀缩性以达到改良之目的。这些传统改良方法不但费工费时,也对施工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而且改良效果也不一定理想。因此
小城市作为我国区域经济的重要载体,是链接城市与农村的重要纽带,是城市化过程中的地区就业中心、农村人口迁徙的必然方向,其可持续发展及安全性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体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不断扩张,其安全隐患也不断突出,对诸如地震、火灾、洪灾、台风、传染病等灾害的抵御能力发展滞后,相关设施建设投入及民众意识不足等。其中,城市防灾避险绿地作为城市开放空间具有防灾避险功能的城市绿地,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