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儒学中的孟子“恻隐之心”研究——从朱熹到王夫之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宋明理学兴起,“孟子升格运动”达到了高潮时期。孟子的“升格”,意味着宋明儒者越来越重视孟子的思想。孟子的“四端”学说,特别是他的“恻隐之心”说,成为整个宋明儒学不可回避的话题之一。宋明儒学的学派划分是以哲学家们对何者为道德本体的追问为依据的,因而本文将从朱熹理学、陆王心学、刘宗周和王夫之的气学出发,以求在详尽的学术谱系划分下实现对“恻隐之心”的全方位、多角度、跨领域的考察与分析。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是对朱熹理学“恻隐之心”的考察,朱熹将“恻隐之心”作为性之情即以“恻隐之心”作为性体的发用与显现,从而将心、性、情三分,继而强调性对于情的主导与制约,使其无不中节。第二部分是对陆九渊、王阳明心学“恻隐之心”的探究。陆九渊以“心”为最高范畴,认为“本心”即理,“恻隐之心”即心即理,以此确立起人内在地就具有伦理道德的依据;王阳明则以“良知”结合孟子的“恻隐之心”,通过“心即理”,打通形上、形下,将“恻隐之心”从作用提升为本体。第三部分是对刘宗周、王夫之气学中“恻隐之心”的讨论。刘宗周拒绝将性情二分,强调性与情不离不即,“恻隐之心”即情即性,并通过对“四德”与“七情”的划分,建立起心性情一体之学;王夫之认为“道心”为性为体,“人心”为情为用,“道心”“人心”互统性情,他在严守性情之分的同时又试图将性情统一起来,并为情在其学说中留下一席独立之地。第四部分则是对整个宋明儒学作综合分析。哲学家们皆从体用论角度切入“恻隐之心”,以求索学说中的道德本体之所在,并以此出发对学说中的心、性、情关系作不同的统一与整合;四端与七情的关系是哲学家们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哲学家们或从形下统合,或从形上直说,或兼具形上、形下而言,由此,四端与七情的善恶问题在他们的各自学说中得以分明;“恻隐之心”在宋明儒学中如何安顿涉及到哲学家们对于心性关系或情理关系的整合与把握,在此过程中,“恻隐之心”的地位也在逐渐提升,从单纯的作用心上升为本体心。本文通过对朱熹、陆九渊、王阳明、刘宗周、王夫之孟子“恻隐之心”的分析,探究了宋明儒学心性哲学的内在道德依据,在对“恻隐之心”内涵的阐释中,宋明儒学将形而上的道体本体与形而下的道德行为贯通起来,并以此建构起了宋明儒学形而上学的坚实基础。
其他文献
凯绥·珂勒惠支是世界美术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画家之一。珂勒惠支版画艺术凝聚了鲜明的时代精神与浓郁的民族气质,她通过版画艺术呈现其内在的女性主体意识,并以其特有的女性视角来表现版画中的国家形象。女性主体意识促使她形成与社会历史和政治相连的忧患意识与使命意识。在战争创伤背景下坚守自己的个性,用版画表现社会弱势群体在时代变迁中的无助与悲惨,并以自我认同与探求自身价值为理性起点,以母性的慈爱去理解并抚慰现
学位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转型,女性社会地位与观念认识不断提高,“70后”女画家生活在都市中,她们的生活体验区别于老一辈女画家,如今“70后”女画家已然成为中国水墨绘画的中坚力量,有着承上启下的责任与担当。她们的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与时代特征,因为“70后”女画家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与中国社会体制转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经历了中国发展最快的时期,目睹了社会的巨变,在她们的都市体验中对社会、生活有着属于
学位
爱德华·蒙克是挪威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也是西方表现主义艺术的先驱,终其一生,他的内心世界始终充满着悲伤与痛苦,身心的痛苦成为了一种艺术信仰与艺术灵感的力量。他致力于通过艺术创作来对生活做出反省,并作为自己痛苦、厌恶的情感发泄,因此他的油画作品中呈现出了浓郁的忧郁情调,形成蒙克式的绘画风格,并引领了一个时代的艺术风向。蒙克自己曾这样说道:“从我能够独立思考以来,生活中的忧虑就一直伴随着我,从不曾离开。
学位
近代以来,由于科学理性至上的观念以及技术的高速发展,令冷漠的现代主义建筑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美术馆作为艺术展示与储藏、教育与交流的文化空间,是人们认识自身与联系世界的场所。就空间生产的实质来说,在全民获取平等美育资源与展示精神文化的基础上,美术馆空间的建设是有益的。但是单一的视觉形式或基于文脉的拼贴,以及体验感的缺乏令场所精神无处寻觅。在当代,美术馆的价值在展示艺术、传播交流的基础上,更在于人性化与
学位
巴中南龛摩崖造像是古代巴蜀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古代巴蜀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造像形象与龛形的分析,探究巴中南龛摩崖造像的形象与龛形特征、表现方式以及存在的多元价值,从而分析巴中南龛摩崖造像本身呈现的艺术特色。本文分五个章节对巴中南龛摩崖造像的艺术特色进行研究。第一章节从地理位置、题材内容、历史背景等方面对巴中南龛摩崖造像进行整体性描述。第二章节对巴中南龛摩崖造像的形象与龛形
学位
报纸
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十分重视书刊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宣传功能与独特价值。鲁迅是中国式书籍装帧艺术的积极推动者和示范引领者,在承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美学思想的基础上,不断吸收西方先进的艺术文化理念,彰显了书籍装帧艺术的民族品格、艺术特质及时代风貌,在守正创新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书籍装帧艺术思想,深刻影响和引领着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立足新的历史方位与文化图景,亟需在历史纵深和当代复光的双重视野
学位
本文以慢设计这一新兴的设计理念作为论文研究的切入点,结合家居产品设计的发展现状,将慢设计理念置于家居产品设计领域进行详细的解读,明确其在家居产品设计中的体现方式、设计特点及应用价值。同时,面对以智能家居产品为代表的新的设计潮流,本文将慢设计理念结合时代热点话题融入家居产品设计领域中进行理念的重构,使慢设计理念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家居产品设计,并能够为打造中国本土设计风格和中国特色家居品牌提供理论思路与
学位
本文是以戴成有中国水墨画为对象的综合性研究。戴成有建立东北师范大学艺术专业,着力发展绘画与教育事业,并开创当代雪景山水的独特表现形式,从而形成完整的瑞雪山水系列作品。因此,对戴成有水墨画进行详尽、系统的研究对东北地区水墨画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列举法、图像分析法、采访法及抽绎法等研究方法,介绍戴成有的平生经历和艺术渊源,将其作品进行分期、分类,分析其水墨画的艺术特色,总结戴成有
学位
本论文以怪诞美学的理论为研究的基础,探讨在该美学理论影响下“非理性”家居产品设计的意蕴内涵,并肯定蕴含怪诞美的“非理性”家居产品设计。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怪诞美学理论的概述,对怪诞美学的发展、与其他审美范畴的比较、审美形态特征以及功能作用做相关的论述;第二部分是对“非理性”家居产品设计的概述,首先对“非理性”家居产品设计做出了界定,其次对“非理性”家居产品设计的构成要素、形成基础和形式
学位